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艷利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文/王艷利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陜西·咸陽)
[提要]本文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政府部門、企業及用人單位、高職院校、畢業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解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建議。
高職會計;就業;影響因素;培養對策
收錄日期:2015年4月20日
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會計人才。近幾年來,由于會計專業的迅猛發展,許多院校都紛紛開設會計專業,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出現了幾多歡喜幾多愁的局面。為了提高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了促進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更有效就業,我們特別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該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實證分析法等方法,通過研究發現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針對這些影響因素,在實踐和探索基礎上提出了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對策。
(一)社會市場因素對就業的影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人數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場供大于求,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操作技能要求高,就業門檻提高,而畢業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加上社會對應屆畢業生的認可度不高,對高職教育存在一定偏見,導致高職會計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
(二)學校因素對就業的影響。高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過低。會計教學偏重于會計專業知識,在課程教學上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資金投入不足,使得校內外實訓、實踐條件不能適應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在會計實踐技能的實訓方式上,基本上是采用封閉式的訓練。期末或基礎理論全部學完后,再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或模擬實驗室完成實踐技能訓練。
這些對培養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過強專業技能的會計人才有一定的影響,也終將影響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
(三)學生自身因素對就業的影響。根據問卷調查,學生學習成績、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以及初級會計資格證書、工作經驗、就業心態等因素對會計相關崗位就業都有一定影響。會計崗位對學生職業道德要求高、對會計技能要求強,學習成績好、技能掌握好的學生容易就業;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會計崗位就業最低門檻,如果學生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有一定的會計工作經驗,更容易找到會計工作崗位;就業心態越好就業率越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也會影響就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越強,越容易找到會計以及相關崗位工作。
(四)家庭因素對就業的影響。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親學歷、經濟收入和家庭人脈關系等。調查顯示,父母親學歷越高,子女就業率越高,就業層次越高;家庭經濟收入高者,能夠為子女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子女就業率高;家庭人脈關系好,子女的就業率也越高。
(一)政府相關部門要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導,鼓勵會計專業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偏遠地區及基層單位就業。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急需大量的人才,這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積極為畢業生到偏遠地區及基層單位工作創造條件;開辟常年性,規范化的渠道,并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為到基層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提供一些優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業信息網絡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利用準確、高效、全面的收集、篩選、分析評估各類信息,實現供需雙方的資源共享,充分發揮網絡在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校應抓緊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需求信息庫,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二)企業以及用人單位在會計人才培養中的對策
1、企業在會計人才培養中要發揮應有作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指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規模以上企業要有機構或人員組織實施職工教育培訓、對接職業院校,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
2、用人單位要根據需要引進不同層次的畢業生。用人單位要轉變選人觀念,按需求擇人。高層次的畢業生是科研、技術開發型人才,中低層次的畢業生是具體應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的引進不同層次的畢業生,才會滿足用人單位各個層次對人才的需求,使得各類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三)高職院校應采取的對策
1、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從業的基本前提。通過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考試也是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必要條件。我們可以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政治理論課中;可以滲透到會計專業課教學中,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
2、多管齊下,完善會計專業教學。高職會計專業要在對各個會計及相關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和應掌握的知識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在課程教學中應做到: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更新,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加強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不斷增強學生應用能力。在教學方法上,要逐步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能力培養型教育,改變單一教師講授的教學方法,大力提倡啟發式、開放式、協作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師生平等參與交流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程考核方式上,應以過程考核為主,考試考核為輔,考核的重點強調學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強調學生應該知道什么。通過上述努力,使高職教育的受教育者能真正做到職業化、實用化、專業化、技術化,培育出符合企業需求和希望的會計人才。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會計專業建設應具有一支整體素質高、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既有扎實的理論素養、道德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方面加強會計教師的后續學習和教育;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定期到校企合作單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學習指導,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擔任社會職務,使其既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同時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雙師資格,力爭成為“雙師型”的教師。
4、學校要加強高職生求職擇業指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學校不僅要注重生源進口和專業教學,還應注意生源出口,關注畢業生就業,要廣泛深入宣傳就業政策法規和就業信息。要積極開設求職擇業指導選修課,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擇業觀,保持良好心態,掌握求職心理與藝術,以更好地就業。要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幫助高職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時,及時解除心理沖突,迅速消除心理誤區,有效排除心理障礙,從而能以積極心態面對求職擇業。
(四)高職會計學生的自我完善
1、緊密結合社會需求,拓寬會計專業知識面。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學好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基礎能力拓展;而且要注重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拓寬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為就業做好知識和能力儲備。
2、制定職業生涯設計,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展自己。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高職生高質量就業,走向事業成功的第一步。高職生要主動走向市場,適應市場。從一入學,就要密切關注就業形勢的變化,根據社會用人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這樣才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通過對個人進行分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評價自己的智慧,確認自己的性格,找出自己的特點,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正確設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并制定行動計劃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訓、實踐等方面的措施。例如:在職業素質方面,你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開發那些潛能等。
3、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入校后,為自己的學習制定階段目標,在大一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在大二考取初級會計資格證、計算機證和英語等級證等,以增強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也可以稱為就業素質。北京市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占忠認為就業能力應包括工作能力、適應能力、求職或生存能力。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把它定義為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求職者成功獲得自己滿意的職業并能使職業長期發展的核心能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也就是指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獲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晉升的能力。
另外,高職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在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職業目標、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為孩子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伍少金.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就業問題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5.
[2]王艷利.SWOT理論在高職會計畢業生就業分析中的研究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11.
[3]游福相.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探悉[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
本文為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Logist ic回歸模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就業影響因素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KYC01)
F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