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錦,蔡永杰,王 濤,竇亞梅,宋煥娟,左乾龍
·短篇論著·
25G腰麻針在剖宮產腰麻中的直接應用療效分析
呂洪錦,蔡永杰,王 濤,竇亞梅,宋煥娟,左乾龍
腰麻針;剖宮產;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是一直被廣泛應用于剖宮產手術的麻醉,但麻醉后嚴重腰痛的發生率為5%左右,主要與穿刺針引起的背部肌肉韌帶損傷有關[1]。因此,如何減少此麻醉并發癥是困擾麻醉醫生的難題。我科自2009年9月開始,在剖宮產手術中直接使用25G腰麻針行腰麻穿刺,麻醉效果確切?,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9月至今剖宮產手術326例,ASA分級Ⅰ~Ⅱ級,年齡24~30歲,體質量65~95 kg。所有病列均無中樞神經病史,無頭痛及腰背痛病史,無子宮肌瘤及卵巢腫瘤,無椎管內麻醉禁忌證。按照穿刺方法分為觀察組(196例)和對照組(130例)。2組產婦年齡、身高、體質量、孕周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產婦入手術室后行心電監護,鼻導管吸氧2 L/min。開放上肢靜脈,輸入膠體液500 m l,阿托品0.2 g/L,麻黃素10 g/L備用。所用一次性麻醉穿刺包均為浙江海圣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AS-E/S(腰硬聯合麻醉),腰穿針25G。對照組患者行標準的腰硬聯合麻醉,觀察組患者使用25G腰麻針經皮膚直接穿刺,見腦脊液回流后注藥。如遇低年資醫師穿刺有困難(穿刺時間>5 min),則請高年資醫師幫助。所有患者麻醉穿刺均成功。腰麻藥物:0.75%布比卡因2 m l+10%葡萄糖溶液1 ml,給藥12~15 mg。記錄穿刺時間,觀察麻醉平面。調節并控制麻醉平面至T6。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術畢麻醉平面消退至T8以下后送回病房。交代患者平臥6 h。記錄麻醉穿刺時間、麻醉消退時間、頭痛時間及腰痛時間。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2組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時間、麻醉消退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術后腰痛、頭痛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腰麻后頭痛大多是由于腦脊液外漏引起,主要是低壓性頭痛。其發生的原因是腰椎穿刺時刺破硬脊膜和蛛網膜,由于硬脊膜的血液供應較差,穿刺孔不易愈合,故腦脊液不斷流出至硬膜外腔,導致顱內壓下降,顱內血管擴張而引起血管性頭痛。已被證實,腰麻后頭痛的發生率與穿刺針直徑成正比,與年齡成反比[2]。本研究中均使用25G腰麻針,排除因穿刺針導致的結果差異。
表1 2組穿刺麻醉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2組穿刺麻醉一般資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穿刺時間( m i n )麻醉消退時間( h )頭痛時間( h )腰痛時間( d )觀察組 1 9 6 9.7 ± 2.8 4.8 ± 2.1 1.2 ± 0.4a1.9 ± 0.6 a對照組1 3 0 9.4 ± 2.7 5.2 ± 2.2 4.1 ± 1.2 4.2 ± 1.3
椎管內麻醉后腰痛大多是由于在穿刺過程中軟組織韌帶損傷引起,硬膜外穿刺針在進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軟組織、肌肉、韌帶損傷,術后腰痛時有發生,而25G腰麻針較細,僅0.75 mm,對組織損傷較小,術后無腰痛發生。本研究證實直接使用腰麻針穿刺,術后腰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腰硬聯合麻醉,與文獻結論相一致[3]。
本研究中使用的25G腰麻針,可減輕患者麻醉操作相關并發癥,促使患者更快恢復,較傳統的腰硬聯合麻醉有突出的優勢,尤其適用于患者需要多次手術的情況下。但是25G腰麻針直接穿刺需要在熟練掌握硬膜外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實施,并且單次細針腰麻只能單次給藥,因此如果手術時間超出預計時間,麻醉醫生會陷入被動,所以在選擇病例時應慎重,把握好適應證。
[1] 李真,季文進,花柱明,等.細針引導腰麻針徑路的解剖特點與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7,25(4):476-477,479.
[2] 龔燕,瞿玉蓮.細針與粗針單次腰麻穿刺臨床觀察的比較[J].黑龍江醫藥,2011,24(3):472-473.
[3] 孫星峰,耿桂啟,黃紹強.硬膜外預充生理鹽水預防硬膜外置管相關并發癥時對脊椎-硬膜外聯合阻滯剖宮產術患者腰麻效果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1,31(8):1021-1022.
R614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5.01.033
2013-12-09)
(本文編輯:王映紅)
265701 山東龍口,龍口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