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新,胡娟娟
(麻城市婦幼保健院:1.兒科;2.婦產科,湖北438300)
新生兒135例窒息復蘇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夏建新1,胡娟娟2
(麻城市婦幼保健院:1.兒科;2.婦產科,湖北438300)
新生兒窒息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該文就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觀察和護理措施進行探討。通過對該院2014年治療的135例窒息新生兒復蘇后的臨床狀態進行分析,找出導致新生兒窒息發生的原因,并實施護理干預。分析后發現羊水胎糞污染和臍帶受壓或脫垂是導致窒息的主要原因。實施護理干預后,135例窒息復蘇后的新生兒治愈128例,轉上級醫院7例,無一例死亡。窒息新生兒經初步復蘇后,加強臨床觀察,及時正確的治療和護理能有效地提高窒息復蘇新生兒的成活率和治愈率。
復蘇術; 窒息,新生兒; 護理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在娩出過程中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和氣體交換障礙。新生兒窒息程度會隨著窘迫時間的延長而加重,如不及時搶救和處理,可導致新生兒發生智力障礙,甚至死亡,在國內發病率為5%~10%,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1]。對于成功復蘇后的患兒,窒息的威脅仍存在,做好復蘇后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患兒135例,其中男81例,女54例;重度窒息27例,輕度窒息108例;足月兒118例,早產兒24例,足月小樣兒2例;伴缺血缺氧性腦病13例,伴顱內出血2例。
1.2 診斷方法 新生兒窒息的診斷依據:新生兒窒息的嚴重程度及復蘇后效果平均根據Apgar評分,根據出生后及復蘇后的5項體征(即膚色、心率、喉反射、肌張力、呼吸)進行Apgar評分,每項2分,共10分,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10分為正常。
1.3 結果 針對存在高危因素的分娩期產婦加強監測,并在胎兒娩出前30 min,通知兒科醫生進產房、手術室,對存在窒息的患兒出生后及時進行復蘇。135例窒息復蘇后新生兒經細心的臨床觀察、治療和護理,治愈128例;轉上級醫院7例,經回訪:5例治愈,0例死亡,2例自行放棄治療,其中1例因28周,體質量885 g;另1例因家庭經濟困難,均為自動放棄治療。各種窒息相關因素見表1。(1)羊水情況:羊水胎糞污染69例,占51.11%。羊水過少通常伴不同程度的羊水污染,污染程度越高,分娩時越容易發生胎糞吸入綜合征。(2)臍帶因素:臍帶因素總共27例,占20.00%。臍帶因素主要有臍帶過長或過短、受壓、脫垂等,在生產過程中易引發臍帶繞頸,使新生兒呼吸受阻。(3)母親因素:母親因素導致的有23例,占17.04%。母親患糖尿病、心腎疾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嚴重貧血等,均對胎兒有影響。重度貧血或急性失血則會導致胎兒在宮內缺氧造成新生兒窒息。

表1 新生兒窒息的相關因素分布(n=135)
1.4 新生兒窒息原因分析 了解新生兒窒息的原因,有助于提前做好準備,為搶救新生兒贏得時間。缺氧是窒息的根本原因,影響胎盤或氣體交換的因素均可引起新生兒窒息,這是胎兒宮內窘迫的延續。本組資料統計表明,羊水胎糞污染和臍帶受壓或脫垂是導致窒息的主要原因。發生窒息新生兒的誘發主因是由于血氧濃度下降所致。羊水因素(羊水污染、羊水過多或過少)和臍帶因素(臍帶過短、過長、受壓、脫垂)是很常見的兩大主要原因,這2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新生兒出現急性缺氧,引起新生兒窒息[2]。羊水是胎兒賴以生存的內環境,羊水胎糞污染是胎兒缺血、缺氧的征象,根據其缺氧程度可以分為Ⅲ度,污染程度越高,分娩時越容易產生胎糞吸入綜合征[3-4]。羊水污染對新生兒呼吸系統和智力有著重要影響,很容易造成新生兒智力和運動發生障礙,嚴重的甚至威脅生命。而臍帶受壓或脫垂由于其使得臍靜脈受到壓迫,導致胎盤血供不足,胎兒在宮內發生缺血缺氧狀態,致使新生兒發生窒息[5]。
2.1 復蘇后的臨床觀察 所有復蘇后的新生兒均為高危兒,重點是對生命體征及并發癥進行細致的觀察。嚴密監測體溫、心率、尿量、膚色和窒息所致的神經系統癥狀,同時如有羊水污染的,給予抗感染及對癥支持療法,加強護理[6]。對患兒的一般情況,面色,呼吸的頻率和節律,活動力,大小便次數、量、顏色仔細觀察并做好各種記錄,一旦有異常情況,應該及時報告醫生。
2.2 保暖 保持窒息患兒正常體溫尤為重要,這關系到窒息搶救成功的概率和各種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保暖方法有多種,無暖箱的基層醫院可以采用棉被包裹并外置熱水袋、暖寶等,要注意防止燙傷。有條件的醫院,最好將患兒置入暖箱中,保持箱溫32~34℃,濕度60%~70%。及時監測新生兒體溫,盡量控制在35~37℃,并根據新生兒體溫適時調整暖箱溫度,避免體溫不升,切忌使患兒的體溫驟然升高。保持室溫在22~24℃。本院一直以來在產房分娩時將室溫調到適宜溫度,提前打開開放式輻射搶救臺,以預熱包被,處理新生兒過程中注意保暖,對早產兒這些措施就顯得更為關鍵。
2.3 吸氧及時 迅速恢復新生兒正常呼吸是新生兒窒息復蘇的關鍵,窒息容易形成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狀態,時間越長,所致的死亡或智力傷害和殘廢將會越嚴重[7]。根據新生兒窒息程度不同,可采用自鼻導管吸氧、面罩給氧等輔助通氣糾正缺氧。本組患兒足月兒給予鼻導管吸氧2~5 L/min,27例重度窒息伴并發癥患兒給予面罩給氧,選擇合適的面罩。根據病情需要及時合理調節給氧方式和濃度。
