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青木 本報記者 倪浩 ●王一茗
“中國銀行將要發行世界上第一筆金額巨大的四幣種債券”,即分別以美元、歐元、新加坡元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募資額高達30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道稱,這是中國銀行為“一帶一路”計劃提供融資的一次引人注目的努力。
就此事,《環球時報》記者24日向中國銀行致電求證,中行一名負責投資者關系的工作人員證實,為助力“一帶一路”計劃中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與發展,“中國銀行發行債券確有此事,并且正在進行路演,但更多細節尚不方便對外透露”。
據媒體披露,在中國銀行此次發行的多幣種債券中,美元部分預計將由中國銀行香港分支機構負責,歐元債券或將由匈牙利分行承擔,新加坡元債券的交易業務則交給新加坡分行,而離岸人民幣債券則會安排給位于臺北、阿布扎比等地的分支銀行機構。根據預期,這一債券將會被穆迪、惠譽等評級機構分別授予A1或A評級。
國際市場調查公司Dealogic數據顯示,盡管此前國際上也有一些公司曾以多幣種發債,但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像中國銀行這樣,一次性發行規模如此龐大的優先無擔保債券。外媒分析稱,這一不尋常的事實就是這些資金將用于“一帶一路”項目的明顯標志。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銀行擬發行2年期和10年期債券,眼下正在推介10年期美元債券,票息較相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高出大約180個基點,債券的回報率很可觀。中國銀行方面曾表示,2015年計劃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不低于200億美元的貸款授信額度,未來3年將增加至1000億美元。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銀行的國際化程度較高,是中國大型銀行進軍海外市場的“先鋒部隊”,所以能夠在眾多商業銀行中率先發行債券。而這件事更大的意義在于,中國銀行此次發行多幣種債券舉動會引發國際上更多的商業銀行與投資機構效仿,帶動更多的國際資金參與到“一帶一路”計劃項目中來。
有消息稱,中國銀行此次發債計劃已得到多家外資銀行的參與和支持,其中巴克萊銀行、花旗集團、新加坡星展銀行和匯豐銀行都將與中行一同擔任主承銷商,另有其他銀行在各幣種債券的發行中擔任簿記行。
此外,倫敦投行機構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最大的兩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承諾對外貸款的多數部分也已流向“一帶一路”計劃所涵蓋的國家和地區。
“中國的商業銀行近期在支持‘一帶一路的項目建設方面頻頻發力”,路透社報道稱。中國的另一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24日也表示,將聯合中信集團下屬公司,計劃投融資總額約7000億元人民幣,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其中中信銀行將提供4000億元融資支持,并設立首期規模為200億元的“一帶一路”基金。
“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德國財經網24日報道稱,中國各大銀行正在構筑“一帶一路”計劃的金融大動脈。這些商業銀行在加快國際化進程,他們在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幫助的同時,也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走出去戰略”,可謂一舉多得。
宗良認為,中國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不同機構,都在共同發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且鑒于很多項目具備商業化性質,“商業銀行在里面可能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新美國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帕拉格·卡納表示,“一帶一路”計劃已經吸引很多商業機構參與其中,中國正贏得這場新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