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旭
摘 要: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用十八大精神推動工作實踐,不斷適應經濟新常態,從而實現企業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同步。本文結合筆者所在的中鐵電氣化局三公司二段發展實際,就新形勢下,如何樹立科學發展觀 推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進行討論。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企業發展;持續健康
黨的十八大指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認真學習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容,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列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辯證論,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體現了鄧小平理論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一、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統領地位,用以指導企業的科學發展、穩定發展和效益發展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對于企業來說,重點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準確定位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指導方針。要細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案,加強對經營施工和生產的科學指導和監督檢查。要加強員工隊伍建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穩定職工隊伍,促進企業的管理穩定、安全穩定和效益穩定。
我們公司成立至今,走過了三十年的征程,無論是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旱澇保收的國有企業,還是現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國有控股公司,三十年來,我們的企業一直都在進步、一直都前進、一直都在發展。在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法則下,無論是對私企還是對國企的發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國企,這種要求就更高,因為國有企業背負的歷史遺留問題太多,肩負的社會責任更大,面臨的各種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轉型更多。就拿我們二段來說,作為一個通信專業施工的團隊,在國家大力進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時候,恰逢20世紀末中國第二代移動通信市場興起的黃金時代。我們在忙于紅火的市場搶奪中,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形成自家的革命老區,當近些年通信市場下滑,我們不免要經歷體制轉變和市場萎縮所帶來的雙重困難。要適應變化了的市場,我們就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加快改革創新和管理模式的轉變。
二、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職工群眾,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推進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我們的企業要想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科學發展就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發展,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我們的企業里,就是要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依靠廣大員工的智慧與努力,不斷改革創新來推進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要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堅持改革,必須改革那些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規章、制度。實現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一系列適合現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規章、新制度。以新的企業管理模式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爆發出更強勁的生產力。
三十年來,公司的改革也一直在持續著,每次改革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段級機構管理人員縮編、項目部機構改革、用工制度改革、施工隊伍管理模式創新、推行工程項目承包制等都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促進了新的發展。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找出制約企業科學發展的因素,對于企業來說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上面談到的體制、機制、制度問題,另一方面也就是人的因素。當每一個職工都融入到企業發展的推動過程中時,企業才會高速前進、快速發展。社會的進步,歷史的前進,都是人類勞動的結果。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同企業每個員工努力的工作緊密相聯的。企業的改革不是在形式上變個花樣,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新的管理制度,新的體制,帶來更多的企業利潤,為廣大職工謀求更多的利益。改革成不成功,應該看改革帶來的效果明不明顯,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成功的改革是不會促進企業發展的。只會在原地徘徊,有時甚至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最后就會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三、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各種渠道關心人才、愛護人才、留住人才,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過去的這三十年中,正是因為我們的干部職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改革發展的大潮中,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正是因為我們的企業堅持依靠職工群眾,依靠廣大員工的智慧,才使我們的企業一步一步持續健康發展天。從總公司、集團公司、三公司甚至到我們二段,每一級的領導都非常重視各類人才的培養。多次修訂和完善了人才培養戰略,運用多種培訓方法對各種人才進行培養,力求滿足企業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我們每年都開辦各類專業學習班和委外培訓,開展名師帶徒活動,鼓勵職工參加各類資格考試,提升能力,建立項目部職工書屋,提高全體職工的技術、技能和素質水平,力圖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人才方面的優勢。在各種人才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依然感受到公司人才流失嚴重,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職工離開我們的團隊,這些人往往都是企業的年輕中層、技術骨干。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個巨人,人才是這個巨人的血液,那么我們每年都有流血,流失鮮血。這種人才狀況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當今社會是一個人才快速流動的社會。作為企業要留住人才,一方面在文化和意識層面上,需要培養富有凝聚力的團隊精神,需要每一個職工都有“企業在我在,我在企業在”的責任感。而另一方面在物質層面上,企業在力圖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應注重職工的收入、福利、改善職工住房條件、婚姻家庭等一系列職工切身利益的實現。我們只有從方方面面落實科學發展,才能使企業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好質量上的發展。
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支柱型企業,是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先鋒帶頭企業,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榜樣型企業。企業的發展,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發展。企業要持續發展,穩步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必不可缺。高品味的企業文化能夠塑造高品位的員工,高品位的企業文化是喚起員工高尚情感、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事業心、高效率團隊的內在動力。作為企業應當在做好經營管理工作的同時,通過多種途徑,組織好職工文化生活,包括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培訓以及各種文藝、體育活動等,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的精神需求。讓職工通過參加這些有益的活動,增強集體意識,促進員工在思想道德、業務素質、認識水平、身心健康方面的提高。
作為基層單位,我們一直以來注重以人為本的精神文明建設。從段機關到項目部,都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個重點來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段近年來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經營工作困難重重,工資獎金發的并不多,但是,大家仍能緊密團結,艱苦奮斗,為企業生存發展獻計獻策,這充分說明了二段從上至下的所有職工還是有著強烈的集體意識,企業共存意識。大家有著不怕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項目部“三工”建設也都切實開展,職工都感受到了企業的溫暖。工會的“三不讓”等政策讓困難的職工家庭都得以度過難關。
搞好企業文化的發展,搞好企業精神文明的建設,將會給一個企業帶來無形的財富和競爭力。國際知名大企業,無不都有著它自己獨特的文化氣質。這種獨特企業文化的延續是一種科學的持續性的發展。無論企業內部的員工如何變化,企業戰略如何改變,它都是推動企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30年來,我們公司也凝練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我們應當加大企業文化的宣傳力度,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把以人為本的理念灌輸到全公司的企業文化中去,建設良好的企業人文環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社會要進步,企業要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發展觀,這就要求我們基層干部要緊密結合新時期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切實轉變發展觀念,調整發展思路,轉變工作作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團結和帶領廣大職工求真務實,為促進公司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