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馳 袁澤鵬
論文項目:高校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KB2012-017)的研究成果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也日益緊密,會計準則也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在會計準則國際化的背景下,人們日益認識到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要性。本文從會計職業判斷的基本理論出發,研究了會計準則國際化給會計職業判斷帶來的影響,分析了我國會計職業判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在會計準則國際背景下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水平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化;會計職業;判斷研究
一、會計職業判斷概述
1.會計職業判斷的含義
會計職業判斷這一概念是源于國外,1985年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委協會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第一次提到了會計職業判斷的定義,由于我國長期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到20世紀90年代“兩則兩制“后會計職業判斷才被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雖然國內學者對會計職業判斷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對于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是基本相同的:會計人員是進行會計職業判斷的主體;不確定的會計事項和經濟事項是會計職業判斷的客體,會計人員要憑借主觀進行判斷和選擇;進行會計職業判斷需要會計人員具備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務經驗;會計職業判斷需要用會計準則來進行限制等。
因此,我們將會計職業判斷定義為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律、法規,會計原則和會計原理等一些會計標準,結合企業實際的發展狀況,對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預測,并對企業內部一些經濟項目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的一個過程。
2.會計職業判斷的特點
會計職業判斷具有以下特點。
(1)主觀性。會計人員在對會計資料進行處理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每個企業也因為實際情況不同,而選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說會計職業判斷并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因此可以看出會計職業判斷有著一定會計人員的主觀性存在。
(2)目標性。會計職業判斷是帶有目標性的,會計人員在實施會計職業判斷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及時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并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進行財務決策提供可靠性的財務信息,保證企業經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做貢獻。
(3)受制約性。會計職業判斷在實施的過程中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的,其中受制約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來自社會方面的約束,例如法律、法規、國家技術等;其次,是來自會計制度、理論框架是否完善的約束;再次是來自企業內部會計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限制。
(4)權衡性。會計人員在運用職業判斷選擇會計政策和進行會計估計過程中,需要平衡很多方面的內容,例如要權衡相關性和可靠性、適用型和穩定性等,因此可以看出會計職業判斷實際上是具有一定的權衡性的。
二、會計準則國際化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
1.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必然性
(1)經濟全球化推動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化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貿易在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在選擇國際貿易對象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對方企業的財務情況,其中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最直接的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然而,企業的財務報表是按照不同的會計準則編制的,因此可比性較低,更需要一個統一的準則提供財務信息。同時,由于國際間的投資越來越頻繁,投資者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就需要及時的了解被投資方的財務狀況,這也需要一個統一的會計準則來保證財務信息的可比性。
(2)會計準則國際化是適應資本市場發展的要求
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加快了資本市場一體化的步伐,各國國內的資本市場將逐漸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各國不得不加入國際市場的競爭當中去,越來越多的國內市場要吸引外來投資,引進外來的投資者投資,同時也要走出國門,到國外資本市場發行證券等。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國際通用原則的缺失,就會導致各國不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財務報告。如果按照國內的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就很難得到投資方的信任,即使是信譽較高的企業也會因為文化的差異給投資帶來不便。因此可以說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是資本市場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2.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內在要求
從上述我們了解到會計準則國際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國為了更好的實施會計準則,就要要求會計人員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水平,因此可以說企業會計職業判斷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會計準則國際化水平的高低。
3.會計準則國際化背景下對職業判斷提出的要求
使用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前提是:會計人員要具備較高水平的職業判斷能力。
首先,會計人員要敢于運用職業判斷。在國際化會計準則的導向下,會計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方面要敢于進行職業判斷,要敢于在國際原則的精神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會計方法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其次,會計人員要巧妙的運用職業判斷。會計人員在處理具體的會計業務時,國際化的會計準則不會給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只會給出一些原則性的指導,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運用自身的會計知識,大膽的做出符合經濟實質的職業判斷。
三、我國會計職業判斷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受傳統會計的影響,會計人員很少根據職業判斷選擇會計處理方法,隨著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出現,對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新準則的實施過程中相關的職業判斷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獨立性較差。會計準則國際化后,對會計業務沒有做出詳細的規范,這樣就給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很大的發揮空間,但是從我國會計職業的環境來看,會計人員并不能獨立的做出決策,還存在著照搬其他企業模式處理業務的現象,這樣就導致會計職業判斷獨立性較差。
第二,思想意識淡薄。隨著人們對會計準則國際化的認識不斷加深,會計人員對職業判斷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并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我國大部分的會計人員對需要職業判斷來披露的財務情況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階段,并沒有挖掘財務信息的實質,由此可見會計人員對職業判斷的認識有待于加強。
第三,缺乏相應的職業培訓。作為一種技能,會計職業判斷水平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雖然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提高職業判斷水平,但是離不開相應的培訓,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對會計職業培訓還不能滿足會計職業判斷的需要。
第四,職業道德水平有待于提高。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的會計人員為了迎合領導的需要,主動放棄了原來的職業判斷,這樣就嚴重影響到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可以說缺少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于會計職業判斷是可怕的。
四、會計準則國際化背景下提高職業判斷水平的建議
1.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會計準則國際化背景下要提高會計職業判斷的水平,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首先,在教育方面,要從學習會計時入手,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大對道德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使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在后續教育中不斷提升;其次,在監督方面,國家的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要定期對企業進行檢查,以規范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行為,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
2.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
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就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從我國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的現狀來看,并不能適應會計準則國際化的要求,因此要提升會計職業判斷水平就必須要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升其水平。
(1)不斷更新知識儲備。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人員的知識儲備也要不斷的更新,不僅要及時的更新會計知識,還要涉及到其他領域的知識,例如要掌握財務稅收、財政金融、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由于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背景,會計人員也要與國際接軌,積極的學習外語,提高與國際交流的水平,進一步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水準。
(2)積極投入實踐。理論與實踐是會計人員必備的職業素質,在提升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要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提高處理業務的能力。
3.構建會計職業判斷實施的良好環境
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提高會計職業判斷除了強化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專業水平,還要為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例如可以通過加強政府監管、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借助國際組織支持等方法,為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五、總結
綜上所述,會計準則國際化已經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它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國內的會計人員要從自身職業素質出發,提升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為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李罡.新會計準則下建筑業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探討[J].安徽建筑,2010(01).
[2]信瑩,高冰.淺議會計實務中的職業判斷[A].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