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目前我國的發展階段而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戰略,基于這個目標,我國歷經數年不停的拓展發展戰略與戰略思想,“一帶一路”戰略就是其中具有一定實施精神的戰略思想,其戰略思想的發展與實施,對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西南地區地處西南沿海地區,毗鄰東南亞國家,其十分具有經濟發展潛力。但是就目前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其發展相對于我國其他地區而言,比較緩慢,究其原因除了客觀因素的制約,就是在發展之中主觀思想無法跟進。另一方面,我國積極建設“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具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尤其是對于整個西南地區來說,其在發展之中牢牢把握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以“一帶一路”戰略對于西南經濟未來發展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希望可以在“一帶一路”宏觀戰略經濟背景中,挖掘西南地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潛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戰略;西南地區;經濟未來發展;影響
一、“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具有宏觀的發展理念與思維,2013年9月到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倡議。該倡議以其全新的發展理念促進著東南亞國家的全面、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各種研究、討論更多地是聚焦于經濟發展的思想的層面,例如闡發絲綢之路文化或民心溝通與凝聚。就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戰略思想與實際計劃相結合,充分推進“五通”(即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框架建設,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戰略取得早期實際效果的收獲。
“一帶一路”戰略可謂是我國在現在發展階段之中,具有指導意義的戰略思想,在發展之中不斷的依靠精神指導,是我國各個地區得以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中仍舊存在著思想的局限性,即思想無法直接轉化為現實的經濟發展方式與發展模式,其需要以一定的客觀條件為依托。不斷的發展強化精神領域的建設,并不能催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所以,該思想如果依托中國具有區位優勢的地域,發展將是不可限量的,本文將以西南地區為主要依托進行相關的探索與研究。但是單純的就戰略思想而言,其還是具有優越性的。“一帶一路”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地帶,“一帶一路”貫通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等區域,連接歐洲和亞太兩大經濟圈。在各個國家與各個地區之間,起到了一定的連接作用。就“一帶一路”擬定的參與活動的國家之中。當前沿線的相關國家普遍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與我國企業擴大經貿合作、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和空間十分廣闊。這種強大的發展空間,實際上也為我國西南地區的發展,開拓了寬闊的發展道路。
二、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現狀
我國西南地區地處我國領土的西南邊陲,其中無論是陸路還是海陸,都是我國重要的對外發展的門戶,但是西南地區僅僅廣東一省份以區位優勢發展為我國各省份前列,其余省份,可以說對于內陸地區來說,就是貧困的代名詞,無法適應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十分堪憂。
首先,我國西南地區相對與自身的優勢而言,其發展卻是相對來說比較緩慢的,以往在西南地區的發展理念之中,都是面向我國內陸地區進行發展的,但是由于西南地區地處內陸邊疆一帶,很多地區甚至是交通不便的貧困山區,或者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由于交通、語言、民族等原因,其經濟發展,嚴重落后于南方其他省份。再以其經濟基礎為例子,西南地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尤其是其中的交通運輸環節,是制約西南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很多具有優勢的農夫產品無法進行快速的產銷,同時西南地區具有十分優勢的環境資源,而交通的制約,限制了西南地區經濟水平低,影響交通運輸的資金投入和技術。而無法與內陸進行交通往來,也就進一步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限制了西南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很多優勢條件都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挖掘。更談不上進一步的發展了。基礎設施的不健全,也不能更進一步的吸引外資的投資。可以說這是阻撓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我國立足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的發展戰略。戰略之中為西部地區,尤其是其中地處西南邊陲的西南地區,制定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戰略。在該戰略的指導之下,西部地區全面促進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西南地區的發展制定了良好基礎與起點。就目前的經濟發展戰略來說,我國正在積極尋找適合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并且以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基礎戰略,相應的制定了更加適合其發展的子戰略。戰略的制定充分表現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在強有力的發展指引與發展保障之中,整個西南地區的發展已經由原本的閉塞,開始了積極的對外探索,發展理念也逐步轉變為了外向型發展。加強的交通、信息、網絡的聯系。西南地區的各項經濟發展有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再次,在各項事業的發展之中,交通問題仍然是關系到實現西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雖然在我國西部地區,已經逐步確認了外向型的發展戰略,在面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往來之中,也逐步的獲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就目前西南部地區的發展現狀而言,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等因素。西南很多地區不通鐵路,公路運輸發展也相對來說比較緩慢,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桂林市作為其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但是其鐵路交通,仍舊無法比肩中東部地區,甚至連東北地區都無法相提并論,桂林市鐵路交通,除了2014年所修建,并交互使用的高鐵之外,其原本的鐵路僅有一條客流專線,進出桂林的交通可謂是較為困難的。由于桂林市旅游城市,其路上交通還算便利,與周圍的省市自治區等都有客運與貨運汽車。但是,在旅游旺季,其交通仍舊受到了很多條件的限制,無法發揮到最大功效。
