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飯聚焦美食力量打造最熱私廚分享平臺
說到吃,在吃膩了平常餐廳后,幾乎人人都想來點不一樣的。那些七尋八找的私人小館,老饕們口中相傳吃過便不會忘的珍饈美味,大隱于市的廚藝高手。零散于各個胡同、小院、住宅、郊區,如果不是有意宣傳,食客沒有一個整合渠道知道,要花精力、花工夫才能尋得。
我有飯就是一個連接私廚和食客之間的平臺,他們親自上門拜訪私人小館及美食達人,評測過味道和就餐環境后為其免費拍照,撰寫宣傳文案,將飯局信息發布在我有飯的微信公眾賬號及APP上,讓食客可以不用花時間,費工夫動動手指就能得到不一樣的就餐體驗,同時也為飯局主人省去了宣傳、拍照、聯絡客人等一系列的麻煩事。當飯局信息發布之后,感興趣的食客可以在我有飯的HT5頁面或者APP進行購買飯局,進行飯局評價。

馮錚我有飯創始人

我有飯App首頁

“我有飯”平臺為粉絲提供不一樣的就餐體驗
我有飯的創始人馮錚,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曾在美國IDG任投資經理,在美國時獨立運營一個有20萬“粉絲”的美食賬號“紐約吃貨”,專門搜羅紐約好吃好玩的地方。團隊中的成員大多來自傳統食品巨頭,互聯網電商公司等,擁有良好的餐飲運營經驗。馮錚在美國工作的時候,周末就經常和同事聚在一起吃飯,有廚藝好的就張羅一桌,當時他心里就覺得這對于獨自在外的人是一個特別溫馨、特別值得期待的事。后來分享經濟興起,就借鑒分享經濟模式辭職回國在2015年初創建了我有飯。
目前在我有飯的平臺上大致可以將私廚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只有熟客知道的私人小館,他們一般都自己的品牌,具有盈利性和商業性,同時飯局次數也相對較多。但是這種私人小館和平常餐廳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小和精,平常餐廳大多數坐落在商業區,餐廳內就餐區域多,少了私密性和關聯性,食客吃一頓飯僅僅是為了食物,很少和餐廳產生連接,餐廳也難以在食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私人小館的店主幾乎都把自己的餐廳當作人生理想,菜單上的每一道菜,店面的每一個擺設,店主本人、主廚,有時候乃至服務人員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可以打動人心。比如我有飯平臺上的“院兒”,店主是一個滿懷夢想的建筑設計師,曾經就職于SOHO中國、IBI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卻因為熱愛生活、熱愛美食,辭職在西山潭柘寺附近獨立設計蓋起了屬于自己的“院兒”,因為媽媽做得一手無國界美食的好手藝,憑著景美院美手藝好,所以開起了無國界美食的私人小館,雖然潭柘寺離北京市區路途遠,但是每到飯局信息發布名額總是被迅速搶光。

1.我有飯平臺上美食達人的好手藝

2.平臺上頗受歡迎的私廚小館

3.我有飯上明星店主的飯局

4.難忘的一餐后,客人與飯局主人合影留念
第二類是熱愛美食的美食達人,平時有自己的職業,或許是攝影師,或許是編輯,或許是全職媽媽,除了這些職業標簽外,他們還是朋友圈口中那個做飯特別好吃的人,美食社區里“粉絲”眾多的美食大咖,他們做飯局大多是興趣使然,對商業化并不感興趣,因此飯局時間也相對不穩定。而就餐地點大多位于家中,通常菜單也是以家鄉特色菜見長,也因此讓食客感覺不在像花錢吃一頓飯,而是去一個懂生活的朋友家里做客,大家聊聊,生活、美食,不知不覺這飯就變成了一頓有人情味的飯。這一餐吃完,總還想著下一次相聚。
現在我有飯開通了北京和上海的飯局,飯局數量已經到達了每周70場的體量,飯局包含,法餐,意餐,創意菜,素食,貴州菜,云南菜,江浙菜,川菜,京味菜,魯菜,下午茶,咖啡品鑒,美酒品鑒會等。每一場飯局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價格也從88-300元之間不等,但是共同特點是幾乎發布當天飯局就會被搶購一空。
除了飯局本身吸引人外,我有飯團隊的運營也功不可沒。我有飯在自己平臺為飯局主人提供宣傳外,也會幫飯局主人和雜志媒體之間搭建聯系,讓其增加媒體曝光度。同時對于飯局主人每一次發布的飯局也不收取任何的平臺費用,但是也會對飯局體驗進行嚴格的監督,比如飯局的評價系統就能真實反映食客的就餐體驗。當有新飯局主人第一次舉辦飯局時,我有飯會派一名工作人員以食客的身份參與到其中,給飯局主人提供幫助,調動食客氣氛,讓食客得到更好的就餐體驗。
我有飯現在已經獲得了天使輪投資,成為飯局最多、食客最多,最熱的美食共享平臺,當人人都在關注我有飯未來的盈利方向時,創始人馮錚卻說“還是專注把飯局做好,提高飯局體驗,當好替食客找到好飯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