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媚 劉勇躍 張鋒佳等

摘要 以超級雜交水稻深優9516和星優712為示范組合,在廣東省和平縣示范應用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結果表明:與傳統高產栽培技術相比,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顯著增加深優9516和星優712的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產量和種植經濟效益。
關鍵詞 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產量;經濟效益;廣東和平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037-01
廣東省和平縣是水稻生產大縣,每年水稻播種面積不少于2.13萬hm2,是廣東省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縣,自2010年起,被農業部定為糧食創高產項目縣[1-3]。針對超級稻生產上存在“庫”和“源”關系不協調、后期葉片光合功能早衰等問題[4],引進華南農業大學“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示范應用,并與傳統高產栽培技術相比較,研究其技術應用效果,為和平縣進一步推廣應用超級稻提供栽培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4年早晚造在和平縣良種繁育場進行,供試田塊土質為壤土,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深優9516、星優712。供試肥料: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專用肥(華南農業大學研制)、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2個處理,處理A:“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即應用配套的壯秧劑育秧,在大田生長期間施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專用肥1 350 kg/hm2,基施70%,移栽后5 d再施用30%,水稻齊穗期噴1次米質改良劑。處理B:傳統栽培技術,即常規方法育秧,大田生長期施尿素150、105 kg/hm2,其中基施60%,移栽后5、12 d分別再施用20%。施過磷酸鈣600 kg/hm2,全部基施。每個處理的面積為667 m2。早造3月10日播種,4月8日拋秧,7月15日收割,晚造7月9日播種,7月26日拋秧,10月27日收割。其他管理措施按常規方法進行[5]。
1.4 調查項目
水稻抽穗后調查2個品種各個處理的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產量測定[6-7]。用Excel、DP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t測驗法檢驗2種栽培之間的差異顯著性[8]。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超級稻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知,不論是深優9516還是星優712,處理A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均高于處理B。其中深優9516、星優712處理A有效穗數比處理B分別提高14.36%、11.84%,差異均達顯著水平。雖然在2種栽培技術處理下,2個試驗品種的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3個指標均均無顯著差異,但處理A單位面積總穎花數顯著高于處理B。
2.2 不同處理對超級稻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知,深優9516處理A產量達到7 869.0 kg/hm2,比處理B增產16.2%,星優712處理A產量達到7 144.5 kg/hm2,比處理B增產13.3%,增產均達到顯著水平。
2.3 不同處理下超級稻的經濟效益比較
以深優9516計算,處理A比處理B增產1 098 kg/hm2,按照和平縣目前平均稻谷收購價3.2元/kg計算,增收3 513.6元/hm2。根據種植水稻流程,全面考慮用工投入情況,處理A增加米質改良劑用工1次,但減少施肥用工1次,2種技術的用工量相同。在生產管理中,處理A比處理B增加1次米質改良劑的投入成本約1 800元/hm2,化肥、農藥、育秧等的投入成本基本相同。扣除增加的成本,采用“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比傳統栽培技術增收1 713.6元/hm2,經濟效益增加8%。
3 結論與討論
在超級稻的栽培過程中,采用“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生育前期能夠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數,生育中期穎花量增加,提高庫的容量;生育后期施用米質改良劑,延緩水稻衰老進程。水稻的葉面積和葉綠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采用傳統栽培技術栽培的水稻,改善了水稻光合器官的數量、質量。因此,達到了強化“源”和“庫”的雙重調節目標。
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是一項容易掌握的、操作簡便的、省工、省力、超高產、高效的新技術,該技術比傳統栽培技術增加產量13%以上,平均增加產值1 713.6元/hm2,該技術省工省力,操作簡便,與水稻傳統栽培技術相比,該項技術不改變農民的種植習慣,而是通過技術的物化來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使用次數;該項技術只要提供給農民所需的專用產品,不用花大力氣去培訓,農民很容易接受,充分挖掘了超級稻的增產潛力,實現了良種良法的配套[9]。
4 參考文獻
[1] 唐湘如,郭海明,何紅軍.中低產田水稻高產綜合技術[J].作物研究,1991,5(2):32-35.
[2] 黎國喜,田華,唐湘如,等.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與傳統栽培技術的比較[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9):106-108.
[3] 梁啟用.陽江地區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傳統栽培技術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0):6583-6584,6588.
[4] 文翠梅,楊麗穎,王榮.不同插秧密度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北方水稻,2011(2):35-36.
[5] 薛莊,李宏艷,李金鳳.水稻育苗中消滅小棚推廣大中棚的主要的措施[J].民營科技,2009(7):98.
[6] 周江明,趙琳,董越勇,等.氮肥和栽植密度對水稻產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2):274-281.
[7] 姚支農,付國林,李定超.水稻不同栽插方式與栽培密度對產量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10(2):40,61.
[8] 王開斌,汪先霞,詹楊.豫南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12):18-19.
[9] 楊春獻,向邦豪.超級稻豐產栽培試驗示范簡報[J].湖南農業科學,2000(2):21-22.endprint
現代農業科技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