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也就是說,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用渠道不僅能夠展現學科的價值,而且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用渠道,進而,確保學科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
一、拓展學生的應用渠道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最想達到的效果,但是,這里的“用”并不是簡單地指教給學生如何應對考試,而是“應用”。對英語學科來說,應用就是用其與他人進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展現學科的價值,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應用渠道,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交流,進而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在教Its warm today.時,我引導學生在借助“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Its rainy in London.”的句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而且在學生熟練掌握之后,我還引導學生對今天的天氣狀況進行表達交流,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確保高效英語課程的順利實現。
二、增加學生的學習渠道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學生的學習渠道不再僅限于教材上,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也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全發展。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報紙、書籍等媒介的作用來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進而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如,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借助英文兒歌學唱來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這樣一來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二來能夠提供學習資源,使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比如,引導學生學唱兒歌“If you are happy”,“sunshine”等,輕松的旋律能夠使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好地發展。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突破教材的束縛,要不斷拓展學用渠道,以確保課程效率最大化地實現,同時,也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楊劍波.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J].才智,2010(17).
?誗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