去年以來,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黨組和劉永富主任的指示精神,在有關各司和各省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扶貧》雜志銳意改革,努力“送政策、送經驗、送信息、送點子”,致力“做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好朋友,做駐村工作隊員的好幫手”,全方位加強扶貧宣傳,致力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講述好故事。
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將辦好《中國扶貧》雜志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劉永富主任多次聽取雜志社相關情況匯報,要求改進質量、擴大發行及加強雜志社內部管理,明確了“四送”“兩好”的辦刊宗旨,強調努力將《中國扶貧》雜志辦成扶貧宣傳的龍頭。在新的要求下,圍繞“辦好雜志”和“送好雜志”兩個方面,《中國扶貧》雜志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首先是辦好雜志,做了三方面工作:
重新定位,全面改版。去年初,雜志即醞釀改版事宜,國務院扶貧辦領導多次指導,政策法規司、全國扶貧培訓宣傳中心與雜志社認真研究,期間以政策法規司名義向各省扶貧辦發放了雜志新設欄目調查問卷,得到了積極響應。2014年7月1日,雜志全面改版。新改版的雜志定位于做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好朋友,做駐村工作隊員的好幫手。主要任務是送政策、送經驗、送信息、送點子。改版后的雜志,宣傳內容更加集中,讀者對象更加明確。
建設團隊,改進質量。這個團隊由兩方面的隊伍組成,一是雜志社專職采編隊伍,二是扶貧系統的通訊員隊伍。對采編隊伍,一方面加強雜志原有人員的業務培訓,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面向社會招聘,廣納人才,雜志社人員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一倍。通訊員隊伍也初步建立,雜志社專門成立了通聯部,負責與通訊員聯絡,約談稿件、收集新聞線索及對雜志的意見和建議。內外兩支隊伍壯大了雜志的團隊力量,編輯反映,雜志的稿源明顯豐富了;讀者反映,雜志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了。
圍繞重點,加強宣傳。改版后,雜志圍繞重點工作和重大典型進行了一系列形式多樣、有血有肉的重頭宣傳,受到劉永富主任肯定,也得到許多讀者的好評。“10·17”全國首個扶貧日,雜志連續出版4期專刊,主題分別是“擁抱扶貧日”“唱響扶貧日”“祝賀扶貧日”“盤點扶貧日”,對全國首個扶貧日進行了全方位、多層面的報道,獨具特色地為全國首個扶貧日增添了氛圍,反響良好。精準扶貧十項工程確定后,雜志及時跟進,相繼對建檔立卡、駐村幫扶、職業技術培訓進行了專題報道。同時著手對扶貧小額信貸、電商扶貧、旅游扶貧、構樹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重點工程進行采訪,將有計劃地逐步推出專題報道。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后,在半個月時間里,各省的省委書記紛紛下基層進貧困村調研,展示出一把手親自抓扶貧的氛圍、態度和行動,雜志及時進行綜合報道。
同時,雜志對一些重點地區的扶貧典型經驗也進行了深入報道。如以扶貧簡政放權為主題報道內蒙古的《草原放歌》;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湘西考察一周年這個時間節點,采寫了《精準扶貧看湖南》,展示了一年來湖南全省,特別是習總書記考察過的幾個縣發生的變化。這類專題報道,引起了讀者的關注,特別是被報道的省區,正面反響普遍。

其次是送好雜志。2015年雜志盡量節約成本降低定價,雜志發行量大幅增加,逐步實現貧困村全覆蓋。為保證雜志能順利送到許多交通不便的貧困村,雜志社加強了發行部門的力量。發行部建立了各省發行臺賬,設立服務熱線電話,全面、全程為訂戶服務,隨時關注訂戶反饋,不斷改善服務質量。發行部工作人員經常與郵政部門聯系,督辦核實雜志郵遞情況。為了掌握不同地區雜志到達所需時間,發行部工作人員與訂戶密切對接,核對寄出時間和到達時間,根據地區差異不斷調整郵寄方式。
4月下旬,雜志社分6組先后到湖南、廣西等12個省(區、市)采訪了70多個貧困村,征求駐村工作隊員和貧困村干部對雜志內容的看法。看了雜志的駐村工作隊員和貧困村干部普遍認為扶貧雜志有特色,讓他們感到親切。同時希望能更多、更實用地刊登一些指導他們工作的文章。江蘇省濱海縣的一個駐村工作隊副隊長說:“我們從省直機關派下來,都希望在自己駐村的兩年內能改變所駐欠發達村的面貌,但經驗有限,很希望看到項目怎么具體操作實施的介紹,希望看到同樣條件的地方是怎么做的,需要一些可復制模仿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