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進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是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推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改革創新,關鍵在于緊緊圍繞企業發展大局,堅持“把關定向”原則、“融入中心”原則,“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原則,正確引領、凝心聚力、發揮優勢,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組織保障和動力支持。
一、堅持“把關定向”原則
把關定向、參與決策是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重要職責,是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徑。中央文件明確規定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涉及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把握方向、出謀劃策。
完善機制是根本。嚴格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認真制定、完善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內容、程序和工作規則,堅持黨委在重大問題決策前先調查研究,形成決策思路;黨政主要領導在重大問題決策前先溝通,達成共識;黨委會上存在分歧的,不予提交董事會、經理層研究討論。堅持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與董事會依法決策總體目標的一致性,既維護和支持董事會對企業重大問題的統一決策權,又保證黨組織的意見在企業重大問題決策中得到尊重和體現。
提升能力是保證。黨組織參與決策要做到出真知灼見、出良謀良策,前提還是要求我們企業黨組織自身具有較強的參與能力,能夠深入了解生產經營管理,深入了解行業與企業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具備科學的理論素養和知識技能儲備,能認清形勢、認清困難、認清潛力、認清方向,善于運用科學思維、戰略思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這樣才能有效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才能把握好企業的發展方向。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參與決策不是變成了一紙空談,就是變成了夸夸其談,很難取得實際效果。另外,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并不是要求企業黨組織大包大攬,要做到主動而不越位、參與而不代替。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行政畢竟發揮著決策主體作用,黨委要積極支持行政決策,維護行政決策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要帶頭執行各項決策部署,做好宣傳發動、解疑釋惑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和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提高領導干部、廣大黨員和職工的執行力,在推動企業發展中體現黨的先進性。這也是企業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堅持“融入中心”原則
企業是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是永恒主題,是中心工作,企業黨組織只有抓住這個中心,服務這個中心,才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才能保持住生命力。如果企業中心工作指標完不成,黨政領導都有責任,企業黨組織就不能說很好地發揮了政治核心作用。
摒棄“越權越位”顧慮,解決不敢融入的問題。現實工作中,有些黨組織書記一直存在怕越權越位的顧慮,從而使基層黨組織長期處于被動應付、順其自然的境地,造成企業黨的工作很難融入中心、服務發展。其實企業黨建工作也是生產力,只要我們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企業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完全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和創新優勢,完全可以成為企業管理鏈和價值鏈的有效緩解。所以要理直氣壯地融入中心工作,把黨建與生產經營作為有機的整體來考慮,做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檢查、同步考核,形成聯動互補、同頻共振的效應。
摒棄“體內循環”慣性,解決不會融入的問題。有的企業黨組織習慣于就黨建抓黨建,就活動搞活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難結合、作用難發揮。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指導思想上跳出“就黨建抓黨建”的自我循環,轉變為“融入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良性循環。要在創新方式和載體求突破,把解決發展中的難題作為黨組織活動的重點,把促進生產經營的成效作為重要檢驗標準,創新有效載體,打造黨建工作品牌,使黨建工作成為企業價值鏈上的重要環節。要健全基層黨組織目標考核標準,建立與經濟管理和經濟責任制相掛鉤的黨建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從嚴管理、從嚴考核,發揮評價考核的激勵作用,增強黨建工作的活力。
三、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
選人用人工作事關企業發展大局,事關事業的薪火相傳,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切實負起責任、發揮好作用。
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用人導向涉及鼓勵什么,不鼓勵什么;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關乎人心向背、影響企業風氣、關系事業成敗。要以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堅持德才兼備標準,做到公正;堅持以事業心為重,出以公心;堅持群眾路線,注重公認;堅持健全選人用人程序,推行公開,從而真正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要堅持“五湖四海”的用人導向,堅決破除選人范圍的局限,避免出現“在少數人中選人”的現象。要堅持為干事業用人,用干事業的人。比如說現在很多企業都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那么在這過程中,企業黨組織必須牢固樹立重視海外的用人導向,推動企業上下形成“雙優”的選用人標準,即舍得把最優秀的人才派到海外去,優先重用在海外得到鍛煉、作出實績的優秀干部,這樣才能激勵更多的優秀人才愿意“走出去”,樂于“走出去”。
建立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大力推進干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使之經常化、制度化,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要從工作需要、干部健康成長出發,積極推進干部交流,盤活人才資源。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考核評價辦法,堅持全面、客觀、辯證地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重點關注其執行公司戰略決策是否堅決、推動轉型發展是否有效,將考核評價結果與任免使用、績效薪酬掛鉤,發揮考核的標桿和導向作用。積極探索不稱職、不勝任現職領導人員的正常退出機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相關制度辦法,積極營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圍。要注重完善干部人才成長通道,特別是打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通道,尊重各專業人才的差異化特征,讓每類人才都能在其合適的職業和適當的崗位發揮作用,使每個人的特長和比較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上立的第一個規矩,就是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在全黨自上而下開展的第一個重大活動,就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黨的作風建設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一種新常態。在新常態面前,就迫切需要我們企業黨組織把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堅持從嚴治黨的部署要求上來,主動適應黨的作風建設新常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
現在我們的一些企業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強,個別甚至軟弱渙散;一些黨組織書記對黨建工作認識不深、重視不夠、抓得不實不嚴;少數黨員組織紀律性不強,發揮作用不明顯;有的黨員干部滋長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個別甚至出現黨風廉政和違紀違規問題等等。這些都與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監督密切相關,任其發展,非常危險。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就要求我們把從嚴治黨貫徹和體現到從嚴管理干部、從嚴管理黨員隊伍、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嚴肅黨內生活等各個方面,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證,也是對廣大黨員干部最好的保護。國有企業黨組織特別是黨組織書記要牢固樹立從嚴治黨的理念,牢固樹立黨建“主業意識”,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約束,有效參與重大問題決策,該提醒的提醒,該打招呼的打招呼,該把關的把好關,不能一團和氣、息事寧人。只有堅持原則,敢抓善管,才能真正為事業發展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