最后,西南部地區經濟發展思想,相對來說不夠成熟,無法將發展視角針對到外向型經濟發展當中。在發展之中,不是針對本地區的自給自足,就是針對我國國內的其他地區,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其既具有天然的海港,同時又具有相接壤的內陸國家,但是在廣西經濟發展中,進出口份額卻少之又少。可以說,缺乏強有力的戰略指導,是西南地區發展相對緩慢的主要原因。
三、“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我國西南經濟未來發展的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我國西南經濟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主要針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進行指導,以走出去為主要的發展目標,以與各個周邊國家的密切的經濟往來為主要發展方式,其在發展之中,為我國國內的主要輻射地——西南地區帶來巨大的影響。本小節主要針對性的探索一下其對于我國西南經濟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
首先,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改變了原本貧困落后的經濟面貌,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在經濟發展之中,已經逐步展現了我國作為大國的影響力。通過古代絲綢之路精髓的現代體現,我國正在逐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平友好的信任關系。這種戰略思想的指導之下,西南地區也在對于自身的經濟建設方面,加強自身毗鄰東南亞國家的區位優勢,加快自身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推進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同時西南地區也可以逐步改變自身股部自封的思想狀況,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自身經濟建設的基礎上,穩步鞏固國防,用自身過硬的實力來保衛我國西南邊疆。
其次,將虛擬概念與實際的經營活動相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實際上是一種虛擬的戰略思想,而思想到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并不能直接進行實際成果的轉化。面對戰略思想,西南地區相關的經營活動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就成為了我們所首要思考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在戰略思想的指導之下,進一步落實到實際的層面上,并且積極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比如,政策溝通應包括理念共識、決策共商;設施聯通應包括設施共建、資源共享;貿易暢通應包括關稅共同、規則共議;資金融通應包括匯率共浮、信息共享;民心相通應包括文化共存、價值共惠。在這種思想的督促之下,利用西南與南部沿海的最便捷通道,結合了資源與區位優勢,進一步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相信該舉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致富,并且可以鞏固我國的民族團結,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
再次,拓寬發展戰略思路,在原本的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之中,往往比較關注自身的發展狀況,常常利用其中的優勢資源進行發展,例如旅游產業,農夫產品產業等,這種發展思想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想要謀求長期快速的經濟發展,單純的依靠自身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而“一帶一路”戰略正是對于這種思想最好的扭轉,在發展之中,西南地區可以逐步拓寬自身的發展戰略思想,利用國家的各項金融扶持政策,全面推擠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與周邊國家與相關地區的經濟往來于合作,從根本上扭轉自身的發展局限。
四、結論
本文從“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內涵出發進行探索,梳理了該戰略思想的基本內涵,同時,以我國西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現狀為分析的重點,其中主要問題為基礎設施建設不過全面,發展思想相對陳舊等。結合以上兩點,筆者簡要的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我國西南部地區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影響。希望本文的分析以及理論依據,可以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鑒的范本與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賴慶奎.“西南地區參與性方法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昆明召開[J].林業與社會,2003(01).
[2]饒光明.建立市場化的西南地區區域經貿協調機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4(02).
[3]孫尚志.我國西南地區“八五”重點建設的初步設想[J].軟科學,1990(03).
[4]西南地區社科聯協作會議紀要[J].四川社科界,1992(06).
[5]張蘊嶺.聚焦一帶一路大戰略[J].大陸橋視野,2014(08).
[6]白永秀,王頌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縱深背景與地緣戰略[J].改革,2014(03).
[7]陳萬靈,何傳添.海上絲綢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經貿定位[J].改革,2014(03).
[8]韓雋.中亞地緣政治視角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問題與思考[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
[9]Abudul Sahibi.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J].大陸橋視野,2009(07).
[10]楊值珍.冷戰后南亞安全形勢及中國對南亞安全的影響[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
[11]蔡鵬鴻.為構筑海上絲綢之路搭建平臺:前景與挑戰[J].當代世界,2014(04).
作者簡介:管理要(1984.09- ),云南曲靖,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