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莞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與技術進步分析
□文/吳莞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提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服務貿易全球化趨勢也逐漸增強,而且科技的進步也促使服務貿易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服務貿易的信息化、技術性不斷增強,另外服務貿易突飛猛進的發展也促進技術進步。但是,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發展不足,長期明顯滯后于貨物貿易出口,且服務貿易出口結構還不完善,因此研究分析中國服務貿易出口與技術進步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這將有利于提高我國服務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進步;關系分析
收錄日期:2015年5月8日
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也推動了服務貿易全球化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也逐漸融入了世界服務貿易潮流,我國服務貿易出口迅速發展,出口規模也不斷擴大,但仍明顯落后于貨物出口,且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不完善,技術含量不高——以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出口為主,具有低附加值、競爭力不強等弱點,這將不利于我國服務貿易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研究分析、正確處理好、把握好中國服務貿易出口與技術進步的關系,是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提升我國服務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一)服務貿易的概念。服務貿易又稱勞務貿易,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服務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提供服務來滿足其他國家某種需要,并從中獲取報酬的經濟活動,包括運輸、保險、金融和旅游等無形貿易。而廣義的服務貿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動,也包括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在分隔狀態下所進行的無形交易活動,例如:衛星傳送和傳播等。另外,服務貿易具體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四個方面。
(二)技術進步的概念。技術進步一般是指技術在合乎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進化與革命,所謂合乎目的性是指人們對技術應用所期望達到的目標及實現程度。它體現為人們在生產中使用效率更高的勞動手段、先進的工藝方法,以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運動過程。可見技術進步是指科技知識的不斷改進與完善,廣義的技術進步是指生產技術和組織管理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狹義的技術進步是指生產技術的提高、工藝方法的改進與完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此在當今服務貿易經濟時代,技術的進步不僅有利于完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提高服務貿易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服務貿易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服務貿易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今世界已逐漸步入了服務經濟時代,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發展迅速,對各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貢獻。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不斷擴大,服務出口結構也漸趨完善,但由于我國服務貿易起步相對較晚,規模相對較小,且服務貿易出口長期明顯落后于貨物貿易出口,所以以運輸、建筑和旅游等為主的傳統服務貿易出口還是占很大比重,服務貿易出口結構還是不夠完善。根據中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可知,2013年,運輸服務、旅游、建筑服務出口總額分別為376.5億美元、516.6億美元、106.6億美元,在中國服務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達47.5%。旅游出口總額居各類服務之首,同比增長3.3%,在服務出口總額中占比24.5%;運輸服務出口位居第二,占比17.9%。可見,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以傳統的運輸、建筑和旅游等為主,具有低附加值、技術含量低和競爭力不強等弱點,在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不足——航空、金融、通訊和計算機等服務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從整體來看,西方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發達,在世界服務貿易中存在順差,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通訊等一直是其服務貿易出口的主體部分,然而這些服務具有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和競爭力強等優勢,這大大促進了西方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面對這種種壓力——發達國家主要輸出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型服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都很高,而我國在金融、通訊、計算機等高附加值的服務貿易出口還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還不高,我國為了順應服務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經濟向高附加值轉變,這促進了我國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而促進了我國技術進步。所以,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對國家技術進步的溢出效應是十分明顯的,是促進我國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
技術進步提高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促進投資結構優化,提高盈利空間,進而推動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推動衍生新興的服務部門,提高科技含量。技術進步對服務產業結構變動的直接作用就在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許多現代服務領域的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不僅能夠衍生出一些新興服務部門,推動其他行業生產率的提高,還能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其結果是在服務出口中,傳統服務業的競爭力變強,技術進步衍生出來的一些新興服務業不斷豐富服務出口的品種,隨著一國現代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其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自然就比原先優化了。可見,技術進步推動了新興服務部門的出現,提高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勞動附加值,然而,當技術進步得到推廣以后,當它已被許多服務貿易出口部門所熟練掌握以后,該技術進步的服務部門的盈利空間就會縮小,由于市場經濟的趨利性,迫使新技術的研發,這推動了新興服務部門的出現,提高了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由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變,從而推動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趨于優化。
(二)改變就業結構,促進投資結構優化。當技術進步對某一服務部門產生作用之時,一個很迫切的需要便是提高該部門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術含量。當前,隨著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各個行業的工作人員掀起了學習計算機的熱潮,在就業競爭激烈的時代,一些技術知識含量高、投入產出高的服務部門自然就會吸引社會高層次人力資源進入該部門,于是,社會就業結構就會發生變化。當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進入一國服務行業的時候,該國的現代服務業水平就會得到提升,服務出口結構就會趨于優化。可見,當技術進步對我國服務部門作用增強時,服務部門對知識型、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就會增大,這使得就業結構將會發生變化,提高了我國服務部門人力資源的素質,提高了科技進步對服務貿易出口的貢獻率。另外,隨著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提高,這顯然節約了生產成本,促進了投資結構的優化,增加了金融、保險、通訊、計算機等服務貿易出口的投資,從而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發展和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降低空間信息采集成本。服務貿易出口離不開信息的采集、處理和擴散,由于空間距離的差異,使得信息的采集、處理和擴散過程也存在成本,且該成本隨著空間距離的增加而增加。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信息通訊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區域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降低了空間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了盈利空間,更加增強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快速發展。
我國服務貿易出口與技術進步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對國家技術進步具有溢出效應,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的技術進步;而且,技術進步與創新也會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要全面切實了解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狀況,加大對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的投入,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科技含量和競爭力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大力發展科技,促進技術進步,從而優化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處理好、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我國服務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陳燕清.技術進步與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9.1.
[2]商務部服貿司.商務部發布《中國服務貿易統計2014》(中英文版).[EB/OL].ht tp://tradeinservices.mof com.gov. cn/a/.2014-12-17/270684.shtml,2014.12.17.
[3]陳燕清.技術進步模式與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基于美國與印度的數據比較[J].中國集體經濟,2008.6.25.
[4]陳燕清.技術進步與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9.1.
F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