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敏,徐黎明,袁秋雁
(寧波市鎮海龍賽醫院病理科,浙江 寧波 315200)
寧波鎮海區女性健康普查及相應HPV檢測分析
袁慧敏,徐黎明,袁秋雁
(寧波市鎮海龍賽醫院病理科,浙江 寧波 315200)
目的 通過對寧波鎮海區女性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TCT)健康普查及相應二代基因雜交捕獲法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檢測(HC2-HPV-DNA),探討兩種技術聯合應用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價值。方法 對3 216例女性行宮頸TCT檢查及相應HC2-HPV-DNA檢測,并與病理活檢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 在3 216例女性中,TCT檢查異常者630例,陽性率19.6%(630/3 216);在630例TCT檢查異常者中HC2-HPV-DNA檢測陽性者383例,陽性率60.8%(383/630)。TCT檢查及HC2-HPV-DNA檢測均陽性的383例行宮頸活檢,病理診斷為CIN符合率為97.1%;TCT檢查為陽性,HC2-HPV-DNA檢測為陰性的247例行宮頸活檢,病理診斷為CIN符合率為66.4%,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0,P<0.01)。結論 宮頸TCT檢查與宮頸HC2-HPV-DNA檢測的聯合應用對有效篩查宮頸癌尤為重要。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二代基因雜交捕獲法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檢測;病理活檢;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經過國內外學者近20年的研究,已證明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早期宮頸癌如能及時發現并治療,治愈率可達90%以上[1]。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的發生呈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因此找到合理有效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對于防治宮頸癌具有決定性意義。通過對本區體檢女性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TCT)檢查及相應二代基因雜交捕獲法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HC2-HPV-DNA)檢測,并結合病理組織活檢分析,旨在探討兩種技術的聯合應用對于有效篩查宮頸癌的價值,從而為本地區宮頸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1.1 一般資料
收集寧波市鎮海龍賽醫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女性宮頸TCT體檢病例3 216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39.4歲。
選擇3 216例中TCT檢查異常者630例,進行HC2-HPV-DNA檢測,懷疑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以及陰道鏡檢查未見異常者同時行病理組織活檢,以做比較性研究,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4.7歲,且這些患者均無子宮和宮頸手術史。
1.2 方法
1.2.1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
使用窺器暴露宮頸,用棉球輕輕擦去宮頸表面分泌物后,將頸管刷插入宮頸管內繞宮頸順時針方向旋轉3~5周,然后將頸管刷置入存有Thinprep保存液中的小瓶中攪拌,蓋好瓶蓋送檢。保存液中的標本經清潔液及細胞基液離心沉淀處理后,在載玻片上制成直徑為2cm的薄層細胞涂片,用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鏡檢。由病理科醫師根據描述性診斷(the bethesda system,TBS)診斷標準進行細胞學診斷,包括無上皮內病變(NILM);不典型鱗狀細胞意義不明確(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包括HPV的細胞變化、輕度異型增生和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涵蓋中及重度異型增生、原位癌、CINⅡ和CINⅢ;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SCC)。TCT檢查以≥ASCUS為陽性。
1.2.2 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檢測
按要求暴露宮頸后,用專用小刷子置于宮頸口與黏膜交界處逆時針轉3圈,并停留10秒,將小刷子放于專用試管中,蓋上蓋子送檢。按照操作規定,對標本進行13種高危型HPV(HR-HPV)亞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的檢測。診斷標準:光量讀數與陰性測定值比值(RLU/CO)>1.0為陽性。
1.2.3 宮頸組織學檢查
對TCT檢查異常者行陰道鏡檢查,醋酸實驗陽性或碘實驗陰性者進行多點(3、6、9、12)活檢,活檢組織經10%甲醛固定,常規脫水,石蠟包埋,4μm切片,蘇木素-伊紅(HE)染色,光鏡觀察。宮頸活檢病理診斷≥CINⅠ級(輕度異型增生)判定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檢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1。
2.1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各類異常涂片檢出率
在3 216例TCT檢查結果中,發現異常者630例,占19.6%,其中不同年齡組異常涂片分布情況見表1。各年齡組組間細胞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53,P<0.01),其中31~40歲和41~50歲是兩個高發年齡段,分別占38.7%(244/630)和45.6%(287/630),合計共占84.3%,LSIL在年齡輕者中發病率高,隨著年齡的增長,HSIL的發病率逐漸升高。

表1 不同年齡組異常涂片分布[n(%)]
2.2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結果與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檢測符合率
TCT檢查630例陽性病例中,HC2-HPV-DNA檢測陽性率60.8%;陰性率39.2%。TCT檢查與HC2-HPV-DNA檢測結果對照見表2。383例HC2-HPV-DNA檢測陽性病例中HSIL和SCC的陽性率較高,分別為81.7%和100.0%,HC2-HPV-DNA檢測在ASCUS與LSIL、HSIL、SCC間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54,P<0.01)。
