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費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大力促進我國居民生活中消費熱點的發展是擴大消費需求的突破口和關鍵。本文分析了影響我國汽車消費的幾類因素,這對找準著力點,努力擴大汽車消費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匯率制度 影響因素 對策
擁有汽車如同擁有住房一樣,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項基本目標,從最初作為富裕階層的昂貴炫耀品演變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項普通商品,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2008年,世界各國經歷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各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重創,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不斷攀升、出口受挫、人民生活受到影響。各國都把擴大內需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首要對策,尤其是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更是重中之重。汽車消費作為消費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各國擴大內需的一個主要著力點。我國汽車消費已經進入了大眾化消費階段,汽車正在向普通家庭普及,汽車消費能夠極大地增加內需,刺激我國經濟復蘇,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目前來看,影響我國汽車消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一個方面。
一、宏觀經濟環境
宏觀經濟環境因素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區域經濟環境和業內競爭等方面。
(一)國家宏觀經濟政策
主要包括國家制定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規,其內容可能會促進或限制汽車消費。如當前對汽車消費稅的征收,不分車型統一標準,對購買力較低的消費者有很大影響。如果能夠根據車型的不同,對于豪華型汽車征收較高的消費稅,而對于經濟適用型汽車征收低消費稅或是免稅,將會大大促進汽車的消費。
(二)區域經濟環境
對汽車消費的影響也很大。2008年底我國城鎮人均收入達到15000元,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已達到26700元,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直接影響了對汽車的消費。大城市的汽車購買力要遠遠高于中小城市。
(三)市場競爭
激烈的汽車市場競爭對于汽車消費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從2004年開始,汽車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紛紛下調汽車價格,引發了新一輪的價格戰,個別車型的價格下調了1-2萬元,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二、消費者的收入情況
消費者的收入情況直接決定了他的購買能力。消費者的收入越高,其產業消費結構越高。汽車作為高檔消費品,其消費情況受消費者的收入影響較大。2005-2009年,GDP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6%。居民收入增幅的降低對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同時,收入差距的擴大也壓抑了消費需求。有資料顯示,從2005-2009年,最高收入者與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以年5.10%的速度擴大,財富以年2.15%的速度向少數富人集中。另外,居民預期收入的降低和預期支出的增加也制約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國有企業改革強調效率導致減負增效,結構性調整帶來“摩擦性失業”,同時社會各階層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比重減少,其他收人比重增加。目前我國政府正在對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社會福利制度進行改革,著手構建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但人們對住房、醫療、教育、勞保等方面的改革及結果并不十分清楚,難以做出準確預期與判斷。
三、消費政策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急需尋求新的消費熱點,但是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卻沒有大的改變。目前中國的汽車消費政策存在的問題很多。名目繁多的價外稅費使得消費者不得不承受高昂的不合理稅費,汽車稅費成了一些部門創收的主要來源。除了國家規定的稅費之外,許多省、地、市、縣級政府都出臺了對汽車的收費項目。過多的稅費附加嚴重影響了汽車消費市場的擴大。有的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企業,或陰或暗地在汽車消費和流通領域為外地產品制造障礙。消費政策沒有充分體現政府產業政策意圖,激勵性汽車消費政策啟動緩慢。例如國家鼓勵經濟適用車的生產,但在消費稅上卻實行統稅率,根本不能起到引導消費的目的。汽車消費貸款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可以緩解資金壓力,促進合理消費,對生產企業可以減少資金占用,對經銷商可以向銀行轉移欠款風險,對銀行則可以找到新的資金投向,因而被視為啟動汽車消費市場的“金鑰匙”。但國內汽車消費者信用體系不健全,無疑加大了銀行的汽車消費信貸風險。銀行無法根據消費者的信用水平制定差別利率和歸還保證手段,在貸款利率受管制的情況下,為降低金融風險,銀行被迫設置較高的門檻,且手續繁雜、耗時冗長,將許多消費者阻擋在市場之外。
四、消費環境
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影響了汽車消費。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里,汽車沒有被當成消費品,而是生產資料,消費者協會也不受理有關汽車方面的投訴。現在雖然承認了汽車是消費品的性質,并出臺了缺陷汽車召回制度,但是仍然存在著配套法規不完善、保障機制不健全、認定標準不明確,以及處罰力度不足等方面問題,難以有效地約束企業的行為,保護汽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相關服務業沒有統一標準,也限制了汽車消費。在汽車售后、汽車保險、汽車租賃、汽車維修、汽車救援、汽車美容等方面由于沒有統標準,為汽車提供的配套設施及服務質量高低不 ,服務內容也相距較遠。在汽車使用過程中,維修保養的服務質量普遍沒有保障,汽修行業沒有相應的服務標準,相關部門監管不力,車主被欺被宰現象非常普遍。
五、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
當前在些城市的城市規劃中,采取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相分離的原則,如長春市政府的南遷工程。此類規劃刺激了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但是有些城市的規劃還缺乏戰略眼光。如多數城市建設落后,造成城市交通疏導愈發困難;受多方面因素制約,很多老城區的改造規劃不能徹底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而新城區也往往由于規劃的滯后,剛修幾年的道路,很快就出現堵車的現象;城市小區停車場設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