2.4 喂養問題 重度窒息患兒的喂養要恰當,適當延遲喂養,待病情穩定后再以微量喂養開始,循序漸進直至正常量,輕度窒息或病情穩定可行母乳喂養。在喂哺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反應及病情變化,以防腹脹及誘發窒息再次發生。對吸吮能力缺乏的新生兒,應延遲進食,重癥就禁食,胃腸減壓,發生急腹癥者應送急診外科治療[8]。
2.5 預防感染 新生兒免疫力低下,窒息的患兒在復蘇過程中形成的傷口很容易造成病菌的入侵,引起感染[9]。因此,必須做好病房管理,保持環境清潔,定期開窗通風并消毒,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控制探視人員的次數和時間,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防止交叉感染。觀察復蘇后的新生兒,重點觀察口腔、上呼吸道,因窒息復蘇多需清理呼吸道、氣管插管等,應注意有無出血、血腫、破損,及時應用抗感染、止血藥物。每天行新生兒沐浴,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臍帶有無滲液及異味,保持干燥,沐浴后行0.5%聚維酮碘消毒。
2.6 處理并發癥 新生兒窒息復蘇后還有可能發生一些并發癥,如低血糖、缺氧性顱內出血、腦水腫和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等。要維持患兒的血糖穩定,經常更換患兒體位,保持患兒頭偏向一側,動作輕柔,避免對患兒造成不必要的損傷[10]。護理人員對窒息復蘇后的嬰兒,要密切觀察、認真仔細,一些細微的變化可能是某些并發癥的前兆,發現異常情況應該及時報告值班醫生,以便能及時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患兒多種并發癥的發生。
2.7 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 窒息新生兒因治療的需要,出生及入新生兒監護病房,與家長分離,在此期間應及時正確地與家屬進行溝通,告知患兒的基本病情、相關并發癥及治療方案和預后,減輕家長的焦慮和恐懼心理,取得家長的理解和信任[11],積極配合患兒的各項治療。綜上所述,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及時、正確、有效的復蘇技術及復蘇后的護理。搶救的關鍵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縮短缺氧時間,減少因缺氧缺血而并發的后遺癥發生。同時,要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報告及加強復蘇后的觀察與保暖、營養喂養及預防感染和并發癥。因此,產科和兒科密切配合,進行快速有效的復蘇搶救,落實各種復蘇后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不僅能降低新生兒病死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也是提高新生兒生存質量的有力保障。
[1]毛立華.新生兒復蘇窒息的搶救及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5):327-328.
[2]袁春莉,汪水成,劉展,等.65例窒息新生兒復蘇體會[J].醫學信息,2013,26(10):625-626.
[3]潘偉韶.120例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30):61-62.
[4]鄧玉娟,張艷梅,黎志云.新生兒窒息與羊水污染和胎心監護的關系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8):110-112.
[5]王文麗.150例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9):1386-1388.
[6]沈忠秀.新生兒窒息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藥,2011,32(18):3831-3832.
[7]李雪梅.276例新生兒窒息的急救和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3,10(27):185.
[8]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38.
[9]張愛平.新生兒復蘇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2):1617-1618.
[10]明進.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觀察與護理[J].黑龍江醫學,2013,37(5):360-361.
[11]陳鳳麟.79例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3,21(1):21-2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9.054
B
1009-5519(2015)19-3013-02
2015-05-26)
夏建新(1974-),男,湖北麻城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治療和研究;E-mail:jianxinxia6688@126.com。
胡娟娟(E-mail:juanhu19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