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四偉 劉培勤 王小康
(石河子大學商學院新疆·五家渠)
我國眾籌融資風險研究
□文/朱四偉劉培勤王小康
(石河子大學商學院新疆·五家渠)
[提要]本文闡述眾籌存在的問題,剖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應對策略。
眾籌融資;風險;原因;建議
收錄日期:2015年5月5日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眾籌融資模式開始興起,逐漸為傳統的融資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據最新數據——《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截至到2013年末,我國共有21家眾籌平臺。投資者可以通過這種眾籌融資獲得從事某項創作或活動的資金,使得融資的來源不再局限于風投等機構,而來源于大眾。眾籌是一種更大眾化的籌資方式,為更多小本經營或創作的人提供了籌資的可能。眾籌融資被稱之為“讓創業夢想照進現實”的融資方式,是互聯網金融的又一次偉大創新。眾籌融資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局限和弊端。從長遠角度看,眾籌融資的發展必將改變草根創業者以及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促進更多創新而便利的產品出現,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進步。因此研究眾籌對促進健康而持續融資有著重大現實意義。
由于眾籌模式起源于國外,所以,國外文獻對眾籌產生的原因闡述較多。Belleflamme P(2010)等學者從社會價值角度進行了闡述。Ajay Agrawal等人(2013)對其在創業的創新價值進行了研究。
國內對眾籌的文獻研究主要集中于眾籌融資對社會創新的價值和眾籌融資規范化的思考。在我國眾籌融資的創新性方面,原磊(2007)、李雪靜(2013)在眾籌融資的創新性方面進行了探討。殷鵬(2013)在我國眾籌融資的特征方面進行了研究。陳璐(2013)眾籌融資的規范化監管方面進行了探討。方永麗(2015)分析了眾籌的融資模式的發張狀況與監管。藍俊杰(2015)研究了我國眾籌的問題。
以上文獻對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鑒,但是文獻缺乏對眾籌融資風險的分析。故本文對其風險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積極的防范措施,促進眾籌的健康持續發展,為創業融資和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幫助。
(一)監管空白,法律風險較高。一方面趁著互聯網金融的熱潮,大批眾籌平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然而,相關的網絡平臺質量層次不齊,相關資質無法核實,眾籌平臺逐漸進入“野蠻增長”狀態,導致創業者和用戶對眾籌平臺的信任度較低;另一方面項目發起人對所獲得的資金沒有法定的責任界限,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網民的投資意向。
(二)普通網民的認可度低,參與人數少。雖然眾籌模式已經通過互聯網開始改變傳統的融資方式,但普通民眾的參與度還比較低,很多眾籌項目融資緩慢。在國外,融資周期一般在30天以內,而國內眾籌平臺的融資周期一般需要45天甚至更長時間,這充分說明了目前我國民眾參與眾籌積極性并不高,眾籌的規模也比較小。
(三)眾籌項目運作的透明度較低。在眾籌的過程中,很多項目只有寥寥數百字的介紹,沒有公司地址、聯系方式、商業計劃書、風險提示等信息,在眾籌完成之后,很多發起人也未能通過網站、郵件、社交工具履行財務透明的義務,投資人無法了解自己的資金去向、項目實施進度及項目經營風險,一旦出現風險,將難以追責。
(四)商業模式不清晰,投資回報難以保證。眾籌目前主要有債券眾籌、股權眾籌、商品眾籌和捐贈眾籌四類主流回報模式,為了更快的吸引融資,發起人會根據項目的模式不同,允許普通投資者通過眾籌獲得項目的債券、股票、試用商品的任意一種或幾種。但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眾籌項目的成功率并不高,其收益也是無法保證的。據國外的調查結果顯示,融資數額越大的項目,成功率就越低:融資目標為1萬美元的項目成功率38%,目標為5萬美元的成功率為18%,10萬美元的成功率為7%,而且75%的產品會延遲問世。
(一)出現時間較短,市場不夠成熟。眾籌模式之所以普及度、參與度不夠,除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之外,很大一部原因就是出現的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一個與之相對應的規模足夠大的市場。在市場規模上,目前國內眾籌項目融資大多都在10萬元以內,每年眾籌融資的總額也不過才幾億元,市場上僅有很少一部分創意項目通過眾籌進行融資,傳統的銀行借貸、風險投資、發行債券、募集股票仍然是個人和企業融資的主流方式,可見,眾籌融資的市場普及度遠遠不夠,相關的市場還不夠成熟。
(二)融資分散,性質難以界定,存在法律盲區。股權眾籌向不特定人群公開募集資金、以分紅作為回報,很容易觸碰到非法集資的高壓線。另外,《公司法》要求非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不得超過50人。據調查,為了突破股東人數的限制,有意于股權眾籌項目的投資人往往要先組建有限合伙企業,再整體入股創業公司。然而《證券法》則規定,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以及“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的行為屬于公開發行證券,必須通過證監會核準,由證券公司承銷。這又限制了股權眾籌模式中股票的發行方式。可以說,中國式眾籌從誕生之日起,一直都游走在合法與非法的邊緣,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亟須完善。
