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龐海玲,劉迎春,劉亞玲,黃 麗,王萬碧,劉小川
(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409000)
新護士綜合能力強化訓練在夜班護士準入制度實施中的效果評價
王志娟,龐海玲,劉迎春,劉亞玲,黃 麗,王萬碧,劉小川
(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409000)
目的探討新護士綜合能力強化訓練在夜班護士準入制度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新入院的首次注冊護士和新調入的30名護士(觀察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短期綜合訓練,考核護士的理論水平、技術操作、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病情觀察、平時工作表現、帶教教師評價、醫生評價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并與2012~2013年未接受夜班準入強化訓練的27名新護士(對照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護士考核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20.0%(6/30)]也明顯低于對照組[59.3%(16/2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經夜班準入強化訓練的新護士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護士; 在職培訓; 教學形式; 夜間護理; 綜合能力
近年來,我國各項建設迅速發展,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也隨之不斷加強,醫療糾紛事件時有發生。護士的護理工作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護士是患者與醫生之間聯系的紐帶,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護士的業務水平與職業素養對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自1993年我國頒布護士管理辦法后,對護士的準入資格做出明確規定,但在一些基層醫院落實情況仍不徹底[1]。從2012年11月開始,本院在護士執業準入制度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了《護士執業二級準入制度》,并在本院內科片區率先實施。本院對30名新護士在夜班準入前進行了嚴格的綜合能力強化訓練,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新入本院的護士30名,設為觀察組。包括2012~2013年通過護士執業考試并注冊且均有半年以上工作經歷護士,其中首次注冊護士24名,新調入護士6名,均為女性;年齡(22.4±1.8)歲;中專6名,大專17名,本科7名。另選取2012~2013年均通過護士執業考試并注冊且具有半年以上工作經歷,但未接受夜班準入強化訓練的新護士27名,設為對照組,其中首次注冊護士20名,新調入護士7名,均為女性;年齡(21.8±1.9)歲;中專7名,大專15名,本科5名;均通過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后,常規跟班4~6周或10個夜班給予夜班準入。兩組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護士未接受培訓。對觀察組護士進行為期3個月的短期綜合訓練,具體如下。
1.2.1 成立培訓小組 該小組由10人組成,分管護理工作的副院長擔任組長,其主要任務是確定研究主題,選擇專家及培訓;內科片區護士長任副組長,進行培訓計劃的制訂、協調、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統計分析及培訓等;培訓小組成員由本院多名資深的護士長及臨床護理專家組成。
1.2.2 培訓教材 將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第4版、重慶市護理質量控制中心2010年出版的《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本院2012年修訂的《護理應急預案》作為培訓教材。
1.2.3 培訓方法
1.2.3.1 培訓時間 培訓時間共計12周,在每周周一及周三晚上進行理論授課,每周40學時,前4周完成共160學時的理論課學習;5~12周進行跟班訓練,由所在科室具有護師以上職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護士進行帶教。
1.2.3.2 課程設置 主要包括護理核心制度、夜班護士崗位職責、護患溝通、專科疾病護理常規及觀察要點、護理應急預案、急救技能、護理文書書寫規范、部分常用護理技術操作、醫囑處理、突發公共事件或護理糾紛的應對措施、護士壓力源應對策略等。
1.2.3.3 培訓目標 具有良好慎獨精神,能獨立完成夜班護士職責范圍內的各項護理工作;具有夜班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能、病情觀察及應變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較好地應對護理投訴和糾紛;能在夜班值班期間配合醫生進行急危重癥的搶救;護理文書書寫規范;能熟練處理醫囑。
1.2.3.4 培訓形式 自學、理論集中授課、觀摩操作試教視頻、情景模擬、床邊查房提問、技術操作強化練習等。
1.2.4 觀察指標 (1)對兩組護士進行綜合工作能力考核評價,具體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和專科護理理論 30分、護理技術操作20分、溝通能力5分、應變能力測試10分、專科病情觀察15分、平時工作表現10分、帶教教師評價5分及醫生評價5分等8個方面,滿分為100分,80分為合格。(2)觀察比較兩組護士不良護理事件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士綜合工作能力考核評價結果比較 觀察組護士理論考試、護理技術操作、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病情觀察、平時工作表現、帶教教師評價及醫生評價分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綜合工作能力評價結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綜合工作能力評價結果比較(±s,分)
考核項目理論考試護理技術操作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病情觀察平時工作表現帶教教師評價醫生評價觀察組(n=30) 對照組(n=27) t P 21.53±8.21 17.78±1.64 3.65±1.06 7.43±2.09 10.04±2.84 7.81±1.07 3.21±0.93 3.06±0.83 17.17±6.33 16.54±1.01 2.93±0.89 5.78±1.54 8.66±2.27 6.00±0.62 2.50±0.71 2.61±0.60 2.319 1.968 4.235 3.000 2.421 4.022 3.227 1.957<0.05<0.05<0.01<0.01<0.01<0.01<0.01<0.05
2.2 兩組護士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士1年內護理不良事件發生6例(20.0%),明顯少于對照組[59.3%(1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42,P<0.01)。
