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振鵬 張磊
“溫潤”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一種途徑,“求真”則是學校德育的最終目標。 “溫潤求真”就是要塑造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互融、高尚品德與創新品質同輝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
一、以全員育全體
圍繞全人教育,結合學校實際,我校在德育實踐中把“溫潤求真”作為學校的德育品牌。“溫潤”指德育手段要拋棄過去的說教式、命令式,以溫和浸潤的手段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盡量創設一種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進而內化為自覺行為。
1.抓好德育隊伍,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班級教導會和班級育人導師制,定期召開校委會、家委會、中層、班主任工作會議布置工作重點。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與學校管理。依托重要節假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及時處理班級中發現的問題。定期舉辦班主任工作論壇,交流工作經驗和心得,論壇內容編輯成冊,供老師們學習。組織班主任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
2.依托家長學校,構建德育網絡
學校通過校報、網站、書信、微信、飛信等形式加強家校溝通,提供教子知識,讓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社會觀;通過家長會,教師家訪、家長訪校、家長陪餐、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溝通家校關系,化解家校矛盾,使家校同心,攜手做教育。
3.面向全體,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各班秉承全人教育思想,落實好“四步四分”教學法和“三同教研”,積極摸清學生特點和心理狀況,充分了解其興趣愛好等,為其找到自己的特長和信心,努力做好品德差生的幫教轉化工作,制定具體的幫教措施,建立幫教檔案,努力做到用愛心去關懷他們,用耐心去感化他們,盡量把一些苗頭性問題消滅于萌芽狀態之中。對重點的問題學生“一對一”個別談心,增強教育轉化的責任感和實效性。
二、讓校園文化浸潤學生心靈
學校本著文化育人的目的,積極打造健康、溫馨、勵志的校園文化。在傳達室外墻,設置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思想口號,詮釋了學校“溫潤求真”的品牌。王羲之、歐陽詢、鐘繇等名家的書法墻,讓學生在感受書法美的同時,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綜合樓布置了德育展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宜居宜業新鋪集,德孝教育展新姿“為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教育,把德育展廳變為德育的主陣地。形成了“一廳濃縮家鄉景,二梯處處學生影。三廊盡顯藝術風,九室文化各不同”的文化景觀。在綜合樓外墻,也設置了文化內容,激勵學生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假山、花園、巨石、雕塑、走廊、教室無論走到哪里,文化總在,教育總在,實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的目的。
三、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踐行價值觀
1.扎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記心中”“少先隊建隊日”“我的夢 中國夢”“傳統節日經典誦讀”主題班隊會以及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等,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民族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意識。
2.細化安全法制教育活動。為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開展“彩虹傘”自護自救教育活動、“法制教育競賽活動”等,通過黑板報、手抄報、專題廣播、知識競賽等,使學生增長安全法制知識,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落實環保教育活動。結合“環境保護日”、“節能宣傳周”通過宣傳窗、國旗下講話、班會課、廣播站等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通過社會實踐和小課題研究等形式,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抓牢文明禮儀教育。我校采取了校園不文明行為隨機抓拍,班級播放的形式,做好常規教育。以《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制定了新的班級評比細則,開展“文明班級流動紅旗評比”、班班到展示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設立學生“文明監督崗”實現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過組織師生觀看金正昆談禮儀節目,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禮儀規范,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抓好德孝教育、感恩教育。積極開展“感恩教育報告會”“情系母親節”“感恩教育周”“感恩勵志大型親子講座”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和家長更深刻地認識到做事要常懷感恩之心,要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而且要不求回報。我校王晶晶同學因為哥哥生病,其家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捐助,面對社會好心人的愛心義舉,她懷著感恩的心主動給市委書記寫了封感謝信,感謝尚德膠州活動開展以來,膠州大地的好心人。她的感恩之舉,感動了市委書記,收到了書記的回信與鼓勵。
6.創新“小紅花評比制度”。以“全人教育”為指導思想在學校內及時表彰那些在學習、紀律、勞動、衛生、文娛、體育等方面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或在某一方面為集體爭得了榮譽以及個人在某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學生,鼓勵他們的一點閃光點,進而讓他全面閃光。設立了全優交換空間,學生可以憑借積累的紅花卡到交換空間兌換自己喜歡的獎品,將抽象的道德具體化、物象化,深受學生歡迎。在全人教育指導下,在小紅花制度激勵下,我校有很多學生在不同的平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足球、器樂等方面成為優秀學生。特長上的發展繼而帶動了學生其他方面的成績,最終使學生走向了全面發展。
7.夯實傳統活動。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優良傳統——清明節”、“家風大討論”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喜愛傳統節日,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生活的精神。
我們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下,按照“安全、質量、特色、卓越”的要求,讓“溫潤求真”德育品牌熠熠生輝,讓美德少年不斷涌現。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鋪集小學)
責任編輯/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