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一、研究我公司探礦權市場化的重要意義
“探礦權市場化”一直是國內在選擇礦業權運作方式中討論的熱點。走“探采一體化”還是“探采分開”的開發路子在礦業界說法不一。我省處在探討中,以上兩種開發方式都在實際開發中運用。作為勘探初期的探礦權運作成為了發展礦業的先鋒。做好探礦權的相關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將探礦權作為一種資源,政府要利用好,持有人更要利用好。依托礦產資源這個優勢來加快青海經濟發展,如何能盡快的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效益的轉變,作為資源大省我們要在開發利用上做文章,要在資源與經濟效益的轉化中找突破。我省對基礎地質的投資力度從2005年開始才逐步加大,從基礎地質工作到初步的圈定礦區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國土面積遼闊的我省基礎地質比較薄弱,要在全區進行基礎地質工作靠國家財政投資力度顯得太小,這就要吸納各種商業性資金進入到這個領域進行有條件的投資開發,通過礦業權市場化運作實現資源向經濟的轉變勢在必行。
二、我省探礦權市場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礦產資源的稀缺再加上礦權申辦的難度加大,使得礦業權資源的價值越來越大,一些投資機構開始著手不為找礦的探礦權投資。這些投資者看重的不是礦產資源的進步一開發價值,而是為了從短期的炒作礦權中謀利。制度的不嚴謹為投機者提供了溫床,近幾年在礦業界出現了不少炒作礦權的現象,圈而不探,或只是做少許投資,再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商業化炒作,致使礦權一度熱得發燙。投機行為一則傷害了為探明礦產資源的找礦投資人;二則攪亂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三則傷害了趕上末班車的投資者們。
近幾年多家央企進軍我省礦產資源開發市場,每年幾億的資金投入加快了我省資源開發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連鎖發展。拿中國鋁業公司為例:從2008至2012五年間,每年在青投資3至5億元。我省將這些專項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基礎地質調查中,對中鋁公司投資的回報就是政府承諾每年中鋁可以在北緯36°00′00″線以南,由國土廳審批3個探礦權。象中鋁這樣的央企在投資3億元后獲取3個前景不明朗的礦業權,目的也許是為了打開青海的礦產資源市場,在西部的資源爭奪中先占一席之地。而資金勢力不雄厚的我省企業則不敢以投資3億元來獲取3個礦業權。因此在央企和大財團的壓力下,只是期望政府部門的“政策傾斜”。
三、金星公司探礦權市場化主要措施
近幾年全國范圍內地質找礦經過了高潮期,正走向萎縮低迷。地質找礦熱引起的一系列問題逐步凸顯出來。如:高于實際市場價的項目造價費用使得好多投資商開始轉行、轉型;素質層次不齊的找礦隊伍開始面對供大于求的市場危機;大批資金從地質行業撤出。政府部門為約束找礦熱而制定的一系列礦權管理政策似乎過于制約了行業內探礦權市場化推進的步伐。在這些主客觀環境變化的壓力下公司探索一條適合當前發展的思路已刻不容緩。
(一)對公司現狀的應對措施
建議現代企業制度。對公司各環節進行科學的梳理,細化。用適應本企業的方式演繹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從計劃到年終總結,從個體發展到企業大規劃的宏偉藍圖。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執行,有人擔責。大企業文化建設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企業文化建設不流于形式從思想認識到實踐行動使員工深刻體會到企業發展的內涵和價值。充分認識并信任現代企業的各種管理制度和獎懲機制。懲罰制度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獎勵制度要激勵那些真正的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獎勵過多、過頻或獎勵名額攤牌不但激勵不了員工,反而損壞了企業文化建設。
(二)適時調整企業發展目標
國土部門在以往政策持續有效的前提下,2014年底制定了《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了探礦權在協議方式獲取后5年內不得進行轉讓的規定。這項規定相關部門一概把探礦權獲得理解為協議方式取得。這對以探礦權經營為主營的商業性投資業主是個不小的沖擊。投資探礦權權衡利弊,分析如下:
投資探礦權弊的一面。從收益時間而言投資探礦權至少需要 5年的工作周期,才能將礦產資源轉化為經濟收入;從投資費用而言礦權每年進行野外草地補償、年檢再加上延續使得探礦權成本大增;每個階段國土主管部門要求與投資主體簽訂探礦權管理合同,合同明確核定了該項目的投資金額、工作量和工作周期。若在約定的周期內提高不了勘查階段,縮減勘查面積的1/4,并交納0.5%的違約金,若未達到約定的投資金額按完成投資額度25%至75%區間內上繳8%至4%的違約金,若完不成勘查面積乘以2.5的最低投資額,年終探礦權年檢不合格該礦權將被滅失注銷;從技術管理角度而言投資探礦權風險很大,合理的工作部署和施工是找礦的第一要務,可地區地質的復雜和風險決定了該地區有可能找礦無前景等現實問題。5年的時間對公司短期發展從立項預查到普查報告的提交,需要時間和大量費用,這對公司發展極為不利。
投資探礦權有利的一面。假設資金鏈許可,公司可憑借“雄厚”的資金,在投資實施中選擇好的項目暫時不交易,只進行少許的投資以保有該礦權待礦產行業轉暖后再進行大手筆運作。這種機會成本要付出一定的資金損失代價,但收益頗豐,等待周期長。再者用探礦權作為融資平臺吸引外來資金,以保證公司資金鏈的持續運行,再融資亦可化解投資的風險。畢竟探礦權是一種資產,靈活運營可以使其貨幣化。
(三)公司發展趨勢分析
公司以經營探礦權資源為主要運營方式,也是公司首要的產業。但這種經營模式已經被現有的相關政策所局限。在保持繼續投資探礦權主業的前提下嘗試性的開辟第二產業是擺在公司面前迫切的任務。
首先,立足現有的幾個探礦權,公司擇優進行投資,在持續投資中擇機進行轉讓。其次,同省內地勘部門合作探礦權或共同出資找礦。這種發展模式我公司已成功運用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專職于找礦,未能和這些地質單位再洽談合作事宜。憑借金星公司以往良好的信譽再次和地勘單位合作,公司出資或地勘單位以礦權作價出資共同開發探礦權也是公司持續發展的另一種思路。以往合作成功的案例如:2000年同省地勘局合作的大場金礦、駝路溝鈷礦、索拉溝銀礦等投資收益比較明顯。 最后,在發展貴金屬、多金屬、有色金屬勘查的同時嘗試性的投資淡水資源,作為公司的第二產業。金星公司有勘探開發淡水資源(子公司宏興公司主營淡水的地下開采和開發)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找尋水源進行在我省范圍內的投資。另外風能、太陽能作為新型能源,公司也可經早介入,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在合理的時機可進行對上述能源的開發利用。
我省的礦業權市場建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幾年的發展省內逐步建立了一個產權界定清晰管理權責明確的新型資源產權格局,保障礦產資源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探礦權市場化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作為以探礦權為主要產業的金星公司我們更要認清形勢,客觀的制定應對措施,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風險勘探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規定才能立足于礦產行業,在競爭激烈的礦業市場中有所發展。探礦權是一種資源,這種時代賦予的新資源蘊含著無限商機和風險。俗話說財富是留給敢于開拓和創新的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豐厚的利潤也是留給那些不斷改變、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實干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