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鈺 李敏 陳娟娟 郭嫻 嚴小軍
(寧波大學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寧波315211 )
自由基能夠引起脂質過氧化、DNA 氧化損壞等重要分子物質損傷[1,2],同時還會引起慢性病[3,4],因此,尋找有效的抗氧化劑對人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亞麻籽含有大量的α-亞麻酸和亞麻木酚素,是其它植物含量的600 ~700 倍[5],在食品領域和疾病治療方面具有重要應用[6,7]。木酚素和雙酚化合物耦合物生成了兩種松柏醇,形成一個抗氧化防御系統[8],開環異落松樹脂酚二葡萄糖苷(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SDG)、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SECO)作用生成二糖苷SDG 是典型的木酚素類[9,10]。大量研究表明,亞麻籽中的SDG 和SECO,哺乳動物中的腸二醇(Enterodiol,ED)和腸內酯(Enterolactone,EL)具有抗氧化活性,SDG 由人類結腸微生物群落水解代謝產生ED,ED 進一步被氧化產生EL[11]。因此,亞麻籽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篩選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體內抗氧化活性檢測,能夠更準確地反應出抗氧化劑作用于生物體的真實抗氧化性能,但同時體內抗氧化活性檢測受干擾因素也極其多,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非常大,這樣導致實驗重復性降低。而傳統的體外抗氧化測定方法要求化合物純度高、價格昂貴,檢測方法費力、耗時。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在線分離和評價抗氧化活性,具有穩定性好、結果準確的優點[12,13]。抗氧化劑與2,2-二苯基-1-苦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混合后,其活性或抗氧化能力衰減[14,15],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將抗氧化劑與DPPH 自由基分離,根據反應前后抗氧化劑峰面積變化量計算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抗氧化能力衰減是一種快速、可靠地測量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方法,尤其是在復雜混合物中。
本研究以SDG、SECO 和ED 為研究對象,建立了抗氧化物質活性篩選的DPPH-HPLC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鑒定亞麻籽提取物中化合物成分。利用本方法對亞麻籽提取物的活性物質進行了抗氧化活性能力比較。
Waters 2695 液相色譜儀、Waters 2998PDA 紫外檢測器,Waters Q-TOF premier 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儀(美國Waters 公司);酶標儀(日本Thermo 公司);超聲儀(寧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脫脂水解過的亞麻籽提取物(長沙捷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DG,SECO 和ED(上海田同公司);DPPH(美國Sigma-Aldrich 公司);甲醇、乙腈(色譜純,德國Merck 公司);純水由超純水系統制備。
2.2.1 色譜條件 C18色譜柱(150 mm ×4.6 mm,5 μm),柱溫30 ℃;流動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脫:0 ~5 min,10% ~15% A;5 ~15 min,15% ~25% A;15 ~45 min,25% A;45 ~50 min,25% ~70% A;50 ~55 min,70% A;55 ~60 min,70% ~90% A。流速0.6 mL/min,進樣體積10 μL,檢測波長280 nm。
2.2.2 超高效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條件 亞麻籽活性成分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UPLC),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譜柱(50 mm ×2.1 mm,1.7 μm)作為固定相。流動相為:乙腈(A)-水(B);梯度洗脫:0 ~5 min,10% ~15% A;5 ~15 min,15% ~25% A;15 ~45 min,25% A;45 ~50min,25% ~70% A;50 ~55 min,70% A;55 ~60 min,70% ~90% A;流速0.6 mL/min,進樣體積10 μL。柱后1∶4 分流進入質譜。高分辨質譜儀采用Waters Q-TOF premier 質譜儀。質譜儀條件:離子源為ESI,質量分析器為四極桿飛行時間,正離子檢測模式,離子源溫度150℃,脫溶劑溫度300 ℃,脫溶劑氮氣流速400 L/h,錐孔反吹氮氣,毛細管電離電壓3.0 kV,取樣錐孔電壓為80 V,四極桿掃描范圍為m/z 50 ~1200。根據不同的物質,全程掃描(Full scan)質譜碰撞能量在25 ~35 eV。使用亮腦啡肽(m/z 556.2771,[M+H]+)作為外標物,對目標離子進行精確質量分析。
取亞麻籽粉末100 mg,加入2 mL 甲醇溶液,常溫下超聲60 min,過濾除殘渣,將上清液蒸干,以甲醇溶解,置于-4 ℃保存待用。
分別稱取SDG,SECO 和ED 3 種標準品各0.2 mg,加入乙腈-水(1∶ 1,V/V)溶液1 mL,配成0.2 g/L 儲備溶液,再分別稀釋成10,25,50,100 和200 mg/L 的標準工作溶液。
2.5.1 DPPH-HPLC法 按樣品與DPPH 體積比1∶1 進行混合、反應,反應時間為30 min,檢測波長設定為200 ~600 nm。按2.2.1 節色譜條件,每個樣品測3 個平行取平均值。抗氧化劑清除率(Scavenging ratio of the antioxidant,SRA)作為衡量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Sblank是指與DPPH 自由基反應前抗氧化劑的含量;Ssample是指與DPPH 自由基反應后抗氧化劑的含量。SRA 值代表抗氧化劑在與DPPH 自由基反應過程中的減少率。
2.5.2 酶標儀法準確稱取0.2 mg 的SDG,SECO,ED 和DPPH,各溶于無水乙醇,配成濃度為0.2 g/L的儲備溶液,于-4 ℃保存待用。各取50 μL 溶液置于96 孔板中,酶標儀波長設定在517 nm,37 ℃孵化30 min 后,測定各溶液吸光度值,每個樣品平行測3 次取平均值[16]。自由基清除率(Scavenging ratio,SR)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Asample為DPPH 自由基與抗氧化劑反應30 min 后溶液吸光度,Acontrol為DPPH 溶液吸光度。
將配制好的標準工作液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進行測定,以標準品的質量濃度為橫坐標,以色譜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表1)。3 種標準品SDG,SECO 和ED 在10 ~200 mg/L 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均大于0.995,分別以信噪比(S/N)為3 和10 的標準樣品量為檢出限和定量限,可算出SECO,SDG 和ED 的檢出限為5.4 ~7.7 mg/L,定量限為18 ~26 mg/L。經過連續3 天重復測定,得出日內和日間的相對標準偏差均小于5.0%,說明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活性方法準確、穩定、可行性高。

