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勤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實施多媒體教學就是搶占“制高點”的一個具體表現,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的保障。但是,英語多媒體教學在深受歡迎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深深憂慮。一方面,多媒體“極大地”改革了英語教學規律。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基于此,我對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兩極”現象做一簡要辨析。
一、正極——改變英語教學面貌
1.拓展英語教學信息資源
隨著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初中英語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
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多媒體教學則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我們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可以大量地接收詞匯、短語以及閱讀文章。我們可以把相關的知識儲存于文件夾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大量地閱讀,欣賞英文歌曲,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語感,也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例如,在教學初中八年級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時,除了書本上涉及的詞匯外,還可以讓學生接觸其他的職業單詞以及如何來達成這一職業的目標。由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dream,這樣,學生在表達時就不會受詞匯的限制,既訓練了學生熟練運用本單元的詞匯,又有所拓展,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精彩的對白,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的效率一直是個大問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希望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然而,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僅板書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現在,我們運用多媒體教學,只要鼠標輕輕的一點擊,所要板書的內容都投影到大屏幕上了,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例如,初一上冊正式篇Unit 2 This is my sister.在向他人介紹家庭成員時,傳統的教學用一張照片來示范,由于照片小,學生根本看不見,有的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如果畫畫技能不好,學生就會在下面偷偷笑,而忽略了學習如何描述“This is...That is... Those are... These are...”。而現在有了多媒體之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打出自己的或他人的家庭照片,呈現新句型。學生看得明白,清楚如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也明白了this/that/those/these和is/are的用法。在小組活動中,各人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各自向自己的小組成員介紹,對本節課的語言目標及詞匯的掌握就比較到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就會越來越輕松,掌握的信息就越來越多,記憶也更牢固,在實踐運用中也就越靈活。多媒體教學就是要充分地應用聲、像、圖為學生創設一個多維立體的信息源體,模擬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提高教書育人效果
豐富的多媒體影視,使德育教學更為具體感人,能真正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比如,在初中一年級,上第一堂英語課時,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給學生講述為什么要學英語和學好英語。若只是空洞地講一些大道理,學生肯定聽不進去。但我們如果結合德育就好辦了。我們可以先播放幾段比較慘烈的能激起學生義憤填膺的歷史題材的影片,教師再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會空前高漲。這堂課如果沒有多媒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負極——有時違背教學規律
1.切忌求大求全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有明顯的優勢:直觀、形象,有利于個別教育,有利于學生智能發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多媒體畢竟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教師切忌為了表現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而不問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的最后寫作課時,只需要求學生每個人帶來一張家庭照片,讓學生先寫一段關于這張照片的話,然后給同學們講一講,所以,切忌求大求全,要做到因課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結合。教師平時要注意積累、開發教學資源,備課時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何種教學資源。CAI課件的制作一定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抓住那些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地方,用合適的方式來化難為易、畫龍點睛。
2.多媒體運用過頻,片面追求直觀
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詞匯需要記憶,句型需要熟練掌握,語言習慣需要養成,所以英語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能過分追求動態效果,過于花哨,這不可避免地吸引學生只注重形式,而這些對知識的接收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擾。而且,有些學生會依賴多媒體,因為教師為了直觀,會將詞匯、句型、答案都設計在課件中,于是這部分學生不會去思考,只等著教師把答案展示出來,這勢必會縮小了學生的想象、思考空間,所以我們教師在制作英語多媒體課件時,要有利于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引導入境。
參考文獻:
何克抗.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J].現代遠距離教育,1997(01).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