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金
中國的工業革命
——文化的進步
文/張金
1978年改革開放,不僅僅是一次經濟體制的變革,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騰飛,而是一次實實在在的中國工業革命,更是一次徹底的文化進步演變。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是國家工業化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顯著的特征就是公平競爭和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文化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對外開放,強化了國際往來,更放開了中國的人員流動,從而出現史無前例的人員大流動和大融合。這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農耕文化向工業文化的轉變,推動中國整體文化思想里的散慢粗向準快精發展。
工業進步推動著文化的變革,文化的形成引領著工業前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得益于中國國家政策的紅利,也得益于中國新型工業文化的創新、形成和引領。
在工業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漸形成或正在形成適合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或工業發展的思想與文化。在市場的理念中,恰當地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互利、發明創造、精密可靠和守信等一些市場經濟理念或文化元素,已經蛻變成了雙贏、創新不折騰、精細完美和誠信等新的理念或文化,已經毫不掩飾地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且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市場經濟的新概念或新元素。
市場活動或工業發展中,中國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工業理念和文化,例如與優秀用戶一起成長、尊重可靠的競爭對手和放棄物美價廉而提倡物有所值,以及不以低價競爭為本的現代思想理念。這些發達國家已有的思想或行為,更多的融入了中國元素。當今中國企業取勝的不再是產品,而是人,而人的重要內容是文化和理念要適應時代,這是我們中國乃至世界工業必須重視的課題。
移動信息和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在談論其對工業影響的同時,首先要想到它們對這個工業時代文化和理念產生的巨大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安全意識、工作要求和人員交往等等都受到沖擊,我們明顯的感覺是人們對“快和透明“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工業中我們對“技術和產品“壽命的擔心以及如何做成百年老店充滿彷徨。
中國工業進步是舉世矚目的,這個成績帶來的文化變革會讓我們持久地受益,我們必須善于工業變革,更要善于文化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