表1 SDG,SECO 和ED 的線性方程,檢出限和定量限Table 1 Linearity,LOD and LOQ of SDG,SECO and ED
此外,考察了自由基清除活性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將3 種標準品SDG,SECO 和ED 分別與DPPH 反應10,20,30,40,50 和60 min,平行3 次,計算其SRA 值(圖1)。結果表明,抗氧化劑與DPPH自由基的反應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平衡,且SRA 值在不同反應時間下的變化較小,相對標準偏差均小于7.9%,可以忽略時間對SRA 值的影響,使得本實驗更加可靠和便利。
分別將0.1 mL 濃度為0.2 g/L 的3 種標準品溶液(SECO、SDG、ED)與0.1 mL 0.2 g/L DPPH 自由基混合反應20 min,經液相色譜分析,計算出濃度為Ssample。分別將0.1 g/L 的3 種標準品(SECO,SDG和ED)溶液直接進行液相色譜分析,計算出濃度為Sblank。通過上述SRA 計算公式,得到3 種標準品的自由基清除率(表2)。根據SRA 值可見,自由基清除活性順序為:SDG >SECO >ED。3 種標準品和DPPH 反應前后液相色譜圖見圖2。

圖1 抗氧化劑SDG,SECO 和ED 自由基清除率對時間關系圖Fig.1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variation of SDG,SECO and ED over time

表2 單一標準品和混合標準品的自由基清除率Table 2 Seavenging ratio of the antioxidant (SRA)of SDG,ED and SECO by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HPLC assay and microplate reader assay
采用傳統的酶標儀測試SECO,SDG 和ED 對DPPH 的自由基清除率(SR,按公式(2)計算)。由表2可知,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順序為SDG >SECO >ED。該結果表明,采用酶標儀法結合DPPH 自由基的消失量計算的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能力,與采用HPLC 方法結合抗氧化劑的消失量計算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能力一致,從而進一步驗證了DPPH-HPLC法測試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將標準品SECO,SDG 和ED 兩兩混合,或3 種混合后,再與DPPH 反應,結果見表2,可知在兩兩混合或者三者混合標準品中,SECO,SDG 和ED 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比單一標準品情況減弱,但仍可以發現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SDG >SECO >ED,與單一標準品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順序一致。因此本方法可用于對天然產物的復雜提取物進行活性篩選。

