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福++范讓++崔寧
摘 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實現遼寧工業化發展的重要保證,針對當前裝備制造業經濟效益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應借助互聯網思維、手段的創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促進提速。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裝備制造業轉型;生產服務業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具有明顯的互動關系,在制造業服務化的同時,服務產業化的趨勢也逐漸明朗,而某些信息產品可以促進產業的結合進而加快經濟發展。
一、遼寧裝備制造業急需以生產性服務角度突破轉型
(一)遼寧裝備制造業轉型現狀
2003年中國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對資源型產品的需求與日劇增,遼寧的裝備制造業迎來了快速發展,但是,快速發展的數字背后,體制性與結構性弊端并沒有發生更本性改變。遼寧作為裝備制造業大省,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復建設、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
(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于制造業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它依附于制造業企業而存在,貫穿于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諸環節中,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進制造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各個門類都較為薄弱,由此決定了我國服務業整體競爭力的低下和結構的非優化,形成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的非良性循環。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 制造業增長步伐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于制造業發展。在制造業領域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據優勢地位的跨國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賺取高額利潤,而遼寧的加工或裝配活動在產業分工中處于價值鏈低端位置,基本上從事的都是勞動密集型的工序,其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遼寧主要從事價值鏈低端的加工裝配業務。
目前我國制造業通常采用封閉式的自我服務模式,例如市場調查、采購管理、物流配送、人力資源培訓等活動。這從客觀上抑制了裝備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阻礙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未能樹立服務外包降低成本的意識,使之即不能對制造業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又減緩了服務業滲透到制造業的過程,阻礙了產業融合的進程。
二、國外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狀況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分工模式的變化,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其戰略也較為成熟。
美國是世界經濟強國,更是裝備制造業大國,在制造業中投入的生產性服務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及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融合情況愈加明顯。
日本也較為成功地運用法律等手段實現裝備制造業振興。在人才培養與研究方面,建立了科學的、多層次的人力資源開發培養體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全面開展在職教育,引進裝備制造業服務化的專業人才,促進人才流動。在市場秩序與環境方面,日本政府制訂相關技術標準,加強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在信息技術推廣和應用方面,日本政府還制訂了《IT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以規范市場運行。
從上述看出,美、日等發達國家通過政策制定、人才培養、制造業服務外包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推動產業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互聯網思維撬動生產性服務業升級提質
(一)產業升級離不開互聯網手段的整合
有人說,工業企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第二次產業革命與第三次產業革命的結合,那么我們應該用互聯網思維撬動生產性服務業升級提質進而促進裝備制造業升級。裝備制造業應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延伸擴展研發、設計、信息化服務等業務,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
相關產業應發展服務于產業集群的電子商務、數字內容、數據托管、技術推廣、管理咨詢等服務平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營銷網絡的形成,就是聚集營銷人才、進行研發產品、產品運輸與儲存、廣告、保險、會計和法律服務等開發市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每一環節都伴生服務需求。
(二)沈陽市用互聯網手段撬動產業升級實例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虛擬化、網絡化成為可能,這種服務方式也日益凸顯其優越性,促進企業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在一個虛擬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傳統上認為的“內力”和“外力”資源,并讓這些相關聯的結構性要素發揮市場價值,充分體現企業的現有優勢。
2014年11月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制造業管理國際論壇上,有專家發聲:中國制造業目前正處于3.0(信息技術和機器人的內部聯動)普及和4.0(網絡、互聯系統智能化)示范階段,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更依賴于簡單、易維護、用得起的智能手段。開放的互聯網思維創新出新型服務業態,就是面向工業4.0時代的一種智能手段。沈陽進行產業整合完成了遼寧重點生產性服務業項目——中國(沈陽)嘉泰工業裝備博覽城。博覽城自行研發的我國首個工業電商平臺獲得國家工信部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28個工業品類的上千個品牌、上萬種產品將全面上線。工業采購需求放到網上,用戶點點鼠標即可看到零部件照片、查看參數、比較價格;屏幕那頭,供方以充足的品類、有保障的質量和透明交易予以即時對接。前店后庫、線上線下互動的高效服務模式恰恰是工業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產業升級。工業云服務與電商平臺可以實現產品超市、倉儲配送、電商平臺、金融服務和技術檢驗檢測五位一體。進入博覽城的零部件必須通過檢測關,結算、按揭、擔保等金融服務可解決供需各方的資金問題,而通過電商平臺全面開放的價格更可擠出企業采購的“水分”,企業甚至可以不再設立專門的采購部門。
互聯網思維帶動了產業群的發展。在沈陽市鐵西區,借助互聯網思維、手段的創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明顯提速。生產性服務業的升級提質,更推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拓展了發展空間。一個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平臺就是一個產業集群,在沈陽制造加速邁向“智+造+服務”的進程中,這些集群將深度嵌入,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