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偉 李強 李丁等
摘要 河北省小麥節水刻不容緩,要解決糧食安全和節水的矛盾,必須應用節水小麥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介紹了包括節水高產品種選擇、配方施肥、精細整地、播后鎮壓、巧澆凍水、病蟲草害防治、干熱風預防等一整套冬小麥節水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為黑龍港流域麥區及其他缺水麥區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資源緊缺;冬小麥;節水;高產;栽培技術;黑龍港流域
中圖分類號 S512.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040-02
Abstract Water saving is urgently required in wheat in Hebei Province.The varieties of water-saving wheat breeding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ma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ood security and water saving.This paper introduced a set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selection of water saving and high yield varieties,soil testing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fertilizer formulas,fine soil preparation,suppression after sowing,appropriate irrigation,prevention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dry hot wind.It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heat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in Heilonggang basin and other water shortage region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winter wheat;water saving;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Heilonggang Basin
黑龍港流域地處華北平原腹地,涉及河北省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廊坊5個地區,共49個縣(市),總人口逾3 000萬人,小麥播種面積約130萬hm2,占全省總面積的50%,其產量豐欠對河北省小麥生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該區域內的人均淡水資源僅為72 m3,僅相當于全國人均的1/37,屬于極度貧水區。因此,合理減少灌溉,形成最佳的水糧比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經國家支持和省政府及各級領導專家討論,自2014年起在該區域內開展節水項目,小麥作為重點,投資12.6億元,壓縮灌溉小麥種植面積5萬hm2,通過項目補貼形式推廣抗旱節水品種20萬hm2,到2015年實現壓采地下水3.59億m3。通過近年來在此區域內的工作情況和查閱相關資料,從節水技術應用的角度探討能夠讓農民學得會、能操作的技術規程,在保證小麥產量在7 500~8 250 kg/hm2的同時,減少灌溉1~2次,節水600 m3/hm2以上,每年整個黑龍港區域可節水6億m3,有利于河北省保障糧食安全并完成地下水壓采項目。
1 播前準備
1.1 品種選擇
選擇抗旱、節水、高產抗逆的冬小麥新品種,特別需要提出的是以往抗旱節水型小麥品種大部分莖稈較高,抗倒性差,隨著地力的提高,往往出現大面積倒伏,所以應注意選擇矮稈多抗品種,如衡觀35、衡4399等。
1.2 足墑播種
小麥播前如果沒有50 mm以上的有效降雨,最好造墑播種[1]。由于黑龍港地區普遍存在井少地多的情況,普澆1遍一般在15 d以上,所以建議采取玉米收獲后澆水和玉米生育后期(9月15—20日)澆水的一水兩用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縮短輪灌周期。
1.3 精細整地
整地的質量要達到深、透、細、平、實,即至少3年深耕或深松25 cm以上,旋耕深度應達15 cm以上,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無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虛下實[2]。秸稈還田地塊嚴格把控秸稈粉碎質量,要求秸稈殘體長度≤5 cm,散布均勻。
1.4 配方施肥
播種前取土,經專業機構檢測土壤養分含量,根據測定結果和目標產量確定肥料施入量。底肥一般為氮肥的40%~50%,磷、鉀肥的全部,鋅、硼、錳等微肥也全部底施。根據近幾年取樣測土的情況看,長期施用復合肥的地塊,磷素含量普遍偏低,必須增施磷肥。黑龍港地區7 500 kg/hm2產量底肥用量一般為純N 90~120 kg/hm2、P2O5 150~165 kg/hm2、K2O 105~135 kg/hm2。若磷肥施用磷酸二銨需將其所含氮素計入總氮量。
1.5 種子處理
針對地下害蟲和目前生產上危害較重的一些土傳病害,用甲基異柳磷與戊唑醇或敵委丹和適樂時以藥∶水∶種子1∶3∶100的比例進行包衣或拌種,預防其發生[3-4]。播前3~5 d曬種,以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注意不要曬太薄,不要曬在水泥地上。
2 播種技術
2.1 播期與播量
