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國
一、初中生耐挫能力的現狀分析
隨著當今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遭受挫折的情形也越來越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初中生的挫折教育,鍛煉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引導他們以正確的心態去認識和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這是對中學生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艱巨任務。
二、加強初中生耐挫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對初中生加強耐挫折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搞活,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多彩,這種富有的生活使得許多孩子養成凡事都依賴他人的壞習慣,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遇到困難挫折就容易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喪失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一定的靈活應變和恰當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極易被困難和挫折所擊敗。因此,必須加強初中生耐挫的教育,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對初中生加強耐挫折教育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愿望
現代物質生活的舒適安逸、家長的過度呵護以及學校疏于耐挫折的教育,造成了青少年耐挫能力較差,經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造成孩子的依賴性很強,自覺性和獨立性較差。家長對孩子應對挫折能力的培養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所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應對挫折能力普遍較差的原因。這樣的事實也表明在青少年中加強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加強初中生的挫折教育,鍛煉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是教師和家長的共同愿望。
3.對初中生加強耐挫折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部分,而耐挫能力又是衡量一個人心理素質優劣的關鍵,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強者,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特別是能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及早對初中生進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緩,這是培養新世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培養初中生耐挫能力的對策
1.敢于正視現實,積極應對挫折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挫折是生活中正常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怎樣正確地對待挫折,迎難而上。此外,還要讓學生懂得美好生活來自于艱辛的付出,從而提高學生對挫折的認識,讓學生遇到挫折時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不屈不撓,最終走出困境,成為生活的強者。
2.積極創造條件,營造教育氛圍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家庭和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抗挫折教育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氛圍,教給他們應對挫折的方法,讓他們能正確地對待各種緊張的刺激,始終保持心理平衡,并在戰勝挫折中獲取經驗。當然挫折教育對提高孩子的心理耐受性來說,決不是越難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鍛煉人。家長應根據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點,設置不同難度的挫折項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堅強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過每個孩子心理的承受度。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學生與社會的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困難,發揮創造力去戰勝困難。譬如,學校對新生入學進行軍訓,這對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
3.確立抱負水準,減少心理壓力
抱負水準是指一個人規定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標準,它影響學生學習的成敗體驗及其強度。如果目標過高,學生可望而不可即,就會因心理壓力過大難以達到,容易灰心喪氣而出現行為退縮。如在學習中,一些學生表現出的逃避、說謊、厭倦等,就與家長的學習期望過高、學生難以實現有關。目標偏低,則松弛懶散,缺乏意義。父母應該經常同學校保持聯系,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家長的期望值。因此,要教育學生從實際出發,確定適當的奮斗目標,讓他們經常在獲得成功中增強自信心。
4.培養心理素質,勇于迎接挑戰
耐挫能力低的學生,往往自信心不足,工作怕負責任,學習不努力。要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使他們在集體交往中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心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歸屬感,促進他們個性健全發展。當然,自信心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項細致長期的工程,需要我們用無私而真誠的愛細心呵護,讓每個學生都能充滿自信、健康成長。
總之,挫折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使青少年早日成人、成才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在實施挫折教育的過程中,學校、社會、家庭要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為學生增強耐挫能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素質好、能力強、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林運法.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耐挫力[J].學苑教育,2011(09).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