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要】以“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培養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一方面可減輕學生學習該專業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經驗,同時也符合發展學生的藝術美感和設計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的要求。本文針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從高職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要求出發,介紹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同時提出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裝飾藝術設計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1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取得進步,特別是高職院校的發展。又隨著高職院校地位的提高,其里面的主要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也就成為重點培養的對象了。但現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與我國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主的國情不符,再加上高職院校本就和本科院校有所差距,如:上課年制較少,高職院校學生的起跑線比本科學生就較低,所以,要加強對裝飾藝術設計專業藝術的宣傳發展力度,創新職校培養專業人才的模式——“人工結合”的培養模式。
1.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狀況
眾所周知,一個高職院校發展的好壞取決于該院校主要專業的發展狀況。因此,在高職院校里的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得到眾多老師及領導的重視,要求不斷的在實踐中汲取教訓和累積經驗。如今,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課都只是與過去沒區別的基礎課程,學生在課上也只是聽老師隨便講講甚至有的不聽,并且教學在素描、設計方面沒有創新。這些因素就導致高職院校里的專業基礎課程并沒有發揮它存在的價值。
所以,在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狀態低迷的情境下,我們應如何發揮專業基礎課程對專業培訓的巨大意義呢?院校應如何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呢?又應如何推動高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呢?這些問題是順應時代的進步我們所必須要考慮的。
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是指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工作賺錢,如半工半讀;另一方面是指學生能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行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訓練。認識是從實踐中產生,實踐又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光靠課本上的知識和老師所講的基礎對學生的作用并不明顯,只有在自己親自動手經歷過才會印象深刻,才會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情況、提出新問題,才會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培養人才的模式不僅會增強學生在工作中的責任心,而且還會讓學生更早的步入社會、更早的接觸社會、更早的了解社會,為以后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以過去高職院校為活動中心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變成了以校園與企業兩者結合為活動中心來進行教學的方式。人才培養設計面廣泛,包括:教學方案、教學場地、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各個方面。所以,可以看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在教學場所方面,從單一轉化為多樣;在教學內容方面,更加注重對主要專業的實踐能力。在高職院校實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需要學校徹底的摒棄過去的教學觀念——只注重課堂上教育,需要學校做出徹底的創新、徹底的改革。既要給學生一個在學校學習的良好氛圍;又要為學生在企業方面做好鋪墊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己動手實踐的平臺。
3.“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每個學校的發展不同、每個專業的前景和受歡迎度不同,所以它們都會有其不同的發展目標、不同的發展對象、不同的發展要求。因此,在我國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具有差異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3.1構建“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
現今,專業人才的教育模式以“工學結合”為重點,其意思也就是:學生在校內必須認真完成課堂上的任務、熟記書本上的知識,在校外就要對自己的操作動手能力加強訓練。其實,工學交替模式也是如此。以學生對自己所選的專業為依據,給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培養的機會,讓學生既能學好課本知識,又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工作崗位,以便以后在自己崗位上能更好的發揮所學的技能。顯而易見,工學交替是有三個教學場所的,因此,學生的學習也是有三個階段的。
第一階段就是要學生全部學完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如:知道什么是裝飾藝術設計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有哪些內容、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前景如何、怎樣對物品進行設計等等,這就是我們在教室里所要完成的。第二階段就是在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后,對事物進行設計進行操作。在訓練室里,有專業的老師對實施有計劃性的訓練方案,進行一對一的操作輔導。要讓他們徹底的擺脫書本的束縛,成為真正的專業技術人員。這就是我們在訓練室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階段當然就是在企業啦,我們為什么那么刻苦學習?為什么要把技術學好?就是想找到一個好工作賺好多的錢,現在,高職就提供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有錢拿的學習,當然了,重點不是在錢,而是讓我們學會與人交往,懂得團隊精神,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我們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3.2以“工學坊”為載體的教學模式
由于高職院校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出現,促使大多學校都出現半工半讀式、勤工儉學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坊”是指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共同設立的一個基地,但它也是要嚴格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它既是設計公司的一個設計部門,又是學生用來訓練技能的培養場所。它全由專業的設計師、專業的教師、專業的學生組成一個團隊,該團隊是設計企業的靈魂。學生能在設計部門學習具有很大的意義,把每一次的項目設計當作自己的學習內容、當作一次實習經驗,所以必須要認真對待,提高自身不斷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辜負高職院校的期望,才會把自己的專業技能發揮極致,才會理解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
4.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4.1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開設一定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的改進。由于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又因為高職的師資條件、學生覺悟、教學課時等等都與本科院校有所差距。所以,只有自覺創新、與時俱進,高職才能在在眾多高校間脫穎而出,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4.2突出特色專業
高考完后,學生對學校的選擇主要是考慮學校專業的分量。我校的主要專業是裝飾藝術設計,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它并不具備我校的特色,也不具備吸引學生的條件。所以,目前,我校的工作力度應著重放在對專業課程的改革,充分發揮我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優勢,提高我校主要專業的知名度。
4.3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我們要與企業緊密聯系,共同來培養國家專業技術人才。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教學資金、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培訓的平臺,同時,學校也給企業帶來雄厚的技術基礎。所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結束語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較差,所以進行高校教學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針對該問題,學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設專業知識培訓班,建立專業實踐基地等方式來改進學校的發展模式。希望我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希望我們的學生能有進取心、不斷的完善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學校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
參考文獻:
[1]安翠花,趙勇,劉子玉.基于文獻的山東工學結合現狀分析與問題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11期:32
[2]趙艷.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多媒體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J].現代婦女(下旬)2014年05期:94
[3]紀振,王旭波,呂文明,李耀中,李東升.工學結合成效評價研究[J].科技視界2014年34期: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