2.3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聯合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檢測與宮頸活檢結果對照情況
TCT檢查及HC2-HPV-DNA檢測均陽性的383例行宮頸活檢,病理診斷為CIN者372例,符合率97.1%;TCT檢查為陽性,HC2-HPV-DNA檢測為陰性的247例行宮頸活檢,病理診斷為CIN者164例,符合率66.4%,兩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0,P<0.01),見表3。
表2 TCT檢查與HC2-HPV-DNA檢測結果對照[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CT examination and HC2 HPV-DNA testing[n(%)]

表3 TCT檢查、HC2-HPV-DNA檢測與病理活檢對照[n(%)]
子宮頸因其解剖學位置及組織學特點,是婦產科疾病的好發部位,如急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癌等,尤其是宮頸癌,嚴重威脅著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危。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近年估計全球宮頸癌5年患病例數為150余萬人,其中3/4以上的患者是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有30余萬患者,全球每年有新發病例45.9萬,其中我國每年新發病例13.15萬,占28.7%,居首位[2]。宮頸癌顯著的特點是有癌前病變期,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癌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大約是10年。因此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關鍵是進行篩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防患于未然[3]。
3.1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應用于宮頸癌篩查
宮頸細胞學檢查是宮頸癌早期診斷的重要篩查方法之一。傳統巴氏細胞學涂片從上世紀中期開始一直是宮頸癌前病變常規篩查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取材時有80%以上的細胞樣本隨取材器被丟棄,轉移至載玻片上的細胞很少,且涂片質量差,涂片不均勻、過厚,血液、黏液等雜質遮蔽了不正常細胞,使讀片受到干擾,影響陽性檢出[4]。TCT技術將取得的標本及時放入保存液中,可使黏液軟化,并與細胞分離,減少細胞退變,避免陽性細胞堆積和丟失,經高精度濾器過濾制成薄層涂片。研究表明,TCT技術的發展有效地彌補了傳統巴氏涂片技術的局限性,明顯提高了宮頸異常細胞的檢出率,而且TCT采用與之相適應的TBS分類法,有助于細胞學診斷的準確性,便于細胞學醫生與臨床醫生之間的交流[5],成為國內外婦產科宮頸陰道疾病檢查的常規方法。
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國內外大量研究已證實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依據HPV與腫瘤的關系,不同類別的HPV感染可以導致不同的臨床病變。CINⅠ常由HPV6、11型引起,CINⅡ、Ⅲ則常伴有HPV16、18、31、35型感染等[6]。目前發現感染肛門生殖器的HPV可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常在宮頸良性或低度病變的病灶中檢測到,而高危型通常在高度病變中發現。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的發展和隨后宮頸癌進展的一種主要危險因子[7]。美國有研究發現:在30歲以下有性生活的年輕婦女中生殖道HPV感染率很高,但是將近3/4的感染者無癥狀,大部分HPV感染會自然消退,有臨床癥狀的僅占20%左右[8],這也間接地說明了只有高危型HPV感染才與宮頸癌的發病有關。目前常檢測的有13種高危型HPV(HR-HPV)亞型,即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HC2-HPV-DNA檢測可提高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敏感性,是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手段。
3.2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聯合二代基因雜交捕獲法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檢測應用于宮頸癌篩查
有學者指出TCT檢查特異性高于HPV檢測,但HPV檢測敏感性高于TCT檢查,將兩者結合可使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的篩查準確性明顯提高[9]。本研究發現,TCT檢查及HC2-HPV-DNA檢測均陽性者,CIN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高度病變占很大部分比例,TCT單獨診斷的陽性率為66.4%,而與HC2-HPV-DNA聯合診斷的陽性率為97.1%,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HC2-HPV-DNA聯合TCT對宮頸癌前病變診斷的準確性較高,優于單獨應用TCT檢查。本研究中還發現從年齡段上,CIN在31~50歲發生率明顯較其他年齡段高,此年齡段應作為重點篩查對象。有文獻指出,建議有性生活史約3年后就開始宮頸普查(年齡不超過21歲),30歲之前應每年做1次常規的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2年做1次TCT檢查,對連續3次細胞學檢查結果正常或陰性者,到30歲以后可每2~3年普查1次,70歲以上的婦女如連續3年以上細胞學檢查結果正常或陰性,同時在70歲以前的10年中無異常或陽性細胞學檢查結果者,可以選擇停止宮頸癌的普查[10]。
總之,研究結果表明TCT檢查聯合HC2-HPV-DNA檢測可顯著提高對宮頸癌前病變診斷的靈敏度,是一種較準確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對及時發現宮頸癌前病變,最大限度地降低宮頸癌的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
[1]Du Chateau B K, Schroeder E R,Munson E.Clinical laboratory experience with cervista HPV HR as a function of cytological classification:Comparison with retrospective digene HC2 high-risk HPV DNA test data[J].J Clin Microbiol,2013,51(3):1057-1058.
