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杰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促進人際交往、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啟迪孩子們的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對音樂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現就音樂學科的教學方法談幾點感受。
新課標明確指出:音樂課應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在“玩”中學,通過教學中的實踐,我認為“四環五步”教學法很適用于音樂等科教學。
首先說“四環”,即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學習新知識、布置作業四個環節。現以初中音樂教材中《紅河谷》一課為例,剖析“四環五步”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
由“夢”回顧舊知識。師課前把準備好的帶有音樂符的楓葉藏在學生課桌周圍。
“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美麗的夢,夢里老師來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一條小河蜿蜒流過,在河的兩岸是美麗的楓樹林,楓樹的葉子到了秋天,有金黃色的、有紅色的,非常漂亮。這么美好的景致,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請同學們找一找在你的座位周圍能發現什么?”(學生發現了楓葉)在楓葉的背面有不同的音符,老師分別貼在黑板上,和學生共唱這些上節課學過的音符,通過夢的引入和“找楓葉”游戲,回顧舊知識,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枯燥音符的興趣,同時找楓葉游戲的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二、導入新課
老師和學生一起唱楓葉上的音符,老師對學生提出表揚,從而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歌聲真美妙,老師也情不自禁想給大家唱一支歌了,同學們想聽嗎?”學生很愿意,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中有加拿大楓葉圖,老師隨著音樂唱歌曲《紅河谷》。學生邊欣賞美麗的楓葉圖邊聽老師演唱的《紅河谷》,歌曲唱完后,師向學生提問:“這首歌曲好聽嗎?那么好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學一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加拿大,去領略加拿大的紅河谷。”由于音樂的美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學生在此過程中形象生動地感受到知識的鮮活、形象、趣味和實用,有助于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養成。
三、學習新知識
學習新知識包括出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展示精講、達標檢測、本課小結。
1.出示學習目標,本環節讓學生明確學習本課應掌握的知識,以本課為例,這節課應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弱起節奏,八分休止符,浮點四分音符,運用中速,抒情的情緒歌唱歌曲。
2.自主學習,師播放課件音樂,讓學生聽音樂,分成小組進行樂譜識別,找出八分休止符、標點音符,并歸納總結出弱起節奏的含義。
自主學習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此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主動學習,活躍了學生思維。
3.展示精講。(1)教師按照教學目標中提出的弱起節奏、八分休止符、符點四分音符逐一舉例講解。(2)跟琴學唱樂譜。(3)填詞學唱。(4)引導學生聽音樂跟唱,從而體會歌曲表達意境。(5)分組討論歌曲所表達的意境。(6)帶著對歌曲的情感演唱歌曲。
4.鞏固練習,深刻挖掘。在音樂教學中,特別是形成技能技巧方面,練習、鞏固尤為重要。
四、布置作業
此環節使學生能及時消化、回顧、同時也對歌曲的表達意境有更深的理解。
綜上所述,音樂是通過聲音從而形象地表達,以思想感情、節奏、速度、力度、感情色彩、演唱形式等的手段表現出來。而這些表現手段都是很抽象的。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提倡“四環五步”教學法,陶冶情操,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