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 要:分層作業,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這既涉及作業量的多少與質的高低,同時也涉及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評估。教師布置作業,要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實際,開展人性化、個性化、發展化的作業。
關鍵詞:分層;因材施教;面向全體
2013年我校數學教研組申請研究省級課題《分層教學在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分層作業設計是該課題研究的一個環節,下面是我就如何設計分層作業談幾點體會。
一、分層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分層作業,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這涉及作業量的多少與質的高低,同時也涉及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評估。教師布置作業,要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實際,布置人性化、個性化、發展化的作業。
二、分層作業設計的具體措施
1.學生分層,確定分層作業對象
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經過新學期兩個月的了解,結合期中檢測,根據學生的智力、學習態度、情感等相關因素,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學困生為A組,中等水平的學生為B組,優秀生為C組,分組的目的是可以使學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也可以獲悉其他同學的相關情況,有利于學生間的交流與學習,對學生的分層情況,教師應注意保密,不對學生公開,防止優生自滿,學困生自卑,注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
2.作業分層,提高效果
在對學生分層的基礎上,作業也分三個層次:(1)基礎篇。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比如,簡單的計算、基本畫圖、熟記公式定理等,主要適合A組學生。(2)提升篇。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適合B組學生。(3)沖刺篇。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猜想、歸納應用,主要適用于C組學生。
三、分層作業的積極作用
分層作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體現出作業的層次性、趣味性、實踐性、創造性。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完成能力,情感等因素,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學生差異,注重知識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拾級而上,逐步提高。
總之,實施分層作業雖然有一些困難和不足,但分層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在的需求,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燕國材.素質教育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