[2]張燕,楊紅梅,董麗萍,等.宮頸脫落細胞學病理組織學檢查和人乳頭瘤樣病毒檢測在診斷宮頸病變中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學,2014,20(9):1509-1511.
[3]Junyangdikul P, Tanchotsrinon W, Chansaenroj J,etal.Clin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HPV DNA testing by hybrid capture 2(HC2) in combination with liquid-based cytology (LBC)[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2):903-907.
[4]Walczak L, Dutkiewicz S, Marszaek A.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multiple types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nfection in men:A study in Poland[J].Ginekologia Polska,2013,84(2):112-115.
[5]陸曉青,陳潔瑛,舒青青,等.宮頸液基薄層脫落細胞聯合HPV及p16檢測在宮頸癌早期篩查中的臨床意義[J].浙江醫學,2014,36(13):1147-1149.
[6]Ngou J, Gilham C, Omar T,etal.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digene HC2 HPV DNA assay and the INNO-LiPA HPV genotyping assay for detecting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 among HIV-positive African women[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5,68(2):162-168.
[7]孫笑非,顧依群,王愛春,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結合薄層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價值評估[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3,27(4):273-276.
[8]Jenkins A, Allum A G, Strand L,etal.Simultaneous detection, typing and quantitation of oncogenic human papillomavirus by multiplex consensus real-time PCR[J].J Virol Methods,2013,187(2):345-351.
[9]樓玲芳.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和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和預后判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15):41-43.
[10]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31-232.
[專業責任編輯:安瑞芳]
二手煙暴露增加兒童成年后頸動脈斑塊風險
芬蘭一項長達26年的研究顯示,暴露于二手煙的兒童頸動脈粥樣斑塊的風險較高。研究者使用1980年收集的超過1 000名兒童的冷凍血液樣本,及1980年、1983年父母報告的吸煙狀況的資料;并于2001至2007年對這部分兒童在成年期(平均36歲時)進行了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有2%在成年期具有頸動脈斑塊。超過84%的非吸煙者孩子血液中無尼古丁,而父母一方吸煙的孩子中為43%,父母雙方都吸煙的為62%。相比非吸煙者,這些孩子成年后頸動脈斑塊的風險增加1.5倍,但是那些二手煙暴露較多的兒童則風險增加4倍。該研究發表在2015年3月《循環》(Circulation)雜志上。
http://www.univadis.cn/medical-news/86/Circulation3?utm_source=adhoc+email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sp+emails&utm_term=manual
Health screening and HPV-DNA testing in women in Zhenhai district of Ningbo City
YUAN Hui-min, XU Li-ming, YUAN Qiu-ya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Zhenhai Longsai Hospital, Zhejiang Ningbo 315200, 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CT and HPV-DNA testing in screening of cervical lesion. Methods TCT and HC2-HPV-DNA testing were performed for 3 216 women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pathological biopsy. Results Totally 630 cases were positive in TCT examination, with positive rate of 19.6% (630/3 216), including 383 cases with positive results in HC2-HPV-DNA testing (60.8%, 383/630). The cases with positive results in TCT examination and HC2-HPV-DNA testing underwent cervical biopsy, and the CIN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97.1%. There were 247 cases with positive results in TCT examination but negative results in HC2-HPV-DNA testing, and their CIN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66.4%. The difference in coincidence rat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9.40,P<0.01).Conclus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mbine TCT examination with HC2-HPV DNA testing in screening of cervical concer.
TCT;HC2-HPV-DNA testing;pathological biopsy;cervical cancer;screening
2014-08-22
寧波市鎮海區科技局立項課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2S1012)
袁慧敏(1971-),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病理診斷工作。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2.074
R737.33
A
1673-5293(2015)02-03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