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日趨凸顯,對物理課堂尤為重要。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輔助手段,其直觀性、間接性、趣味性、生動性等特點是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都無法比擬的,對教學效率的提高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課件制作費時費力,有些難度也比較大,而且會由于操作不當導致喧賓奪主,反倒收效甚微。那究竟如何才能適時、適度、適當、有效地使用多媒體呢?實踐中,同事不斷交流、討論、摸索,總結使用過程中的得失,總結出以下幾種情況使用多媒體展示或動畫演示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需要創建情境,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興趣時可借助圖片、動畫或影視資料等,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導入《機械運動》新課環節時,我借助多媒體播放西游記里孫悟空騰云駕霧的場景,先讓學生通過欣賞,再討論這種神奇效果是如何拍攝呢?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讓他們帶著好奇心學習。
二、抽象的物理問題或因器材所限,在教室不易直接演示和實際操作的實驗,可用仿真度高的課件進行動畫演示或模擬實驗,把物理問題變抽象為形象
例如,托里拆利實驗,由于水銀有毒,在實驗室很難進行操作,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逼真的模擬演示實驗,學生不動手直接觀察,從觀察到的現象總結結論,同樣達到了試驗目的。
三、實物展示不方便或展示時可見范圍小,以及實驗儀器的原理介紹
如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把它們做成相應的動畫加以放大,就可以方便面對全體學生進行講解、練習。
四、在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盡如人意
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如,本人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先用常規儀器按傳統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于受常規實驗儀器的限制,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并產生疑惑。此時我改為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的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認識。由此可知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提供幫助,成為常規實驗的補充,并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有助于學生發現規律、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
五、整合已有知識
物理教學中經常要對不同時期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在畢業班復習物理實驗時,如用常規手段進行復習,教師很難把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儀器裝置一一畫出,也不可能把做過的實驗全部重做一次。此時若利用電腦模擬,再現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象,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則有利于比較、加深理解記憶,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同時會節約大量時間。
總之,物理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僅能在動與靜的結合,圖與文的交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的立足點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我們不能因此產生依賴心理,更不能因為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就丟了基本功。只有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進行合理的整合,才能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利用和掌握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提升農村物理教育教學的水平。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