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玲
我們今天可能預測了很多未來的技術趨勢,如果你真的認可,那你現在做的很多計劃和策略就要提前朝這一方向去努力。
在展望未來之前,先讓我們回到15年前。我們每天在用的智能手機、平板、社交媒體、電子商務,還有智能電視、照片和文檔的共享,其實在2001年的時候,微軟就看到了這些趨勢——它在15年前拍了一段視頻,通過一個普通老百姓每天的生活,向我們展示了這些設備如何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可惜,當時沒有Youtube,這個視頻也沒得到瘋傳,視頻做完以后就束之高閣,存在公司的一個檔案里面,然后回到正常。如果微軟當時能更仔細地去研究這些技術趨勢,智能手機可能就不是蘋果第一個推出來了。這個視頻提醒所有人,我們今天可能預測了很多未來的技術趨勢,如果你真的認可,那你現在做的很多計劃和策略就要提前朝這一方向去努力。
2006年我們看到了什么?網絡業務的進一步繁榮、無線網絡、在線刷卡(支付)、手機嵌入GPS、整合數字媒體(TV、手機、DVD)串聯……這些到今天基本都已經實現了。前《連線》雜志總編Chris Anderson的三本書,很好地總結了2006—2014年數字產業從宏觀的角度來講經歷了哪三個比較大的時期:
·《長尾Long Tail》(2006年):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以前隱性的需求/供應,通過網絡被放大,以前看不見的需求變成了可能。99%的商品都有機會進行銷售,看看淘寶就知道,市場曲線中那條長長的尾部(所謂的利基產品)也咸魚翻身,成為我們可以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 《免費Free》(2009年):網絡拉近了買賣雙方的距離,降低了交易成本,消費者甚至開始認為很多服務和資訊應該免費取得。
· 《創客Makers》(2012年):描繪了眾籌、3D打印等概念技術。當3D打印的成本越來越低、每個家庭都有一臺3D打印機的時候,消費者可以自己設計產品,自己決定價格,不再需要到零售店去購買你的商品,所以這對零售商業而言是一個天翻地覆的革命。所以幾年之后,3D打印大家都可以負擔的時候,作為CMO,你可能已經沒有太多的營銷空間可以去影響消費者來買你的商品了。還有眾籌,有非常多的產品的奇思妙想,都抓取到了市場上的Gap,而且好的想法能夠籌到的資金遠遠大過你設的目標,所以眾籌這件事情會越來越成熟。那個時候,產品的設計就不會只存在于大企業R&D中心里,它可以發生在民間,可能在某一個家庭的車庫里,就會設計出蘋果的下一個產品。如果企業現在還花很多的成本在自己的研發中心,就是在用封閉的理念來做研發設計。我會建議你像小米這樣打開來,因為你有非常多的設計是在外面,你永遠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你需要借助群眾的智慧。不用太久的將來,它會顛覆所有企業從研發中心到用戶手上的過程。
現在已經是2015年,2020年就是5年之后,如果現在你是CMO,5年之后可能你就是CEO了,當你是CEO,你有權力決定你的企業往哪個方向走的時候,現在要看看這5年可能發生什么事情:
·智能機器/系統會取代1/3的所謂的科技工作者。技術和機器沒有辦法完全替代人腦,但是它們會和人腦越來越并行。
·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跨界。以WPP為例,我們未來的競爭對手可能不再是陽獅,而是Google、亞馬遜。
·硬件都可能具有運算的能力,其實這點現在就已經實現了,比如特斯拉。將來冰箱、冷氣機、電燈開關,都可能有多多少少的運算能力,當這些設備都有運算能力的時候,設備和設備之間的連接會越來越多,到2020年,全球300億的設備會連接在一起,所以當設備互相連接的時候,數據流無處不在。
·“云”會變成常態,到處可見、可接入,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物理儲存空間,我只需要買一個非常便宜的設備,再從“云”上下載所有的軟件即可。
·珠寶/穿戴設備數字化,不僅是各種手環,還可以是耳環、皮帶等。
·3D打印可能會顛覆傳統業務,甚至電子商務。
·移動不只是一個工具或渠道,它應該是一個Campaign,應該融入企業規劃的每一個角落。
·眾籌經濟興起,產品設計不再只是在大企業的R&D中心,它可以在任意一個家庭的車庫,如果你現在還花很多的成本在自己的研發中心上,就是用很封閉的概念去做你的研發設計。
當然,企業在基于未來趨勢作決策的時候,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去平衡未來的利益和當下的生存問題?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企業越大,包袱越多。就拿電子商務這件事來講,很多企業不敢往前大力去發展它的電子商務。為什么呢?因為它不希望去擾亂傳統渠道。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沒有人說你的電子商務要完全反映傳統渠道上的產品/價格策略。我覺得這個包袱就是看大家敢不敢嘗試,只要敢嘗試,一定會想出一個方法規避你害怕的事情。如果你的企業有多個品牌,你有沒有一個品牌是以前沒有辦法給它很多線上營銷資源的?你可以把它放到電子商務去嘗試。很多企業現在還是在用傳統架構來做電商,營銷、銷售、PR、CRM都是分開的??墒窃陔娮由虅者@件事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同一個平臺上發生的,你為什么不把營銷、銷售、PR、CRM放在一個團隊里,讓他們坐在一起,看看消費者每天在線上所有的行為和即時反應?我會鼓勵企業,你如果有這個決心做,你一定可以想到一個方法,是在不影響傳統的前提下去做的,你甚至可以分出去一個小的公司,讓它去玩,如果你的企業夠大,你是可以承擔風險的,這不一定是解決的答案,但這是一個思考的方向。
我最后留給大家三個需要不斷去思考的問題:
1. 你整個企業足夠移動嗎?還是說移動只是你企業數字營銷里面的一個小團隊?
2. 你怎樣拉近跟消費者的關系?未來的消費者會越來越要求定制化甚至一對一的服務,那你的營銷戰略如何去滿足這一點?
3. 3D打印,一定會顛覆產品、企業和消費者之間這么多年來建立起的流程。電子商務只是解決了購買的“最后一公里”的事情,但是3D打印會把“最后一公里”之前所有的事情都顛覆。當3D打印成為一個普遍的技術時,你的營銷策略會是什么?
這些問題我也沒有答案,我只是不斷提醒我的客戶,看看我們怎樣開始去找到一些能夠試驗的方法,希望在2020年之前可以找到這個答案。(本文來自美國市場營銷協會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2015營銷領袖峰會”現場發言資料整理)
(編輯:周春燕 1797241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