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軍
玉米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種植密度技術
陳國軍
(建平縣老官地鎮水利站,遼寧朝陽122400)
建平縣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為了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西部老哈河右岸的建平縣灌溉試驗站進行了了玉米不同種植密度試驗,在灌溉制度、農業措施相同的情況下,分析了不同密度對產量的影響,通過試驗、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了適宜本地的最優種植密度。
灌溉試驗;膜下滴灌;密度;試驗;研究
玉米是建平縣種植的主要農作物,為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節水增糧行動項在建平縣可持續發展,建平縣灌溉試驗站做了玉米不同種植密度試驗,分析不同密度對產量的影響,分析總結出適宜本地的最優種植密度,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為群眾增產增收提供助力。
1.1 試驗區狀況
試驗區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西部,老哈河右岸。地理位置E119°18′,N41°47′,地面海拔高度512m。年均積溫3200℃,降水量400 mm左右,蒸發量1800 mm,作物生育期日照時數1384h,無霜期133d,氣候特點為半干旱半濕潤,土壤田間最大持水率21%,容重1.4g/cm3。
試驗在大田中進行,小區長40 m,寬1.2 m,面積48 m2。小區隨機排列,土壤濕度下限統一控制為,苗期到拔節期65%,拔節到抽期70%,抽穗到灌漿期是75%,灌漿到成熟70%,共9個處理,3次重復[1-2]。
1.2 試驗目的
為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做了玉米不同種植密度試驗,在灌溉制度、農業措施相同的情況下,分析不同密度對產量的影響,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玉米不同密度處理見表1。

表1 玉米不同密度處理表
1.3 農業措施
春播前翻地,平整土地,施農家肥(雞糞)1.5萬kg/hm2。5月15日人工播種,施肥及農業措施一致,底肥磷酸二銨225 kg/hm2,玉米復合肥225 kg/hm2,播后鋪設φ16 mm滴灌管,覆蓋地膜,噴施除草劑。5月24日出苗,三葉期定苗。拔節期追尿素600 kg/hm2,噴施農藥甲胺磷一次,防治蟲害[3]。
1.4 水利措施
膜下滴灌系統采用干支輸水管道和毛管二級布置。Φ63PE輸水支管和Φ16PE灌水毛管互相垂直,灌水器串聯在毛管上直接灌溉作物根系。膜下滴灌系統灌水器為膜下方式,灌水器間距0.3 m,流量1.38 L/h,南北向做壟,壟寬20 cm,雙行40 cm,滴灌帶的鋪設間距為1.2 m,長度為100 m,原來5.25萬株/hm2可增加至6.75萬~7.5萬株/hm2。采用一膜一管的鋪設方式,內鑲式滴灌帶鋪設時應將流道凸起面向上。要與毛管鋪設位置對準,毛管鋪設位置應按設計要求與作物種植行相對應[4-5]。
2.1 不同密度的產量分析
在種植的試驗中,玉米密度7.5萬株/hm2,種植形式每穴雙株產量最高,產量比對照增加4 926 kg/hm2。采用大壟雙行種植形式與對照密度相同的5.25萬株/hm2也比對照增產502.5 kg/hm2。
2.2 作物需水量計算
玉米生育時段不同需水量不同,玉米抽穗灌漿期氣溫高,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最大,需水量最多,日耗水強度4~5 mm,此期水分不足會造成雌穗出的慢,授粉推遲,授粉率低,籽粒少。拔節期需水量稍少于灌漿期需水量,日耗水強度2~3 mm,此期水分不足對行粒數有一定的影響。不同密度處理產量與耗水量、日耗水強度統計表見表2。

表2 不同密度處理產量與耗水量、日耗水強度統計表

續表2 不同密度處理產量與耗水量、日耗水強度統計表
從表2看出,8個密度處理,全生育期耗水量最高為7.5萬株/hm2,達到370~390 mm。其他處理耗水量相差不多,灌漿期耗水量多,模系數大。玉米不同密度日耗水量變化趨勢基本相同,播種期日耗水量最低,因沒有植株蒸騰量,只有地面蒸發,日平均氣溫低,日耗水量少[6-7]。
灌漿期日耗水最高,抽穗期進入盛夏,氣溫高,日平均氣溫在25.0°,是玉米植株形態最茂盛、葉面蒸騰量最大、需水量最多,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期。從播種期緩慢增長,灌漿期達到高峰。全生育期灌漿期日耗水量最高,密度7.5萬株/hm2處理,日耗水量高于其它處理[8-9]。玉米大壟雙行產量見表3。
2.3 經濟效益分析
在種植的試驗中,通過對玉米不同種植密度的情況下,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各不相同,詳細的試驗效益分析結果見表4。
采用大壟雙行是種植方式的一次革命,我們又配以先進的膜下滴灌節水灌溉技術,增加了種植的密度[10]。從整個試驗來看大壟雙行種植可以加大到7.5萬株/hm2。產量能達到11.717萬kg/hm2。株數與對照相同的處理也增產502.5 kg/hm2。
需水量為對照(常規種植)最大,達到440 mm,膜下滴灌需水量則大大減少,基本是隨著種植密度增加需水量也增加,從5.25萬株/hm2的348.7 mm逐漸增加到7.5萬株/hm2的387.9 mm。綜上所述,玉米采用大壟雙行種植再配以膜下滴灌措施可以達到節水增產效果。

表3 玉米大壟雙行產量統計表

表4 試驗效益分析表 元/667m2
[1]蘇建偉.建平縣玉米大壟雙行膜下滴管技術試驗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1(03):15-19.
[2]曲維平.玉米大壟雙行地膜覆蓋滴灌綜合配套技術[J].吉林農業,2011(06):59-61.
[3]陳渠昌,佘國英,吳忠渤.滴灌條件下玉米經濟灌溉模式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1998(03):21-24.
[4]黃海,吳春勝,胡文河,等.氮素營養水對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玉米花粒期葉片衰老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3,36(03)1-7.
[5]王浩宇.2M-1型大壟雙行膜下滴灌鋪膜機械的研究與設計[J].農業與技術,2012(09):169.
[6]孫成立,劉春友.玉米大壟雙行膜下滴灌栽培[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07):10.
[7]竇超銀,康躍虎.地下水淺埋區重度鹽堿地不同滴灌種植年限土壤鹽分分布特征[J].土壤,2010(04):630-638.
[8]朱擁軍,石榮媛,黃勁松,許海峰.沙漠滴灌種植榆樹治理土地荒漠化[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1(05):86-90.
[9]于振華,王浩宇,許光明,牛云鵬.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種植模式下的殘膜收回[J].農業與技術,2012,32(12):70-71.
[10]陳學庚,康建明.水稻膜下滴灌種植與播種機的研究開發[J].農機化科學,2013(03):74-70.
S513
B
1007-7596(2015)07-0086-03
2014-10-31
陳國軍(1963-),男,遼寧建平人,工程師,從事農田水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