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彥
摘 要:音樂鑒賞能力是初中生學習音樂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和素質,只要擁有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學生學習音樂是為了從音樂中體味人生,在樂符中培養自己的情操和修養,只有懂得欣賞音樂才能熱愛音樂,從音樂中學到東西。
關鍵詞:初中生音樂;教學;鑒賞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要求,要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和音樂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生學習音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唱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培養自己的氣質,在學習中全面發展。學習音樂就要先學會欣賞,只有懂得鑒賞音樂才能感悟到音樂的奧妙與美好,和音樂成為知己,在音樂中感悟人生。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才能讓學生熱愛音樂,更好地學習音樂。以下是教師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入手點。
一、根據學生欣賞興趣,投其所好
不論學習哪一門功課,學生都必須對其感興趣,教師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投其所好才能給學生一個學習的好開端。教師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就要先明白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從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下手,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音樂分為很多方面,有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樂器演奏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心里最喜歡的那一種而且每種音樂的鑒定方法和意境也有一些差別,所以教師要想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就要先了解學生都喜歡哪一類的音樂。在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時候從學生喜歡的音樂著手,這樣學生就會抱著輕松的心情去學習,更利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黃河大合唱》這類樂調激昂,氣勢雄壯的歌曲;有的學生喜歡《茉莉花》這種柔一點的音樂;還有的學生喜歡《高山流水》這樣的純音樂。教師在上課之前要了解每個學生對哪種音樂感興趣,然后按照每個學生的愛好為學生分組讓學生欣賞音樂。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先讓學生選自己感興趣的音樂進行鑒賞,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按照喜歡不同音樂類型的學生進行分組,可以讓學生在周圍的同學中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探討。
二、先易后難,培養學生的能力
學生學習知識都是先易后難,簡單的知識就是基礎,是為學習難的知識做準備。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一樣,教師要先選取簡單的易感悟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根據音樂中音符的起伏和變化感悟音樂中的感情。學生在欣賞簡單的音樂后,會掌握一些欣賞方法,積累一些音樂中簡單或常見知識,學生在音樂學習的后期階段會運用這些知識去鑒賞更難、更高層次的音樂。先易后難的教學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充滿自信,有信心進行以后的學習。如果讓學生一開始就接觸那些難的知識就會讓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向,不知道音樂的鑒賞應該從哪開始,迷茫的學習會讓他們對這一學科產生厭倦。鑒賞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在音樂學習中引導學生由易向難地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學生在基礎的音樂鑒賞中體味到音樂根據音符的變化來表達作曲者情緒的變化,體味音樂表達的意境,學生在簡單的音樂學習中就會積累鑒賞的經驗,找到鑒賞的入口處使難懂的音樂也變得清晰明了。這樣的學習形式也會在學生的不斷學習中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就更有動力去學習,更有興趣去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體味經典,在經典中感受音樂魅力
經典的東西總是值得回味和值得去體味、去探索的,學習中的經典就是包含基本的專業知識,掌握好經典知識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拓展和思維的發散。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可以發現很多新題型都是源于經典知識的改編,只要掌握好經典知識就可以輕松地解決遇到的難題。在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過程中,學生對于經典曲目的了解和感悟對學生自主鑒賞音樂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音樂中很多感情的傾訴和抒發都是相通的或是類似的,學生明白這個音符或是音樂中聲調的起伏所要表達的意思,在下一次另一首曲目中遇到時就可以運用。有一些曲目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是因為這首曲目中包含很多感情的表達,學生在音樂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與感情宣泄,在經典曲目中遇到和學會這些知識可以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教師在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經典,引導學生在經典中品味音樂,在經典中找到鑒賞音樂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很好地把握經典才能高效快速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四、了解創作背景
音樂創作都是作者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音樂中寄托了某種感情。學生要想真正明白音樂中主人公的內心生活,更好地鑒賞音樂就要了解創作者創作這首音樂時的處境,揣摩他的心理活動,真正融入主人公的內心,才能更好地明白音樂,更好地鑒賞音樂。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去鑒賞音樂時要先為學生講述當時的社會情況和創作者當時的處境,根據這些讓學生體味當時創作者的心理活動,再讓學生去聽音樂,體味音樂中的一波三折或者欣喜。因為學生已經了解了創作背景,很好地了解了創作者當時的心情,就容易明白創作者心里所想,更透徹地理解音樂,更快地提高鑒賞能力。例如《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回國后感受到民族的危機和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的苦痛,為激發中國人民的抗戰意識寫的一首歌,歌曲高昂有激情,相信學生在了解當時的國家危機和抗戰氣氛后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鑒賞這首歌。教師要為學生普及創作環境和創作者的創作風格,這樣容易讓學生在鑒賞音樂時找到方向。
五、鼓勵學生,加快能力的提升速度
在學習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所以學生都很重視教師對他們的評價。當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時,學生就會很開心,繼續甚至更加努力地去學習這門學科,相反當學生受到挫折時,心里不免會有些沮喪。教師在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時候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和態度,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在音樂鑒賞方面取得的成就或是鑒賞方面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給予支持和肯定,為學生的學習增添動力;學生在學習中犯錯誤的時候教師要耐心地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也許是理解偏差,也許是理解得不夠全面,教師為學生耐心地分析找出原因,有利于學生確立學習方向,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可見,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教師用認真、耐心的態度去對待,去解決學生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支持,讓他們信心滿滿、充滿希望地去學習。
音樂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唱歌,唱歌只是對音樂的一個淺層次的了解,要想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體味音樂中的藝術,就要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鑒賞能力才能真正學好音樂,把音樂當做自己的知己,在音樂中領悟人生,在音樂中提升個人魅力和素養。
在音樂學習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鑒賞能力是學生了解、欣賞音樂的必備能力。深刻地貫徹新課標思想,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學生擁有音樂的鑒賞能力,就可以深入了解音樂的本質,找到音樂帶來的聽覺和心理上的享受,在音樂中感受人生。同時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是在提高學生的氣質和個人素質,當一個人對音樂有很好的鑒賞能力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散發出藝術的氣質和魅力。提升學生鑒賞能力時教師也要注重一些方法,抓住學生的興趣,從興趣開始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鑒別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久美.中學音樂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張欣.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3]鄧煒.音樂鑒賞教學中審美主體能動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4]王志軍.談音樂鑒賞能力的形成[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2(08).
[5]王雷.淺談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J].江南論壇,2002(04).
[6]徐文波.讓音樂豐富人生的感悟:人文教育背景下的音樂鑒賞[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4(0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