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清
【摘要】教學是教的教師與學的學生進行的一種相互心理互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只有兩者配合,才能使教與學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本文將從數學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以及對高職數學教師教學的建議兩個方面簡單介紹心理學在數學教與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心理 數學 教學 方法 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46-01
教學是需要用心教的,更需要儲備各方面知識,尤其是心理學知識。由于每位學生的心理發展程度不平衡,學習能力有差異,對所傳授的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這就更需要教師用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對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最終達到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要使學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識點,有時就需要老師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獨到的講評。
一、數學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
1.伴隨著教育各項目標的改進,在給教育教學帶來強所未有的好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相應問題。由于學生本身心理發展特點的差別,以及經歷的社會環境不同他們對待學習的思維方式的變化,尤其是面對社會競爭各種壓力,他們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就業、升學和自我意識諸方面,會遇到各種心理的困惑和問題。在他們所遇到的這些的問題中,下列四個方面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消極、厭學心理
數學課程中的公式定理多,在現行高職高專教材中大多數都給予了嚴格的證明,有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往往消極的記憶結論,而厭倦分析這些公式定理證明的思維方法,忽略其在解題過程中的作用,且上課注意力分散,出現厭學心理現象。比如,“三角函數”章節中有關的數學公式多達幾十個,如果死記硬背這些公式有時往往記不住、記不牢,達不到預期的記憶效果,即使短暫識記了也不會運用這些公式解決問題,如果學生能集中精力,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加強學習推導這些數學公式的過程中用到的角的變換的知識點,不僅可以容易的識記這些難記的公式,而且還能學到解決這些有關三角變換的重要方法,為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2)依賴、惰性心理
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好多同學還采用中學的學習模式,從一開始就形成思維上的惰性,他們不是在概念的深刻理解、知識的運用上動腦筋,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大多數都會退縮不前,喪失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出現了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性。加上,我們的很多數學教師課前不安排學生預習教材的任務,上課上有不給學生閱讀教材的時間,有的教師課后也不布置作業,長期習慣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道例題。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普遍對教師存在依賴心理,缺乏主動鉆研和創新精神。學生往往期盼教師對問題進行的歸納概括和一一論述,突出重點和難點;期盼教師提供詳細的解題示范,習慣了一步一步地機械模仿,而不去考慮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思維的角度不同,都將會直接影響解題過程的“繁瑣”與“簡易”。
(3)自卑心理
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當中有的或學習方法不當,有的或刻苦努力不夠,當看到自己在學習上與別人的成績存在差距,就會缺乏學習的信心,可能過分夸大自己的學習困難和不足,而且覺得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沒有頭緒,甚至有問題也詢問老師,害怕被同學笑話、被老師輕視。學習成績一落再落,形成較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傷感、頹廢、焦慮和畏懼等情緒,這樣長期在他們心理中形成了“學數學是痛苦的事情”的條件反射,畏懼、憂慮心理自然產生。
2.解決方法
這些諸多問題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加強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磨礪他們的學習意志,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和學習過程的指導。幫助他們消除消極、負面的學習心理因素,戰勝這些心理障礙,科學合理有效地將心理學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比如,對于那些情緒比較急躁的同學,作為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息,幫助他們培養平和的心態。針對一些自卑抑郁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幫助他們,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讓其走出對數學學習悲觀消極的陰影。
二、對高職數學教師教學的建議
由于高職生存在文化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自卑心理較重等現象,作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應關心、愛護、理解并尊重學生,幫助他們矯正學習上的困難。用教師的新觀點新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用教師的智慧開啟學生的智慧,用教師的情感因素來激發學生的情感,用教師頑強的學習意志調控學生學習的意志,用教師的個性心理影響學生的個性心理,用教師的心靈滋潤學生的心靈,使教師和學生肝膽相照、心心相印。尤其是對于數學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用愛心關心他們,征得他們的意見,設法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快樂,向學生奉獻摯誠的愛心。
2.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情境,以用來保證他們高效率的心理投入。當他們學習時帶有輕松愉快、緊張興奮的心情時,學生就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將學生對一堂課的局部興趣,轉變為對全部數學的持久興趣。作為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應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每個層面上不斷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并且深刻挖掘數學中的美,使學生受數學美學的熏陶,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總之,在現代職業教育中,需要我們用心理學的觀點對不同學生的特點認真分析,實現教與學雙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肖丹,心理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葉立軍,新課程中學數學實用教學80法,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