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李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在偏僻的初中工作了近六年,其間見到很多在小學成績好的學生到了初中,在數學學習上顯得力不從心。去年因工作調動,我到了一所市區小學任教,這里一個班80多名學生,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批改各種作業上,教學上沒有過多的研究思考,還是按以前中學的教學方式來,兩次測試后,考100分的學生越來越少,不及格的人數開始增加。幾番糾結、幾番思考之后,頓時明了很多。
一、由小學升入初中后吃力和掉隊的原因思考
1.課程內容的改變
首先,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少、要求低,通俗具體。而初中數學知識點多、內容抽象,涉及領域廣。
其次,小學數學教學側重于打基礎。初中數學則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2.學習方法的改變
首先,小學數學學習相對輕松。而到初中,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其次,小學教師講得細;可初中知識點多,時間少,學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
3.教學方法的改變
小學因課容量小,課時足,只要教師講得細致,學生認真聽,就行了。而到初中,由于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課時不足,內容也由數過渡到式,方法也由歸納轉變為演繹,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明顯提高。教師更強調思維方法。
4.教學目標的改變
初中生升入高中就讀,必須參加具有很強的選拔性的初中畢業考試,這導致部分教師關注學習結果,應試能力。甚至讓學生大量做題,機械訓練,使得學生漸漸地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二、做好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有效銜接的幾點建議
1.教學方法適當調整
一個教學大賽很棒的教師未必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學生。小學注重結果、結論,而初中注重推理過程,理論分析,有的數學教師不了解其中的聯系與區別,沒有有效地融合和過渡,沒有使用相關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和思維習慣。
2.課前預習
小學甚至不建議課前預習,我認為,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課堂上有重點地聽,記筆記。節省很多時間,用于思考問題。
3.內容上適當延伸
不少小學教師對整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內容體系缺乏整體了解,在教學時,也只顧眼前,不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進行自然延伸與適度拓展,人為地阻隔了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自然聯系和溝通。學生不能游刃有余地學習。
4.改變學習環境
現在的小學生嬌慣得很,教師捧著、哄著學生。作業精批細改、個別輔導則很常見。在初中,教師教授的班級增加,教學的負擔加重,導致一些自主性、獨立性不強的孩子,管不住自己,最終掉隊了。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