3.1 新形勢下發展專科護士與準入制度的必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這門學科也從生物學領域走向生物、心理、社會的廣大領域。護理工作不僅要執行醫囑,還要根據不同的患者情況制訂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消除家庭、社會及心理不良因素等,進行全面的綜合護理,以促進患者康復。新醫學模式下,護士應具備綜合分析、應變、實際操作、人際交往、溝通、計劃管理、自我完善等多方面的能力[2]。然而,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經常出現不符合護士準入標準的護理人員進入臨床工作,不僅浪費了醫療衛生資源,也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引發醫療糾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醫療工作制度應不斷完善,逐步建立起國際化的、中國特色的醫護人員準入標準[3-4]。在過去的70年中,西方國家不斷探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醫護人員準入制度,嚴格規范了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滿足了大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也培養了一批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醫學人才,對推動醫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長足的積極意義[5-6]。目前,我國正處于逐步深入改革醫療體系的過程中,應借鑒相關經驗,加快改革的步伐。
3.2 夜班護士準入制度落實的重要性 夜班護士準入制度是現代護理規范管理的具體體現,有效地落實更是護理質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夜班護理工作較為繁雜,常為急診患者、手術患者、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處理,以及內科病區的常規護理工作,加之夜班護士大多資歷較低,經驗不足,這就給夜班護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7]。然而,夜班護理時間約為護理工作時間的一半,因此為了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不斷加強并規范護士的管理非常必要。自2008年我國頒布《護士條例》以來,明確規定從事夜班護理工作人員應為注冊護士,并對其進行單獨的培訓、考核,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也使得依法執業得到法律保障。由于夜班護士大多經驗不足,臨床問題的處理能力不高,常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8-9]。有報道稱,1年工齡護士的護理差錯率約占所有護理差錯率的57.4%[10]。對此,作者對觀察組護士進行了有關處理護理投訴、糾紛的案例分析和應對策略的培訓,還對該組護士進行突發應急事件的情景模擬演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1年內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20.0%)明顯少于對照組(5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42,P<0.01)。
3.3 夜班準入強化訓練后新護士綜合素質顯著提高以往通過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后,常規跟班4~6周或10個夜班,經帶教教師和護士長評價后,就給予夜班準入。這種考核方式存在嚴重的主觀性,無一些客觀的數據作為支撐,真正獨立值班后在相當長時間內,也許會成為科室的“問題護士”,無法保障護理質量、患者和護士自身的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短時間強化的訓練后,觀察組護士理論考試、護理技術操作、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病情觀察、平時工作表現、帶教教師評價及醫生評價分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住院醫師對觀察組護士認可度較高,認為其觀察、預見能力及處理臨床緊急問題能力較強,可放心地與其搭班。
總之,本研究通過對30名新護士進行了為期3個月嚴格的夜班準入強化訓練,綜合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部分護士在工作和學習上不懂合理分配時間,補考次數增多,特別是應變能力測試和床邊綜合能力測試時尤為突出,感覺壓力較大,難以適應,說明應變能力訓練需要持之以恒。因此,尚需繼續在準入管理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在今后的課程設置中要不斷改進,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臨床護理準入管理體系,以推動我國護理工作向著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1]鄭雪倩.嚴格護士資格準入管理防范醫療糾紛[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16-17.
[2]劉喜梅.淺談新醫學模式下護士應具備的能力[J].健康大視野,2011,18(1):95.
[3]趙明鋼,賈澤明,張陽德,等.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專科醫師培養與準入制度[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22):3500-3503.
[4]呂桂玲,呂福周,田大靜,等.夜間護理工作缺陷及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65-66.
[5]肖日華,謝敏,李群.夜班護士準入制度實施及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0):66-67.
[6]高蕓.87例護理差錯高發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現代護理,2006,12(2):178-180.
[7]劉文艷,張瑩.新就業護士易發生護理差錯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外醫療,2012,31(6):148.
[8]張金鳳,邱紅,劉蘭蓮.新護士三級連鎖式崗前培訓模式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23-26.
[9]王偉,杜巧盈,李亞琴.獨立上崗護士準入管理實踐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8):597-598.
[10]李小衛,王志穩,李淑迦,等.我國新畢業護士培訓的現狀及思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7):487-48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9.050
B
1009-5519(2015)19-3006-02
2015-05-29)
王志娟(1975-),女,廣西桂林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內科及急危重癥臨床護理工作;E-mail:guilinwangzj@163.com。
龐海玲(E-mail:4192567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