一般以越冬期達到5~6片主莖葉齡的播期為適宜播期。播量的確定掌握“以田定產,以產定種,以種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原則。黑龍港地區適宜播期為10月5—15日,在適播期內適宜播量為165~225 kg/hm2。
2.2 播種質量endprint
采用12~15 cm行距等行距播種,播種深度掌握在4~5 cm,要求深淺一致、行距一致、播量準確、播種均勻、不重播、不漏播,地頭和地邊酌情適時補種[5]。
2.3 播后鎮壓
播種后根據墑情適當鎮壓。晴天、中午播種,墑情稍差的,要馬上鎮壓;早晨、傍晚或陰天播種,墑情好的,可待表層土壤適當散墑泛白后鎮壓。此技術在節水栽培中十分重要,保墑效果十分顯著,合理運用可在減少凍水投入的情況下,確保墑情能滿足到拔節期。
3 冬前管理
3.1 雜草秋治
禾本科雜草發生嚴重的地塊可選用世馬、闊世馬450 g/hm2對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進行冬前防治,注意在11月中旬小麥3~5葉、雜草2~3葉時除草,效果最好。
3.2 巧澆凍水
足墑播種情況下已進行播后鎮壓或者播后到越冬前出現20 mm以上降水的地塊,不需再進行冬灌。而對于土壤疏松透氣的地塊,需在夜凍晝消時進行冬灌,若因井少地多,不能保證全部適時冬灌,要遵循宜早不宜遲的原則,早澆出現裂縫需及時進行鋤劃保墑。
4 春季管理
4.1 水肥管理
澆水注意適當推遲春季第1次灌水時間,在采取上述提高種植質量的技術措施后,一般推遲到拔節期(4月初,最遲不晚于15 d)灌溉,總莖數不足時,可略提前到起身期(3月中下旬)灌溉,灌水量600~750 m3/hm2;同時隨第1次灌水追施另50%氮肥,一般施尿素300 kg/hm2。
4.2 化學除草
返青后及時防治闊葉雜草,用56%二甲四氯750~1 000 g/hm2(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0~225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須在小麥拔節前、雜草三葉期噴施除草劑,防治效果最佳,用藥過晚則用藥量大,成本高,防治效果差,還容易造成小麥藥害[6]。
4.3 化控防倒
對于旺長麥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種,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噴施壯豐安或金得樂以控制倒伏,用450~600 mL/hm2對水25~30 kg/hm2均勻噴施。噴施壯豐安可以與噴除草劑結合進行。
4.4 病蟲害防控
若返青后出現長時間的低溫高濕天氣,易發生小麥紋枯病和根腐病,誘發后期小麥綜合性葉枯,影響產量,可在3月底至4月初用12.5%烯唑醇300 g/hm2(或12.5%三唑酮750 g/hm2,或50%多菌靈1 125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若返青后出現長時間的干旱天氣,發生麥蜘蛛,可以用1.8%阿維菌素3 000倍液450 kg/hm2噴霧防治。
5 中后期管理
5.1 灌水
在第1次灌溉推遲之后,一般年份在小麥揚花灌漿初期再進行1次灌溉即可,注意澆水霧要選擇晴朗無風天氣進行。
5.2 一噴綜防
為提高工效,減少田間作業次數,從孕穗期開始,把病蟲害防治與預防早衰和后期“干熱風”結合進行,應用“一噴綜防”技術,一次噴藥,同時防治蟲害、病害和干熱風等。在孕穗期,以防治吸漿蟲為主(用5%毒死蜱顆粒劑15 kg/hm2,拌細土375 kg/hm2,均勻撒施在小麥根部),在抽穗開花期配合殺菌劑掃除殘余,兼治麥蚜、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并促進灌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 g/hm2(或5%啶蟲脒300 g/hm2)、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0 g/hm2(或50%多菌靈1 125 mL/hm2,或75%甲基托布津750 g/hm2)、磷酸二氫鉀1 500~2 25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在開花后10 d左右,重點防治穗蚜、白粉病、銹病,并預防早衰和干熱風。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 g/hm2、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0 g/hm2(或20%三唑酮乳油450 mL/hm2)、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葉片有早衰跡象的可以加入尿素4 50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5.3 及時收獲秸稈處理
在小麥蠟熟后期至完熟前期及時收獲,注意用帶小麥秸稈粉碎和拋灑裝置的聯合收割機,以防止麥秸成堆,滋生二點委夜蛾,影響下茬玉米的播種和生長。
6 參考文獻
[1] 陳秀敏,李科江,賈銀鎖,等.河北小麥[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王志敏,王璞,李緒厚,等.冬小麥“四統一”技術體系——節水、省肥、高產、簡化栽培[C]//第十二次全國小麥栽培科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6:12-21.
[3] 王勇,孫本普,李秀云,等.不同栽培方法的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小麥研究,2004,25(3):33-35.
[4] 張可飛,侯秀濤,王歡,等.高肥水地塊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12):4-5.
[5] 劉輝,李永昕.冀中南500 kg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J].河北農業科技,2007(10):12.
[6] 呂志剛,劉元華.冬小麥節水高產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15):39.endprint
現代農業科技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