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摘 要:市場經濟規律中需求和供給是互存的,市場價格是通過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均衡調節而成。對于我國貸款市場的供求狀況卻相悖于市場經濟規律。貸款對于企業而言,是具有需求卻難以有效供給;貸款對于銀行而言,是一種具有稀缺性的服務商品,需要選擇合適的行業、企業實施放貸行為,難免面臨貸款集中度的問題。筆者對我國貸款集中度的成因從經濟視角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經濟學;信息不對稱;貸款集中度
在目前金融服務創新新形勢下,銀行突出貸款管理力度,在向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時,受國家產業政策、信息不對稱、大股東掏空行為等因素影響,存在凸顯的貸款集中問題,引起極大的信貸風險。筆者從經濟學視角,對銀行貸款集中度問題進行剖析,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我國貸款集中度的成因
1.國家產業政策
2014年我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速發展,加大信貸資金的投放力度,全年貸款增加額為9.78萬億元。同時,下調基準利率,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此外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將在穩健貨幣政策基礎上更加強調其靈活性,適度調整政策的松緊適度。
銀行作為我國貸款投放的主力軍,在貫徹實施國家產業貸款政策投放于各行業,如房地產、交通、電力、制造等行業獲得大量集聚的貸款資金。而這些行業屬于粗放型增長行業,導致后期可能由于貸款集中而面臨較大的信貸風險。在我國產業政策的導向下,行業融資結構的調整需要通過銀行貸款調整,由于產業導向導致貸款集中。
2.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相較于大企業,在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往往存在較大差距。但是,中小企業為了在銀行獲得貸款,往往需要利用虛構交易、粉飾財務報表等手段謊報、掩蓋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因此,銀行和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在貸款博弈中,傾向于選擇向大企業放貸,導致貸款集中。因此,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需要承擔更大的信貸風險。
另外,2013年我國貸款利率市場化運作,銀行的經營收益趨向于行業平均,銀行更加注重對貸款成本的控制。從經濟學收入成本角度分析,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需要承擔較高的信貸審核成本、貸后管理成本,而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相對較低。銀行作為金融機構,本著盈利原則也會選擇將貸款投向大企業。總之,銀行和企業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貸款集中。
3.大股東掏空行為
大股東掏空行為是指企業的大股東基于自身權益視角實施的侵害企業、小股東權益的行為。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大股東掏空行為動機更加強烈,不僅侵害了銀行小股東權益,還侵害了銀行儲戶的權益。
從企業管理實踐看,在企業治理活動中大股東占有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如企業薪酬制度的設計和高管人員的任命升遷等,大股東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對于銀行大股東掏空行為的表現集中體現為關聯貸款方面,在關聯貸款中關聯方具有重大控制和影響,同時體現了銀行貸款意志和關聯方貸款意志。銀行大股東往往利用其在銀行的影響力,向高管提供隱性福利,在銀行獲得不滿足貸款資質條件的貸款牟取私利。一旦銀行關聯貸款較多,就會導致貸款集中。
二、我國貸款集中度解決對策
1.構建貸款行業集中度監管指標
銀行貸款集中度可能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還會影響銀行資產收益率。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監管銀行貸款集中度的信用風險監管指標和體系,難以對貸款集中度進行量化監管控制,也難以有效約束銀行貸款集中行為。
筆者認為構建銀行貸款行業集中度監管指標,應立足國內貸款現狀,參考學習國外經驗,構建科學合理的貸款行業集中度監管指標,針對貸款行業的貸款集中風險進行量化盤查,從源頭控制銀行貸款系統性風險,遏制銀行不良貸款。需要注意的是,貸款行業集中度對銀行資產收益率影響的差異性,即構建監管指標時,不僅要考慮貸款行業集中度和銀行不良貸款之間的關系,還要考慮貸款行業集中對銀行收益的影響。要結合銀行經營管理實際狀況,堅持“保收益+降風險”原則,制定全方位的操之可行的監管指標。
2.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第一,完善社會信用擔保和監督體系,改善銀行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向銀行提供具有價值的貸款信息支持。如,結合企業特點,參考國外先進的信用評級模式,選擇不同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確保對企業信用評級的科學、公平、獨立;制定企業財務信息的監督體系,完整披露企業內部信息,加強對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監督。
第二,端正銀行貸款理念,培育銀行貸款文化。銀行應徹底轉變過去貸款思路,將企業還款能力作為第一保障,在貸款政策范圍內給予最大化貸款支持。銀行貸款文化的培育應基于企業貸款需求,以風險控制為指引,整合銀行內部結構,實行貸款企業、業務發展、風險控制三條線管理,改變過去不良貸款作風,培育健康的銀行貸款文化,推動銀行貸款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
3.健全銀行內部管理制度
健全銀行內部管理制度,第一,健全銀行的薪酬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加強股東之間的制衡,從銀行的章程、薪酬制度和內部控制方面約束大股東行為,避免大股東掏空行為。加強銀行績效和薪酬激勵之間的關系,逐漸削弱大股東對銀行薪酬的影響,對銀行大股東和高管之間的利益共謀行為進行有效防范。第二,健全銀行內部管理制度,尤其要實行信貸員工的免責制,即在加強銀行信貸員工風險意識的同時,從內部激勵管理機制規避歸咎信貸員工不良貸款問題,做到銀行貸款的惜貸、慎貸,有效防范銀行貸款集中風險。
參考文獻:
[1]林朕.基于經濟角度分析我國貸款集中度的成因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5).
[2]黃曉琳.從經濟學角度看我國貸款集中度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