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記彩,余 健
(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3)
“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說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結合,或者說以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結合。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CAD/CAE技術正逐步取代傳統的設計手段,成為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面對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對高職院校來說,我們的迫切任務就是面向企業培養學生利用CAD/CAE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
CAD/CAE軟件(Proe)課程是高職機電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實踐性、操作性比較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對CAD/CAE軟件(Proe)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改革,已經成為很多教育者的研究方向。本次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課程教學中,是對CAD/CAE軟件(Proe)課程進行的一次新的嘗試和改革。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教師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以視頻為主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在課前完成這些知識的學習和練習,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學習問題的交流、學習任務的分組協作學習、成果的交流等活動。翻轉課堂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它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課堂模式,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小組協作、討論等方式主動學習和完成任務,而教師則更多地是作為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這種模式的轉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習中的互動。
傳統的CAD/CAE軟件(Proe)課程教學,教師通過教學項目或教學案例講解特征命令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并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大多被動地接受知識,按照教師的指示完成課堂的練習實例。這種模式,使我們目前的教學遇到了以下瓶頸:
1.教師難以完成教學目標
CAD/CAE軟件類課程建模命令較多,建模過程比較繁瑣,而且難度較大。若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很難完成教學目標,讓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軟件的應用。加上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習得快,有的學得慢,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學得快的學生要等學得慢的學生做好了才能學新知識,學得慢的同學由于經常跟不上慢慢地學習興趣降低。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前面所學知識容易遺忘,后面需要重新再教一遍,教學目標難以全面完成。
2.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不足
目前高職CAD/CAE軟件(Proe)課程教學中,很多學校仍然堅持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教師灌輸式教學,課下因場地、時間等原因師生相互之間缺少討論與溝通,課后雖然可以通過QQ、電話等方式進行溝通,但溝通幾乎沒有。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失
我國的大多數高職院校仍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忙于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是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更多是被動地聽和接受,對教師的依賴比較強,他們往往等著教師告訴他們學什么、怎么學、怎么做,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玩手機現象比較多,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和職業生涯。
本文在學習國內外翻轉課堂模型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特點,構建了CAD/CAE軟件(Proe)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1。在該模型中,課堂教學過程不只包括傳統的課中階段,更是延伸至課前階段和課后階段。

圖1 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課前:在翻轉課堂上,知識的傳授移到課前,主要靠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因此,教師需要提前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料,包括視頻、PPT、教學指導書、教材等,學生看完之后通過相應的練習實例來鞏固和加強。在學習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可通過網絡查閱、多次觀看視頻、與老師QQ在線交流等方式初步解決,對于難理解的部分,可以上傳到學習平臺上留在課堂上解決。而教師則負責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答疑、整理和歸納,以便于課堂上集中解決。
課中:課堂是翻轉課堂的核心部分,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將知識內化,因此課堂活動的設計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對學生課前學習時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惑和答疑,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個別問題個別輔導。同時,針對課堂上的學習任務進行分組教學,學生通過組內和組間討論,相互幫助,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從中對其進行指導。
為了使知識內化實現最大化,既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又要靈活多元化地組織課堂活動。在CAD/CAE軟件(Proe)課程的翻轉課堂上,項目化教學和任務驅動是最適合使用的方法,另外,也可以結合基于問題的教學、案例教學、合作學習等其他方法。對于課堂的組織形式,在對課程進度進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實現它的靈活多元化,如作品交流會、小型比賽、學生演示、企業參觀教學案例實物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課后:課后的總結和反思,也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對學生課前學習、練習、課中表現、課堂作品等作出評價,而學生也要完成自我評價、組內和組間的互評,通過多方面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合理的考核。同時,教師通過對各小組成員的評價,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現分層次教學,并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采取相應的補救學習措施。另外,通過課后反思,可以進一步改進教學資源,調整教學方法,實現翻轉課堂的優化和完善。
在翻轉課堂中,我們選用的教學項目大多是與我院有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產品,以使學生的技能與企業需求相對應,實現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本次教學設計選用電機作為教學項目載體,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課前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1)制作視頻:制作如圖2所示的7個微視頻。(2)上傳資料:將制作的微視頻、PPT課件、實踐練習、知識學習卡片等上傳到學習平臺。(3)在線答疑、整理問題:針對學生在課前學習時出現的問題及時答疑,并對他們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圖2 電機外殼視頻目錄
學生活動:(1)利用平臺獲取學習資源。(2)根據知識導航卡片完成課前的自主學習,并進行實踐練習。(3)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查閱、與老師在線交流等方式初步解決。
2.課中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1)提出問題:①電機外殼的制作包括哪些步驟?②在創建電機外殼三維模型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哪些特征命令?(2)分組教學:①每組分發一套圖紙,圖紙略有不同。②電機外殼建模時,要求使用前面所學過的拉伸、旋轉、插入孔、陣列等命令。③查看各組的建模進度和情況,并適當給予指導。(3)分發任務:將學生進行分組,3-5人一組。(4)作品交流:最后環節組織學生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匯報和展示,教師和其他小組針對性地提出意見,促進作品的完善和小組的提高。
學生活動:(1)按老師要求進行分組;(2)小組討論;(3)咨詢老師;(4)完成任務;(5)作品匯報與交流。
3.課后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1)評價: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完成學生的自評、互評和師評;(2)總結反思:總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3)進一步完善:進一步完善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
學生活動:(1)提交作品;(2)完成自評和互評;(3)課后知識的補救和完善。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自制力和主動性不足的現狀,為了保證課下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必須建立一定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如圖3所示。

圖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考核與激勵機制
1.效仿中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學習內容設置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內容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完成,選修內容主要是針對一些學得比較好、比較快的學生設置的。必修內容要求學生必須要完成一定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在線測試練習,完成后該部分內容會由灰色變成亮色,顯示學生已經修完該部分內容,必修內容完成后,形成性考核成績才合格,在此基礎上才有資格參加期末考試。選修內容則視為激勵辦法,完成一定的選修內容和練習,則給予一定的加分。
2.改革完善考核機制,采用形成性考核+期末考試的綜合考核方法,并加大形成性考核所占比重。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課下學習課時、在線測試練習、師生交流情況、小組評分四個模塊。
3.建立課下學習小組,相互督促與幫助,并形成小組評分機制,作為成績考核的一部分。
本文構建的CAD/CAE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也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通過翻轉課堂的實施,改善了教學效果,為CAD/CAE軟件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學生自制力較差,教師隊伍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有待提高,大量資源的制作和課堂時間向課前課后的延伸,導致師資力量不足,等等,這些共性的問題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逐步完善。
[1]苗圩.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異曲同工[J].裝備制造,2015(6).
[2]田和強,蘇春建,李桂莉等.基于翻轉課堂的機械類專業CAD/CAE軟件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4]楊旭東.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CAD/CAM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13(29).
[5]石彩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機械CAD課程中的實踐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