圖2 (A)為SECO,SDG 和ED 混合標準品與DPPH 自由基反應前后的液相色譜圖;(B)為亞麻籽提取物與DPPH 自由基反應前后的液相色譜圖Fig.2 (A)Liquid chromatogram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of DPPH and the mixture of SECO,SDG and ED;(B)Liquid chromatogram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of flax extractive and DPPH
將本方法應用于復雜提取物中抗氧化劑快速篩選,亞麻籽提取物在280 nm 波長下檢測發現,亞麻籽提取物中5 種主要抗氧化成分參與DPPH 自由基清除(圖2B)。根據高分辨質譜信息,對5 種亞麻籽抗氧化劑的結構進行解析,結構信息如圖3 所示。化合物4 和5 在質譜的正離子模式下的準分子離子峰為m/z 704.3100,在高能量模式下獲得相同的碎片離子m/z 363.2797,345.1663,327.1570,295.1361,221.1186 和163.0747,因此可以判斷化合物4 和5 為一對異構體,并且與標準品SDG 的準分子離子峰和碎片離子峰一致。再利用液相色譜的保留時間進行比對,因此判斷化合物4 為SDG,化合物5 為SDG 異構體。化合物1 在正離子模式下得到[M + Na]+m/z 575.2081,在高能量模式下,得到碎片離子m/z 413.1533,為母離子中性丟失162 Da,即葡萄糖苷。繼續丟失48 Da,即CH2O+H2O碎片產生碎片離子m/z 365.1385。碎片離子m/z 219可推測為2-甲氧基苯酚。結合上述碎片離子和文獻報道結果,該化合物可鑒定為(7α-[(β-D-glupyranosyl]oxy)-1-methoxyisola-riciresinol)。化合物2 的[M+Na]+離子為m/z 413.1558,在高能量模式下得到碎片離子m/z 269.1390和167.0713,可以說明有2,4-二甲氧基苯酚基團存在。碎片離子m/z 139.0567 和123.0432 表明結構中含有2-甲氧基苯酚基團。且整個碎片中未找到丟失糖基的相關碎片,并結合文獻報道,化合物2 可推測為(6R,7R,8S)-1-Methoxyisolariciresinol。化合物3 的準分子離子峰為[M+Na]+m/z 649.1358。母離子連續丟失兩分子的葡萄糖苷生成碎片離子m/z 487.0864 和325.0331。其分子量和碎片離子符合蜀葵苷元二葡萄糖苷(Herbacetindiglucoside)的結構特性,并且已有相關文獻報道了在亞麻籽中存在該化合物,因此推測化合物3為蜀葵苷元二葡萄糖苷。
這5 種抗氧化劑表現出較強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由表3 可知,自由基清除能力為SDG 異構體(5)>SDG (4)>7α-[(β-D-glupyranosyl)oxy]-1-methoxyisolariciresinol (1)>(6R,7R,8S)-1-Methoxyisolariciresinol (2)>蜀葵苷元二葡萄糖苷(3)。結合這5 種抗氧化劑,標準品SDG,SECO 和ED 的SRA 數據及其結構信息可知,除了化合物3 為黃酮類物質,其余均為木酚素。比較化合物1,2,4 和5發現,它們具有非常類似的結構,化合物1 和2 含有六元環,而化合物4 和5 不存在六元環,結果表明,不存在六元環的化合物4 和5 具有較強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化合物1 和2 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較差。比較SDG 和SECO,以及化合物1 和2 可知,相似結構中,含有葡萄糖苷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即SRA 值:SDG >SECO,化合物1 >化合物2。根據上述數據可知,構效關系在活性篩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3 SDG、SECO、ED 以及5 種亞麻籽抗氧化劑的結構Fig.3 Structure of SDG,SECO,ED and five antioxidants of flax seed

表3 亞麻籽提取物的DPPH 自由基清除率Table 3 The scavenging ratio of antioxidant (SRA)values of five lignans from flax seed extracts
本實驗利用HPLC-DPPH 方法分離篩選出亞麻籽提取物中5 種抗氧化成分,同時對其抗氧化活性進行分析。本方法簡便、快速、分離度高、穩定性好,可以對復雜混合物直接進行分析,不用對混合物進行分離純化,節省了分析時間,適用于粗提物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分析。
1 Aruoma I O.J.Am Oil.Chem.Soc.,1998,75(2):199 -212
2 Dimitrios B.Trend Food Sci.Technol.,2006,17:505 -512
3 Li J W,Liu Y F,Fan L P,Ai L Z,Shan L.Carbohydr.Polym.,2011,84(1):390 -394
4 Yuan J F,Zhang Z Q,Fan Z C,Yang J X.Carbohydr.Polym.,2008,74(4):822 -827
5 Touré A,Xu X M.Food Sci.Compr.Rev.,2010,9:261 -268
6 Westcott N D,Muir A D.Taylor & Francis.,2003,243 -251
7 Morris D M.Flax Council of Canada.,2003,9 -19
8 Willfor S M,Smeds A I,Holmbom B R.J.Chromatogr.A,2006,1112(21):64 -77
9 Bambagiotti-alberti M,Coran S A,Ghiara C,Moneti G,Raffaelli A.Rapid Commun.Mass.Spectrom.,1994,8(12):929 -932
10 Mazur W,Fotsis T,W?h?l? K,Ojala S,Salakka A,Adlercreutz H.Anal.Biochem.,1996,233:169 -180
11 Wang L Q,Meselhy M R,Li Y,Qin G W,Hattori M.Chem.Pharm.Bull.,2000,48(11):1606 -1610
12 Toyo′oka T,Kashiwazaki T,Kato M.Talanta,2003,60:467 -475
13 CHEN Ning,SUN Yi,LIU Shu-Ying.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2013,34(1):72 -76
陳寧,孫一,劉淑瑩.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3,34(1):72 -76
14 Koleva I I,Niederlander H A,Beek T A.Anal.Chem.,2000,72(14):2323 -2328
15 Bartasiute A,Westerink B H ,Verpoorte E,Niederlander H A.Free Radic.Biol.Med.,2007,42(3):413 -423
16 LIU Ping-Huai,WANG Chun-Niu,CHENG De-Li,GE Si-Si,XU Qiong-Qing.Chin.J.Exp.Tradit.Med.Form.,2011,17(21):69 -73
劉平懷,汪春牛,陳德利,葛思思,許瓊情.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1):69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