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測量管理體系文件編制的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測量管理體系建立的質量,運行的優劣,因此它是測量管理體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介紹了企業測量管理體系中文件的編制,明確了文件編制的依據、文件的構成、文件編制應注意的問題,以使企業建立一套完整的既具有符合性,又具有實踐性的測量管理體系文件。
關鍵詞:測量管理體系;文件;編制;管理
1 概述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一個完善的測量管理體系在企業中對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測量管理體系不僅促進企業計量工作水平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并為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提供了基礎保證。那么,企業要建立完善的測量管理體系,首先需要做哪項工作呢?測量管理體系是一個文件化的體系。它通過各類計量文件將全部的工作聯系起來,以企業內部法規的形式頒布、實施。因此,測量管理體系文件編制的如何,直接關系到測量管理體系運行的優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2 明確文件編制的依據和文件構成
2.1 文件編制的依據
企業完善測量管理體系主要依據ISO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標準和國家關于“企業完善測量管理體系的原則要求”、國家計量法律、法規的要求及企業計量工作的實際建立的。它涉及原材料檢驗、工藝過程控制、質量監控、能源計量、安全防護檢測、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測量設備及其體系管理。整個體系由測量管理體系文件操作、運行。
2.2 文件的構成
測量管理體系文件主要由測量管理手冊、程序文件、技術文件和測量記錄四部分構成。
(1)測量管理手冊。測量管理手冊是確定各項測量管理活動的綱領性文件,是協調企業內部計量檢測、計量管理活動,實施測量設備管理和測量過程控制的準則。手冊中應闡明企業的計量方針、計量機構、人員資格及其職責;對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以及體系內部確認提出原則要求;同時規范圍繞測量設備的質量保證而開展的各項管理活動內容。因此編制體系文件時,首先應編制測量管理手冊。按照管理手冊的原則要求,對管理手冊內容細化和延伸的程序為管理程序。編制測量管理手冊應在測量管理職能部門統一組織安排,可集中相關人員編制,綜合性要求由測量管理部門編制,專項性要求由各相關使用部門編制,可以更好地聯系實際工作,有利于體系順利實施。
(2)程序文件。各程序文件一般由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職責、工作程序、產生的文件和記錄六個方面構成。一個管理程序文件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體系要素。相反,一個體系要素也可根據需要由一個或幾個程序來規范。
(3)技術文件。技術性文件(包括標準、技術條件、檢定規程、工藝規范、檢驗規范(準則)、圖紙、作業指導書、設備操作規范等),這類文件甚至還包括其他的如校準計劃、檢驗試驗計劃、過程圖、流程圖、合格供方名錄等具體的文件。計量檢定、校準規程,測量設備操作規程等的技術文件是直接指導操作人員完成作業和技術活動的依據,是測量文件體系的基礎部分。
(4)測量記錄。記錄是依據體系文件的內容要求所產生的憑證性文件。它為已完成的活動或達到的結果提供客觀的證據。一般包含證實計量檢測設備測量能力和表明測量過程有效運行等的記錄。主要是要確定記錄表格的項目、內容和形式,表格是一種文件,同樣要進行編號和審核批準,要建立記錄受控清單。這四個部分構成統一、和諧、完整的體系,左右著企業測量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
3 文件編制所包含的要素
3.1 體系文件要樹立全新的觀念
測量管理體系文件集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為一體,規定著企業計量工作的發展。因此編制時既要注意符合標準的要求,又要注意符合實際,既要源于現有管理,又要優于現有管理。如標準對測量設備給予了更廣的定義,即指“所有的測量器具、測量標準、標準物質和輔助設備以及進行測量所必需的資料”。這個定義使計量工作,特別是工業計量管理已從過去只管理計量器具的“量值傳遞”發展到從產品設計一直到售后服務全過程控制的計量管理。另外, 檢定、校準、計量確認、溯源等概念,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不能混為一談。
3.2 體系文件要體現先進性
GB/T19022標準共有18條要求,包括了測量管理體系即對測量設備實施策劃、校準、不確定度及其累計影響、溯源性、確認間隔、記錄、封存、標記、貯存及不合格情況的處理;對計量人員、環境條件及體系文件有效控制;對計量確認體系實行定期審核和評審的15個要素,編制時應注意將全部要素融于整個體系文件當中。特別注意:
(1)要對測量設備實行全過程的管理,包括計劃、選型、采購、入庫、保管、發放、調轉、使用、修理直至報廢的測量設備生命周期均應予以明確規定。
(2)制定測量設備檢定(校準)程序文件時,應體現主動溯源和分類管理的原則。因此,宜將測量設備分為ABC三類,并要注意從管理的實際出發,同一準確度,同一種類的測量設備也可能被分為A類、B類、C類。這便于檢定周期的合理調整。必須明確,強制檢定的測量設備不能超過檢定規程規定的最長周期。
(3)測量設備的量值溯源文件。量值溯源技術文件的編制要有一個相應的程序文件,對規程的編寫提出規范化的要求。量值溯源原則上是有規程的均應執行相應的檢定規程,否則依據說明書等有關資料制定校準規程或比對方法。例如我們卷煙行業的特點,專業用的卷煙測試儀器較多,且大多用于產品質量檢測。但目前又尚無檢定規程可循,對這樣的儀器,我們通過反復、詳細閱讀說明書,分析工作原理,實際操作等,寫出相應的各測量設備校準規程,使測量設備盡可能實現量值溯源。
(4)所有測量設備均應有唯一的標識。不同種類(顏色)的標識體現測量設備不同的有效期和所處的狀態,并和分類管理辦法相一致,無標識的測量設備為不合格的測量設備。
(5)不合格測量設備的管理。程序文件必須體現對不合格測量設備的管理以及不合格測量設備對產品質量影響的評價。
3.3 體系文件要體現可操作性
在體系評審時,評審組是根據文件系統的管理要求與執行結果進行比較,若計量活動沒有完全按照文件來進行,則被視為“不符合項”,因此必須牢記,文件編制的內容既要符合標準的要求,又要能行得通,辦得到。文件規定應明確和具體,符合“寫你所做的,做你所寫的”原則,使操作者可以按照文件的要求恰當地執行。
3.4 體系文件要保持協調性
文件的協調性表現在:一是體系文件的所有規定應與廠內其他管理標準向協調;二是體系文件之間應是相互協調的;三是體系文件應與有關的技術標準、規范相協調;四是應注意處理好各接口的關系并做出明確規定,避免職責不清或相互扯皮。在針對編寫某一具體文件時,應緊扣該文件的目的和范圍,盡量不要敘述不在該文件范圍內的活動,以免產生不一致。當今,企業求生存,求發展,要搞現代企業制度,搞質量、安全、環境體系認證,搞名牌戰略等都離不開計量工作。而只有立足高標準,完善測量文件體系,使其更科學、規范,測量管理體系才能有效地運行,計量工作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若江.測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制[J].現代計量通訊,2004(3).
[2]龍包庚.現代計量管理與測量管理體系[M].中國計量出版社,2010.
[3]曹立賢.如何編制計量程序文件[J].中國計量,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