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芳
快樂教學法是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創造快樂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快樂體驗的一種有效方法。將快樂教學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愉悅感。本文主要就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筆者的努力可以加深對快樂教學法的認識,進而推進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普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快樂教學的概述
1.快樂教學的概念
快樂教學法,顧名思義是一種注重心理體驗的教學方法,該種教學方法在我國仍處于推廣階段,沒有進行大范圍的普及。但是在學術界該種教學方法已經被倡導已久,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教育教學不應機械化地進行,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進而愿意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快樂教學法正是在這種思想下應運而生。在應用快樂教學法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圍繞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重新選擇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心理層面有一個愉快的享受,并由心理帶動行為,使得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獲取知識。
2.快樂教學的意義
快樂教學法有別于傳統教學法,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突出優勢,并且對教育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而言,快樂教學法的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快樂教學法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有益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問題是現代社會大眾主要的問題之一,經調查發現,近年來心理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并且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而應用快樂教學法后,教師會從學生的心理層面進行考慮,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愉悅,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其次,快樂教學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出現學習成績偏低的狀況,除了教學方法有問題外,對學習缺乏熱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拉近師生距離,調整師生關系
快樂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是:教師要對學生的所思所想有一個基礎性的認識,并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安排教學內容。因此,在應用快樂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師生能夠更加融洽地相處。首先,教師要放低姿態,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例如,在課堂上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重視與學生之間的討論。或者在課后與學生一起做游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尊重學生。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是心理人格已經初步形成,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學生就能夠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進而獲得一種愉快的體驗,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
2.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熱情
快樂教學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通過課堂教學氣氛的改善,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中。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改善課堂壓抑、沉悶的氣氛,讓學生置身于課堂之中,可以感受到輕松愉快的氛圍。具體而言,改善課堂沉悶氣氛的方法主要有兩種:(1)裝飾教室,改善教室嚴肅的外部環境,如,在教室中加入一些盆栽、字畫或者卡通飾品等,從環境上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2)教師要注重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思想的表述。
3.把握學生需要,聯系實際生活
小學處于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實踐證明,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夠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所以,把握學生需求,聯系實際生活,是實現快樂教學的重要途徑。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其次,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自由發表對生活的看法,還可以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素材,為今后的語文寫作奠定基礎。
快樂教學法符合現代教學中的生本思想,是一種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愉悅感,通過改善原有的教學方法,活化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將快樂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與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相符,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彌補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參考文獻:
項曉.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4.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