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雷
摘 要:所謂好老師,大而話之,就是能教好書育好人的老師。這樣,以什么樣的思想或計劃去上課,到底要把學生培育成什么樣的人至關重要。這樣,明確了教學目標,再去設計課堂,就有的放矢。
關鍵詞:任務式教學;數學;教學目標
所謂任務式教學,其實質是將教學安排在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而且各個伴隨的教學事件都能夠提供多課程的延伸。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的一系列相關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任務式教學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一、創設情境
任務式探究學習的關鍵在于如何拋出任務,讓學生明確探究學習的任務目標。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任務,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任務可以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也可以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但不管用何種方法提出,都必須有明確的探究性目標,給學生以一定的指向,能夠引起學生的動機和興趣,通過任務誘導學生沿著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進行探究。
二、確定任務
例如,在講解指數冪的時候,可以舉這樣的例子,蘭州牛肉拉面全國人都喜歡吃,那么,你知道一碗牛肉面中有多少根面條嗎?這時,學生就會七嘴八舌地開始議論了,有人認為是32根,有人認為是64根,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了探究的任務,學生才會有明確的探究方向,學生的思維才會有明確的指向,零碎、發散的思維才能得以集中,探究活動在任務的不斷驅動下,才會步步深入。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探究任務作指導,學生在開展探究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或淺嘗輒止。
三、自主學習
在學生明確了探究任務后,就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進行自主探究。在這一階段,學生可以根據任務目標,搜集資料,有目的性地閱讀課文,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尋求解決任務的方法,并主動地提煉總結,交流探究結果,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此過程中,教師相機點撥,加深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效果評價
由于任務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由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評價往往不需要進行獨立于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只需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即可。
總之,任務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體現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這是一種開放型、互動性的課堂教學。任務式探究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發展的過程。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