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小翠 馬宇博 劉 佳
(1.河北金融學院;2.保定師范附屬學校河北·保定)
河北特色農業產業化對策研究
□文/馮小翠1馬宇博1劉佳2
(1.河北金融學院;2.保定師范附屬學校河北·保定)
[提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河北農業發展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本文選取河北蠡縣特色麻山藥產業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其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符合河北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河北農業;對策建議
收錄日期:2015年5月11日
特色農業的研究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發達國家,發展特色農業的思想,實質上就是強調產業的地區分工,強調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優勢進行產業的選擇和安排。在中國,特色農業是農業適應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應運而生的。首次被提出來,某個地區的農產品具有特色并形成了相應的競爭優勢,該農產品對該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特色農業受到各級政府部門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形成了很多有價值的理論和經驗。
河北省蠡縣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麻山藥的原產地,于2003年經過國家農業部和中科院專家組的現場審核,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山藥之鄉”,成為全國七大農業特色產業區之一。在蠡縣政府的扶持下,蠡縣麻山藥種植面積迅猛擴大,目前,蠡縣麻山藥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年產15萬噸,全縣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山藥之鄉。山藥種植已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一條新路。蠡縣縣委、縣政府把發展麻山藥產業作為全縣的工作重點來抓,確定了“一業主導(麻山藥產業)、項目興農”的發展思路,為麻山藥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一)實施標準化生產。蠡縣麻山藥種植基地被國家農開辦、質檢總局批準為科技推廣綜合示范項目和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園區項目。河北大洋食品有限公司承擔的“麻山藥標準化種植及加工技術開發項目”被科技部星火計劃辦公室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蠡縣麻山藥生產標準》由保定市地方標準(DB1306/T18-2000)升為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751-2005)。
(二)創建品牌。“綠參”牌麻山藥取得河北省無公害農產品資質認證和“京地掛鉤”銷售認證,連續多次獲中國北方(廊坊)農產交易會名優產品,蠡縣麻山藥被國家質檢總局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佼佼”牌麻山藥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保健食品認證,被評為中國名優產品。蠡縣相繼于2002年3月和2003年10月被命名為“河北山藥之鄉”和“中國山藥之鄉”。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蠡縣麻山藥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7年,蠡縣麻山藥標準化示范園區以96.5的高分通過國家級驗收。2009年通過歐盟國家產品對接,是中國10個對接產品之一。
(三)發展龍頭企業。河北大洋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獲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該企業年加工能力達2.3萬噸,研制開發了“佼佼”牌麻山藥飲料、罐頭、脆片、光條、毛條、山藥粉等6大系列20多個品種。
(四)延伸產業鏈。根據麻山藥耐貯存、易保管的特點,新建了河北百豐農產品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貯藏規模的企業39家。帶動了麻山藥加工、運銷、農資、餐飲及養殖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加上窖藏,儲存量能達到全縣總產量的70%。
(一)缺乏規模龍頭經營組織。蠡縣麻山藥農業一直缺乏規模大、實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這是制約其特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龍頭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低,傳統性、一般性加工多,使產品檔次偏低,產品市場覆蓋面小,對生產基地和農戶的帶動作用不夠強。不同類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雖已建立,但還不夠規范,無法真正發揮其職能,無法帶動和幫扶農戶。
(二)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蠡縣麻山藥經過多年政府扶持,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農業科技投入仍舊不足,缺乏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生產不能呈現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和商品化的產業化生產模式。同時麻山藥產業鏈短,近八成種植后直接用于銷售,特色農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加工經營企業規模小,基本以初級產品為主,還處于低層次的粗放式經營階段。產業化經營率低,缺乏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農產品。需要進一步增加現代科技和物質投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的高效農業。
(三)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科技成果推廣難度大。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參與者,因此發展特色農業并實現現代化發展,必須培養現代農民。目前,蠡縣農村勞動力的科學文化水平整體偏低,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影響了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科技人員的數量也不能滿足新技術和新方法等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需求,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實現。
(四)品牌認知度低,缺乏特色農產品品牌。經過努力,雖然已經創建了如“綠參”、“佼佼”牌等品牌,但仍舊缺乏具有國內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打入國際市場的品牌就少之又少。品牌推廣力度不足,推廣手段單一,未真正開發出品牌名優產品,品牌效應低。因此,降低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特色農產品的經濟效益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一)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各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競爭力是決定特色農業產業的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農業產業化的鏈條中,培育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是關鍵環節。首先,蠡縣政府部門應強化服務職能,優先籌劃在政策、資金、服務、供應四個方面給予支持,改善投資環境,對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和具體優惠扶持,以吸引更多大型龍頭企業到蠡縣投資;其次,在充分發揮蠡縣資源環境優勢基礎上,大力扶持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流通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帶動特色農業向種養加、產供銷、農貿商一條龍方向發展,使農民與農業企業、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結合起來,形成特色農產品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實現規模效益。
(二)加強科技創新,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蠡縣特色農業的發展,必須充分依托雄厚的科技力量,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政府要強化引導功能,重點推進蠡縣優勢特色農產品技術開發與本土化運用等關鍵技術的攻關協作,攻克關鍵技術難題,進而轉化成實用的科技成果,為培育壯大特色農業優勢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第二,重點提升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和加強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意識,政府部門給予財政補貼等鼓勵政策,引導企業增加技術研發投入。以河北農業大學、河北農林科學院及保定市農研所等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為載體,支持龍頭企業的技術和研發,不斷提升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第三,積極搭建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圍繞麻山藥特色產業發展,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其對特色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能力;加快特色產業研發中心的建設,加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提高產業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加強科技教育和職業培訓,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要使特色農業得到可持續發展,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因此必須充分重視教育對農業發展的作用。首先,加強對特色農業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包括種植技術、農業政策、市場動態、環境教育等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提高其技術水平和環保意識。其次,通過各種形式培養較高素質的農業管理人才,提高農村特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特色農業的開發,農民是參與的主體,農民自身的素質或技能決定了特色農產品開發的深度。所以,人才培訓的關鍵一環是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對新技術、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利于科技的推廣和運用。基于以上兩點,應做好以下幾點:為支持特色產業的長遠發展,大專院校應開設特色農業課程,培養一批精于特色農業產業科技研究和特色農業管理的人才;要針對農業特色經濟發展的需要,定期開設鄉鎮村領導干部培訓班,提高農村帶頭人的綜合素質;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向廣大農民宣傳新技術、新方法,為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做大做強特色品牌,擴大品牌效應。蠡縣特色農業要發展成為地區主導產業,就必須樹立品牌意識,積極探索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將品牌塑造應用于特色農業發展規劃、經營和管理中,開發具有品牌潛力的特色產品,圍繞蠡縣麻山藥優勢特色農產品和產業,加大品牌示范建設,力爭打造一批吸引力大、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市場占有率高的麻山藥強勢品牌。加大對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麻山藥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其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營銷管理、質量提升、市場推廣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品牌價值。鼓勵和支持符合申請資格的企業注冊名牌產品,力爭有更多的特色農產品成為國家級、省級名優和名牌產品。蠡縣相關政府部門應協助農業企業和農業經濟組織建立遍布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銷售網絡,加強農業經貿交流,大力宣傳品牌特色農產品,使特色農產品進入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最終贏得市場主體地位。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玉蓮.河北省淶源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3.6.
[2]王磊.突出地方產業特色,推動現代農業發展[J].現代農業,2012.2.
[3]章傳利.休寧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2.
F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