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利濤
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交際,而交際方式主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對于語言的學習,口語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是學習語言的第一因素,中學生英語教學大綱及新課標都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初中階段應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對話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有意義的、多樣化的、貼近學生實際的對話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英語口語對話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口語教學;問題原因;對話教學
所謂口語交際,即交際雙方為了一定的目的運用恰當、準確、規范的口頭語言,采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思想交流的言語活動。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長期以來,中學英語教學尤其口語教學存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需要切實解決。
一、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心理障礙的影響
現在,絕大多數學生往往在考試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數,但是卻很難說出幾句流利的英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自身的主動性不高,害羞,消極參與;除此之外,還有的學生想得不錯,但一到表達就開不了口;有的學生在自由討論的時候表達比較流暢,一旦正式發言就犯了難。這樣,久而久之,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導致惡性循環。
2.學生人數較多
目前絕大多數都是大班化教學現狀,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加上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的缺乏,使得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做到一對一,對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對個別的學生更難給予及時的糾正和指導。這樣一來,就導致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狀況。基礎好、自制力好的學生,主動積極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及時問老師;基礎差,上進心不強的學生則破罐子破摔,放任不管,結果什么都不說,也不會說。
3.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由于我們的學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中,見到外國人并能與外國人對話的機會非常少,在生活中,爸爸媽媽也少有能用英語與他們對話的,所以課堂外,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很少。即便在課堂上,如果教師不能創設輕松愉快的情境和氛圍,不能引導學生大膽說、大膽練,學生也不容易主動積極地參與。如此一來,“拳離了手,曲離了口,”就練不好了。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對話教學
1.教師盡量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有成就感
教師首先應該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溝通,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對老師有種親切感和信任感,當學生參與口語訓練時及時給予鼓勵。對說話靦腆、開口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更多的關心和表揚。增加其鍛煉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激發他們敢于開口、勇于實踐,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使每個學生都能用英語進行表達。對于不妨礙交流意義表達中出現的錯誤,盡量課上不打斷而課后給予糾正。不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
2.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交際活動,加強口語訓練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有許多交流活動是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得以開展的,這樣我們應充分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內容更為豐富的、形式更為多樣的課外活動來彌補。如英語角、情景劇表演及演講比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用更多的展示機會讓他們理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真正用途,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教師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課堂口語活動
作為教師,我們已經輸入的夠多了,課堂是師生共同的舞臺,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是否強調學生的主體。所以我們要學會角色轉換,選擇適合的機會將學生“托”上來,推向課堂的大舞臺,讓他們成為主角。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主題,或者是課內或者課外的相關話題,至于怎么樣去展開具體活動,讓他們以小組形式,自由討論,將高效課堂的小組合作作用發揮出來。在一次次的不斷摸索鍛煉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現口語能力的培養及提高。
4.將大班額以“大”化“小”
科學合理地組織學生,分班結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己管理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會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看哪一組的表現最好,獎賞鼓勵繼續加油,不好的小組,把“權利”落實到學生自己身上,指明改善變現不好的組員。這樣不但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在情景活動中進行,并重在實踐。對話教學是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上好初中英語對話課尤為重要。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潛心研究,達到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晨.從對話教學的角度探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化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構建[D].上海師范大學,2010.
[2]楊建花.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01).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