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娟 寧鑫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薄拙右?/p>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櫝?/p>
夜色無聲地浸漫了窗外的世界,剛才還喧鬧的城市一下子靜了下來,白天開得熱熱鬧鬧的花也沉默了,安安靜靜地在夜色中守候,期待那漫長的靜夜后的黎明,此時只有風路過時輕微的沙沙聲,有月亮的夜晚它甚至還會收了翅膀沉默地站在樹梢,冷眼旁觀周圍的世界。
夜色籠罩下的一切顯得格外幽寂,在寧靜的鄉村尤其安靜。白天突兀的山、石頭,一到傍晚,被夕陽一照就和緩下來,到夜色來臨時就更加柔和了,嬰兒般酣睡在天地的懷抱中,依稀可以聽見夜均勻的呼吸,這才是真正的夜晚了,所有的生物都沉入了夢鄉,但那些夜貓子之類的是個例外。
現代的人們似乎都不是很喜歡黑夜,所以用無數的霓虹燈點亮黯淡,填補心中的空虛。的確,漫長的夜總讓無法入睡的人心中不安,白天壓抑的思緒在夜晚總會肆無忌憚地沖撞,人也能借黑暗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看清在白天喧囂的吵鬧下被掩蓋的真正的自我,真切得讓人害怕,所以,現代人不斷地逃避。但是古人卻和現代人有很大的不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是浪漫的夜;“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是海誓山盟的夜,那時的夜是那么的可愛與迷人,曾經被多少人期待的夜??!大才子蘇東坡夜游赤壁,遂有千古佳篇傳世,一代文豪歐陽修于深夜悟秋之賦,文人的浪漫情懷在夜色的襯托下更加飄逸灑脫、詩意盎然了。“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是歡快的夜,“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略顯孤寂的夜,“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冷清的夜,“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則是寬廣厚重的夜,“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更是夜色中的千古之嘆,以及那首橫絕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全篇如夢似歌、空靈縹渺,那時的夜簡直就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凌風而立于煙波浩渺之中,全然一副纖塵不染的仙境,令人心馳神往,一閉眼,那精美絕倫的畫卷便徐徐展開,世間良辰美景不過如此,大自然的造化才是真正的巧奪天工,人世間的景色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和不堪一提,我們怎么能和造物主相提并論呢……
夜色依然濃厚,外面的一切都陷入了沉睡,不曾睡去的是那些唐詩宋詞,那些歷經千年依然光耀奪目的行吟詩人,還有那一曲曲夜色中的千古之音,在綿延的夜色中回旋、淺吟低唱,只是越來越少的人去聆聽而已。
夜色依舊很濃,濃的化不開……
?誗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