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國,歐崇陽
·軍事醫學·
我軍部分駐島部隊皮膚病調查及分析
何勤國,歐崇陽
駐島部隊;皮膚病;調查
2009年10-12月,筆者隨某醫院船對我國3個海區的部分島嶼駐軍部隊進行了醫療巡診,共診治皮膚病患者923例,了解駐島部隊皮膚病的發病情況,并對發病前5位的疾病進行統計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在各島就診的官兵中,共發現皮膚病患者923例,男918例,女5例;年齡18~43歲,平均26歲。
1.2 方法 就診時填寫自制的調查表,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軍齡、上島時間(包括累計上島時間)、工種等。除了檢查有主訴的體征外,每個患者做皮膚劃痕征檢查,如懷疑為癬病者均進行鱗屑刮片做真菌鏡檢。
923例就診患者均患有1種以上皮膚病,其中僅患1種皮膚病者有480例(52.00%),患2種皮膚病者為292例(31.63%),患3種以上者為151例(16.36%),其中有2例同時患6種皮膚病(均有主訴和體征)。發病人數前5位由高至低依次為淺部真菌病(癬病)、痤瘡、濕疹皮炎、蕁麻疹、疣病。表1為其中7個主要島嶼(島A至島G表示我國由北向南之島嶼)皮膚病發病率位列前5位的疾病。

表1 各島嶼前5位皮膚病就診患者排序和人數(例)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沿海駐島部隊皮膚病發病數從北往南,濕疹皮炎類病種逐漸下降,癬病逐漸增多,從島D開始,癬病一直占據第1位。這符合癬病發病的環境條件,也與其他報道相一致[1]。痤瘡的發病人數比日常門診中見到的明顯增多,原因是巡診的病人大多數是處于18~30歲年齡段的官兵,他們都處在青春期或后青春期,故痤瘡發病率比總體人群要明顯增多,這也與文獻報道的相一致[2]。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各種疣病是海軍官兵的常見病,但以往沒有做過統計。在本次巡診中發現其發病排序占第5位,比以前的報道高[3]。這可能是由于基層部隊治療條件差,加之疣病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自愈率也低,故累積病人數多。筆者在巡診中對每個病人都做了皮膚劃痕征試驗,發現人工性蕁麻疹患者明顯增多,比文獻報道的要高出許多[4],這可能與真菌感染率高,對真菌及其代謝產物過敏和長期多食海鮮有關[5]。
發現一人同時患2種以上皮膚病的也較多見,占48%。皮膚病高發的原因可能有:(1)缺乏皮膚病專科醫生,皮膚病診斷是由內外科醫生兼職,往往會造成誤診、誤治或治療不到位,致病期延長,有時還可能會加重病情。(2)缺乏預防皮膚病的宣教,大多數皮膚病是由不當行為方式引起或加重的。如過敏性皮膚病不宜吃海鮮類食品,濕疹不宜洗澡和搔抓等。衣服穿戴不當,如穿平角短褲(尤其在夏天)會引發或加重股癬,長期穿膠鞋會引起足癬。(3)氣候因素。此次巡診的大部分島嶼都位于熱帶和亞熱帶,高溫、高濕環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長和繁殖,使皮膚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為了降低皮膚病的發病率,提高部隊戰斗力,提高官兵生活質量,提出如下建議:(1)師、團醫院或衛生隊應配備一名皮膚科專職醫生或接受過皮膚科進修(培訓)的兼職醫生。(2)配備治療常見皮膚病的藥物和治療設備。(3)推廣宣傳“治未病”理念(其他各科也一樣),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以幫助基層官兵學習和掌握常見皮膚病的簡易防治知識。
[1] 王祥生,胡仲明,馬建華,等.不同部隊官兵皮膚病發病情況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5,23(3):197-198.
[2] 徐赤宇,尹安民,呂永強,等.某駐島部隊官兵皮膚病調查[J].人民軍醫,2008,51(9):558-559.
[3] 廖萬清,李志剛,潘煒華,等.南海某艦艇部隊高發皮膚病調查與防治[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1999,17(1):30-32.
[4] 王俠生,廖康煌.楊國亮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412.
[5]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613-619.
R135.7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5.01.023
2014-03-16)
(本文編輯:莫琳芳)
200081 上海,解放軍第四一一醫院(何勤國);解放軍第四一三醫院(歐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