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兆榮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47-01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的體驗與理解、思考和探索。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目在于應用,學生能夠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再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在學生的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應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挖掘生活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如何高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挖掘生活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1.創設現實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舊教材中創設的情景、數學概念的呈現往往都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同時也導致了學生只能機械地掌握數學知識,不會很好的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現象。而新教材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與數學知識的應用,那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就要考慮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設現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現實情境就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貼近生活的情境,它不但能拉近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擺一擺》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上課伊始,出示“慶風小學”名簽,同學們看這是什么?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張名簽的面積大約是多少?這張名簽的面積到底是多少呢?你們有辦法測量嗎?請試著測量這張名簽的實際面積。這個情境使同學們深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為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設計現實的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堂練習是學生理解新知、鞏固新知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數學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我們學會的數學知識就會解決原來不懂的疑問,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數學日記是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記數學日記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把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例如我班李琦同學在二年級時寫了一篇這樣的日記:上午媽媽領我到寧安的東新超市去購物,發現了姥姥家這里超市物價和我們大慶的物價不同。下面我把姥姥家這邊的物價和大慶的物價進行一下比較:
河蟹大慶賣35元1斤,寧安只賣20元1斤,便宜了15元;魚丸大慶賣28元1公斤,寧安賣20元1公斤,便宜了8元錢;豬手大慶賣13元1斤,寧安只賣8元1斤,便宜了5元錢……大部分商品都比大慶的便宜,通過比較我發現,大慶的物價要比姥姥家這邊的貴些。媽媽說這是因為大慶的收入高,消費水平也高,物價自然也比姥姥家的貴些。
只有一種商品比大慶貴,那就是伊利牛奶,寧安賣7.2元,大慶只賣5.8元,差多少錢呢?72-58嗎?媽媽告訴我7.2和5.8是小數 ,上高年級就會學到,希望數學老師早點教我,這樣我就會比較小數的大小,算一算差多少錢。
三年級王碩同學在日記中寫到: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東西很少,有一次,我上奶奶家,坐火車的時候,我看見了糧庫里有很多糧倉,糧倉里的糧食就是噸表示的。我們經常看見拉貨的火車,火車的貨物也是用噸表示的,我昨天作了一道題,一節火車車廂可以裝載貨物60kg,媽媽說:“你的體重都是33kg呢,火車連你都拉不動,能拉動好幾車廂的貨物嗎?”我聽了媽媽的話很有道理,以后遇到這樣的題一定要思考。雖然生活中用噸表示的東西不多,要是你仔細觀察也會發現的。
數學日記是數學課外作業的一種形式,它對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消化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重要的是它能把數學知識有效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數學源于生活,而它最終的目的是服務于生活。如今,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在工農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有極其普遍的利用。譬如,人們到超市購物、預交水電費、房屋裝修、去銀行存款等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如何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際中去,是擺在數學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心理學家提出:教師在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昧到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人們生活的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考方法,我們會對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數學現象理解得更深刻,真正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