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平

摘 要: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大,每年進口大量天然氣。LNG浮倉方式為我國進口接收天然氣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思路。本文重點從終端天然氣市場進行分析,為在粵東地區投資建設LNG浮倉項目提供決策判斷。
關鍵詞:LNG浮倉;粵東;天然氣市場
一、背景
我國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氣進口國之一。2014年全年天然氣進口量達到595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32.4%。繼2006年我國第一座液態天然氣(LNG)接收站——廣東大鵬LNG項目建成投產,我國一直沒有停止對沿海LNG接收站的規劃建設,并致力于擴大從海外進口LNG。至今又有福建莆田、江蘇如東等10多座LNG接收站陸續投產運營。
由于岸上常規LNG接收站受項目審批時間長、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港口和陸域地理條件要求高等因素制約,建設難度相對較大。國際上,為突破上述限制,浮式LNG接收站應運而生并在過去十年發展較快。經運營實踐證明,浮式接收站技術已逐步成熟,且具有建設周期短、靈活性高、適合環境敏感或人口稠密地區等特點。特別是中海油投資建設的我國首個浮式LNG接收站——天津浮式LNG接收站項目投產運營,對我國沿海LNG接收方式、LNG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選擇思路。
二、粵東市場分析
廣東是天然氣消費大省,天然氣長輸管線已經覆蓋珠三角等地,但還未通達粵東地區。許多企業都對粵東地區天然氣市場躍躍欲試,LNG浮倉方式更給了許多企業進入該市場便利性,但要實際投資還需對粵東地區LNG浮倉項目天然氣市場進行分析判斷。市場情況主要由需求和供給構成,我們分析粵東地區天然氣市場也主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進行。
(一)天然氣需求
要分析粵東地區天然氣需求量,由于缺乏相應的統計數據,并且親自調研將耗費大量時間和成本,需要另辟蹊徑進行估算。根據《廣東統計年鑒2014》有如下廣東省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表。
廣東省的深圳大鵬、東莞九豐、珠海高欄港LNG接收站相繼投產運營以及西氣東輸二線到達廣東省后,2012年以來廣東省天然氣供給相對充足,故廣東省天然氣需求量與消費量較為接近。由表1也可看出,2012年后廣東省天然氣消費占比十分穩定,相對于電力等其他能源消費比值也變化不大。因此,根據《廣東統計年鑒2014》、《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3》、廣東統計信息網及wind資訊等可以近似推算出2014廣東省天然氣消費量為131億立方米。
2014年廣東省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4498.19萬噸標準煤,其中珠三角地區占比60.33%,為8746.34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6%;粵東地區占比10.87%,同比下降5.8%,為1576.03萬噸標準煤;粵西地區占比13.65%,為1978.4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4%;粵北地區占比15.16%,為2197.36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2%。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間接近似推算出2014年粵東地區天然氣需求量約為14億立方米。由于宏觀經濟不太景氣,2014年粵東地區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還同比下降5.8%,預計未來幾年粵東地區天然氣需求量增長會較為緩慢。
(二)天然氣供給
粵東地區目前尚未通天然氣長輸管線,近期主要通過LNG解決氣源問題。已建成的深圳大鵬、東莞九豐、福建莆田LNG接收站都能為粵東地區提供LNG氣源。確定在建的粵東LNG項目、深圳LNG項目以及華安LNG項目還將增加680萬噸設計年接收能力。
特別是針對粵東地區的粵東LNG項目位于揭陽市惠來縣,項目一期設計年接收能力為200萬噸,二期規劃擴建到400萬噸/年;并擬建設輸氣管線總長343km,管道起點為揭陽市惠來縣首站、途徑揭陽、汕頭、潮州和汕尾四個市,一期工程輸氣規模每年25.8億立方米,二期工程為每年52.9億立方米。項目一期預計最快今年11月就能初步投產,屆時從量上完全能滿足粵東地區的天然氣需求。
遠期廣東省管網及西氣東輸三線將覆蓋粵東地區,使粵東地區在LNG氣源基礎上增加長輸管線氣源,天然氣供給保障將更加穩定和充足。
三、結論與建議
雖然LNG浮倉方式相比傳統LNG接收站方式節省初期投資、減少建設周期、提高靈活性,若要以LNG浮倉方式進入粵東地區天然氣市場,我們還必須以市場供求為指導。2014年粵東地區的天然氣需求量據前面估算約為14億立方米(108萬噸),而中海油粵東LNG項目最快年底即將初步投產,一期年設計接收能力為200萬噸。從供求上,由于中海油的粵東LNG項目,使粵東天然氣市場未來趨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并且中海油還是廣東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股東,未來LNG項目可通過配套管線接入廣東省管網,承擔正常供氣、系統調峰和應急儲備的功能。如此,相對粵東LNG項目已快投產的實時,投資建設LNG浮倉項目建設周期短、靈活性高的優勢已不存在。從前面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在粵東地區投資建設LNG浮倉項目在無確定大型客戶的情況下未來市場風險很大。
參考文獻:
[1] 廣東統計年鑒(2014)[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2] 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3)[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3] 侯建國,黃群,諸良. 浮式LNG接收終端技術與應用[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
[4] 都大永,王蒙. 浮式LNG接收站與陸上LNG接收站的技術經濟分析[J]. 天然氣工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