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的問題分析,給出了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計劃生育 服務管理改革
為適應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我國政府也在積極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以實現人口規模與中國經濟社會“新常態”形勢相匹配。今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這是計劃生育政策“逐步調整”邁出的重要一步。
一、現階段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問題
(一)實現均等化服務難
主要是因為“二元”壁壘的存在,這里所說的“二元”壁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城鄉之間的“二元”壁壘,我國的戶籍制度不僅是一種人口管理制度,還與政治環境及社會福利緊密結合的制度,一些省市區雖然在名義上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但僅僅是改變了戶口名稱,配套政策并沒有跟進,養老、醫療和低保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基本沒有落實,城鄉之間的計劃生育服務依然存在資源配置不平衡問題;另一方面,戶籍制度的存在造成了城鎮居民形成新的“二元”現象——本地城鎮居民及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加入流入地城市的戶籍,加之主觀對享受計劃生育服務的不積極和客觀“屬地化、市民化”服務的不健全,流動人口很難享受同城鎮居民均等的計劃生育服務。
(二)經費預算存在問題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要求,“把進城務工人員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流入地應該按照“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的原則,使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免費服務,但事實上,不少地方仍未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經費納入財政正常預算。一是現行財政體制下,基層或下一級城鎮政府無法根據自己實際管理的人口規模,建立相配套的公共財政的服務體制,因為自己所創造的財政稅收絕大部分上繳給了上級政府,申請有關項目經費需要向上級財政申請;二是財政預算與戶籍人口掛鉤。先關部門在確定地方計劃生育公共服務標準,計算經費支出時,主要依據的是轄區內戶籍人口數量,并未將大量的流動人口考慮在內,這樣就容易造成流入地計劃生育公共服務資金的嚴重短缺,最后只能將有限的資金用于轄區內的戶籍人口身上了。
(三)“一盤棋”機制建設有待鞏固
2009年以來,人口計生系統大力推進全國“一盤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取得積極成效。但是,一些長期困擾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難題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仍然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沒有有效的制約手段”而難以開展。雙向管理的考核實施情況有待完善,現居住地與戶籍地之間常態化、動態化的長效合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責任分工不明確,依然存在“戶籍地管不上,現居住地不愿管”雙方互相踢皮球的情況。建立“統籌管理、服務均等、信息共享、區域協作、雙向考核”[1]的工作機制非一日之功,“一盤棋”機制建設有待鞏固。
二、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的建議
(一)轉變理念,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首先應轉變服務管理的理念,要做“三個到位”[2],以確保服務管理的質量。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問題會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命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轉變“重管理、輕服務”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以人為本”,同時轉變管理的方式方法,讓管理更有效、服務更優質,做到“服務管理的到位”;應及時追蹤了解轄區內居(村)民(包括流動人口)的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配套的服務管理體制,改善計劃生育服務的條件,保障全方位、個性化的計劃生育技術的支持,做到“資金技術支持到位”。其次,要堅持制度建設,創新體制機制。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功在當前,利在長遠。加強流入流出雙向管理,進一步完善區域協作和雙向管理的考核機制,建立科學規范的、長效的工作機制,實現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全面覆蓋。
(二)推動計劃生育服務均等化
加大對農村計生和衛生資源的投入,扶植農村預防保健、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站的發展,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以及弱勢群體的適當傾斜,有助于加快縮小城鄉之間、貧富之間計生服務公平性的差距,從整體上提高計生資源的公平和效率。針對城市中的流動人口,要以社區為依托,將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的各項管理與服務工作納入到居民自治活動中心。為流動人口提供“一條龍”服務、“一站式”管理,讓流動人口更加便捷、實惠的享受計劃生育服務。對于鄉鎮人口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服務要做到“擴到范圍、提高水平”,基本實現這部分人在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計劃生育服務的均等化。
(三)建設服務管理保障體系
加大資金投入,實現“三有”,建設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保障體系。一是建立資金保障體系,一方面加大政府財政投入,依據戶籍登記和PADIS系統流動人口信息平臺,按轄區內實際人口數量撥付服務管理經費,以實現“有錢辦事”;二是健全“網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和社區人口計生干部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加快計生服務人員的結構調整,提升計生服務隊伍整體水平,以實現“有人管事”;三是要改善基層計生服務條件設施,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使群眾在基層或社區就能享受計劃生育服務,實現“有地服務”。
(四)轉變服務管理方式方法
改變傳統計劃生育工作考核中“重管理、輕服務”“重數量、輕質量”“重結果、輕過程”的老辦法,可將育齡群眾的政策知曉率、計生活動參與率和對計生服務的滿意率列為重要考核指標;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強PADIS流動人口平臺的綜合利用,及時追蹤、更新流動人口信息,實現地方與國家人口宏觀管理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PADIS)的有效銜接;增加宣傳教育和引導方式的手段,可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使群眾更廣泛的理解當前計劃生育工作的形勢、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全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一盤棋”“三步走”工作手冊(2010年)[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1.
[2]宋艷芹.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實踐與思考——以山東省為例[J].人口與經濟,2012(06):105~110.
作者簡介:王坤(1989-),女,河北邯鄲,河北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