(三)門檻過低,眾籌項目質量層次不齊。為了鼓勵更多的創業者參與,大多數眾籌平臺對項目發起人審核機制比較松散,對展示項目也沒有明確的標準限制,更別說相關信息公開透明的約定,其項目的主要展示形式就是幾百字的計劃說明和幾張圖片,這就給了一些抱有不良目的的融資者機會,他們的創意項目往往外表非常誘人,普通投資人難辨優劣,加之資料不詳,就會造成盲目投資,會對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害。長此以往,普通網民對眾籌的認可度會越來越低,參與人數相應也會減少。
(四)發起者融資的便捷性和投資者保護的有效性存在矛盾。投資者保護是資本市場的永恒主題,也是行為監管的核心所在。眾籌融資的最大問題在于投資者保護的有效性和籌資者融資的便捷性之間的矛盾。從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和規范經驗看,有效的投資者保護主要依賴于信息披露,監管旨在確保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投資者則依賴這些信息進行理性選擇。然而在眾籌融資模式中,上述邏輯并不完全適用。
(五)眾籌項目知識產權保護和早期的信息公開存在一定沖突。不論對于高科技產品、音樂唱片、藝術作品還是社區項目等,眾籌都被證明是一個極有效的融資方式。然而,由于對眾籌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太放心,許多創業者始終對其抱著一個小心翼翼的態度。眾籌尤其擅長的是替初期項目或初期產品融資,而初期項目或初期產品往往是缺乏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但是眾籌平臺往往會要求提供盡量多的信息以獲取投資者的興趣,這就會帶來自己的創意和計劃可能會被剽竊的風險。很多非常有新意、非常有意思的項目因為這個問題而放棄通過眾籌網站融資,這對創業者、眾籌平臺和投資者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一)眾籌平臺層面
1、提高項目審核門檻,降低欺詐風險。針對目前眾籌平臺項目門檻較低的情況,要適度提高創意項目在平臺展示的標準,特別是要增加對創意提出者和融資企業的信息真實性審核措施,不僅如此,眾籌平臺應對融資發起人進行信譽記錄和調查。此外,眾籌中介平臺應該對投資額度、籌資后的財務回報形式作出限定,而且眾籌應做到不能持有投資者的資金或者證券,不能提供投資建議,不能勸誘或通過他人勸誘購買所提供的眾籌證券等。
2、推動平臺信息透明化。眾籌平臺應盡最大努力向普通民眾公開發起人的真實性、項目概況、項目風險等信息,并規定在融資完成后項目發起人理應公開的信息范疇,實時跟進項目情況,及時向投資人反饋。
3、完善保護知識產權措施。對項目發起者而言,眾籌平臺的開放性質決定了難以避免創意被抄襲的風險,所以這就要求中介平臺擁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在做到最大化信息公開的同時,保護項目發起人的權益。
(二)項目發起人層面。探索并建立眾籌融資時的小微投資者保護機制。傳統證券監管主要是通過發起人信息披露要求來保護投資者權益。在眾籌模式下,為確保眾籌融資的便捷性和經濟性,一方面要簡化眾籌方式的信息披露規則;另一方面簡化后的信息披露規則和減輕發起人負擔的同時,也要保護大眾投資者的利益。
(三)投資者層面
1、正確認識眾籌融資的風險。在《眾籌服務行業白皮書2014》中,詳細概括了投資者參與眾籌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眾籌機制不完善的風險;眾籌項目的執行風險;眾籌平臺的道德風險;投資者維權難的風險。投資者應在參與眾籌融資之前進行金融知識的學習,投資者充分了解眾籌融資的流程和相關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在參與眾籌時不沖動、不盲從,才能理性對待收益和風險的關系。
2、充分行使監督和參與決策的權利。一是監督權利。是指大眾投資者應當及時跟進了解所參與的項目信息,并通過眾籌平臺對眾籌項目的信息公開提出合理要求,在一些緊急的情況下通過媒體、監管機構等第三方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是參與決策的權利,雖然眾籌所有的投資人在創業公司這邊只體現一個集體股東,每個獨立的投資人是沒有投票等各種權利的,但他們有權在個人投資者中選出數名代表,投資代表作公司獨立監事,擁有查看公司經營情況和銀行賬目的權利。
(四)政府監管層面
1、出臺相關政策、法律、法規,鼓勵眾籌融資發展。從市場角度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時,要求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的過程中考慮到眾籌融資參與者的實際情況,既能最大化保持創業者參與眾籌融資的積極性,又能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從而規范市場秩序;從融資者角度完善法律法規政策時,規則必須簡單明了,眾籌排除了上市公司、投資公司等類型的發起人,向小企業、初創企業以及無不良信譽的個人進行開放,法律解釋應當保持一致,避免沖突,減少融資發起人的法律隱憂,同時保證信息公開的分層、分時段監管。
2、明確眾籌平臺的義務。法律應當明確中介機構有教育眾籌投資者的義務,對平臺的投資項目進行詳細的資料推送,使投資者全面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平臺融資的流程,最重要的是幫助投資者正確認識眾籌融資的風險;規定眾籌平臺的信息調查和公開的義務,降低欺詐的可能性。
3、限制中介平臺的行為,以保持獨立性。中介平臺不應當自己發起創意項目,也不應持有某個創意項目的資金和股份,不能對公眾投資某個創意項目進行干預指導,更不能參與創意項目的實際經營運作,以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主要參考文獻:
[1]原磊.國外商業模式理論研究評介[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10.
[2]李雪靜.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探析[N].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6.
[3]殷鵬.中國式眾籌的特色路[N].中國證券報,2013.6.
[4]陳璐.眾籌風險:靠監管還是靠自律[N].中國青年報,2013.6.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BTJR201304)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