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嬌 陳新華 周曉粧 孫澤才 方凱
摘要:廣東省在水禽業具有得天獨厚的養殖優勢,擁有豐富的水禽品種資源。 2014 年,廣東的水禽業仍然是以珠三角地區為主要產地,且水禽產品的價格總體處于穩定狀態。在簡要分析珠三角地區水禽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深入剖析江門市水禽產業養殖方面制約發展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據水禽養殖現狀,進而指出水禽產業處在的問題,實際提出促進水禽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水禽,養殖,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1.引言
我國是世界水禽第一生產與消費大國,21世紀以來,我國水禽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除2003年受禽流感影響較大外,水禽存欄量和出欄量均逐年增加。2010年,我國肉鴨肉鵝總飼養量分別為287317萬、92355萬只,分別比2005年增長19.57%、18.83%;鴨肉,鵝肉產量為273.60萬、240.72萬,分別比2005年增長27.26%、24.37%。
鵝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江門、清遠、佛山、肇慶、汕頭、陽江、潮州和廣州,以上8市共飼養鵝6254萬只,占廣東省總量的84.1%。開平馬岡鵝的飼養量最大,占四大灰鵝的80%左右,年末存欄量120萬只,年飼養量2000萬只,且還有上升的趨勢,目前馬岡鵝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規模達到肉鵝養殖8億只。因此馬岡鵝養殖是開平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然而,伴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水禽產業養殖環節中的廢物排放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加劇,如何按照低碳經濟要求發展水禽健康養殖,是推進江門乃至我省水禽產業持續、環保、健康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江門市馬崗鎮馬岡鵝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研究肉鵝和鵝苗的養殖模式 ,探究其中的養殖問題,從而提出相關建議,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2. 馬岡鵝養殖業發展現狀
據我們本次在江門市的了解,江門市有鵝場近300多家,且主要還是以馬岡鵝為飼養鵝種,而鵝苗和肉鵝的出欄次數具有同步性,每年的都會有3-4批次,在一些比較大型的鵝廠中,每批每個池塘可出欄的數量為2300-2700只不等,就近幾年而言,鵝肉的價格發生過較大的變化,每斤6-13元不等,鵝苗的價格也有比較大的波動,每只17-30元不等。就我們向養殖戶詢問得知,近幾年市場價格波動大,養鵝的風險也因此加大。但因為馬岡鵝的品種優良,市場大,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馬岡鵝給馬崗人民帶來的經濟利益就比較樂觀(品種、數量、投入產出情況)此外,第1周(12月30日-1月5日)廣東相關地區肉鵝價格6.6-6.7元/斤,較上周下跌0.2元/斤;鵝苗價格2元/只,鵝苗價格與上周持平。
3. 馬岡鵝水禽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應的原因分析和對策建議
3. 1存在問題
3.1.1. 養殖水平仍有待提高
在本次的調研中,我們走訪了多個馬岡鵝養殖場,我們都發現他們的養殖水平仍較低, 雖然拋開了傳統的放養,散養的養殖方法,但規模化集中養殖也會超過環境的承載荷能力,仍對環境有所破壞。
3.1.2. 存在環境污染問題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走訪一家比較大型的鵝苗基地,發現其周邊的山上都新種植了有桉樹群,有林業專家指出,桉樹有“霸道”的吸水、吸肥能力,只要有它在,附近植物都不會有好日子過,就連土地都會變得極其貧瘠。但也有專家認為,桉樹對水分的利用率高,只有在種植不科學的情況下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作為一種高經濟效應的樹種,桉樹是會導致水質成偏堿性,從而污染水源,后期可能會造成鵝苗生長出現問題。我們還發現有些鵝廠周圍也會有一些加工廠,但部分養殖戶仍然是抽取被污染的水源來進行養殖。
3.1.3. 飼養員隊伍的素質偏低,急需培訓以提高其養殖技能
在這次的調研中,大部分養殖戶的養殖技能都是逐漸摸索,招聘的員工中也是沒有一點養殖經驗的,而當地的水禽養殖戶文化程度、管理水平都相對較低,無法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3.1.4疫病難以有效防控
走訪中,大多數養殖戶都已經形成了一種談疫色變的反應,疫病知識的局限無法讓養殖戶有具體的了解,他們只能按照正常防疫方法進行有限的防疫措施,所以一旦有疫病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就做不好防疫工作。
3.1.5未能合理處理死禽
本次在江門市走訪的多個城鎮中,大部分的養殖場都有自己的死禽處理的的標準井,但還是處在極少部分的小型養殖場中會有將死禽直接扔進河里或是用土掩埋之類的,這種處理方式不能有效防止疫病的傳播,且會污染河流及掩埋地的土壤。
3.2原因分析
第一,大部分馬岡鵝養殖戶在養殖時都是采用較為普遍的養殖方式——集中養殖,養殖模式比較限制,沒有其他的較為健康的養殖模式,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從“集中養殖模式”中走出來。
第二,養殖戶的各方面文化水平較低,不了解桉樹會影響水質問題,開發者只想著謀取個人利益,隱瞞樹種可能會帶來的危害,而抽取污染水源的養殖戶不明事理,沒有條件去探索水質問題才抽用河水。
第三,馬岡鵝在馬岡的養殖戶十分普遍,所以養殖戶在招員工的時候,都不會考慮到養殖經驗方面的問題,想直接在養殖期間,手把手傳授較為局限的養殖技術,認為如此較為方便。
第四,馬岡的經濟水平還不夠高,在防疫方面,養殖戶的防疫的藥劑都是靠國家分發的,自身了解程度不夠,在防疫上表現出極大地局限性,所以很難加強在防疫方面上的措施。
第五,部分養殖戶的環保意識不夠,所以用的方法不夠到位,而當地政府在管理這些小型的養殖戶時,受到人數的限制,處理的方式也是不夠理想,并沒有真正的落實到每位養殖戶中去。
3.3對策建議
第一,當地鎮政府應積極倡導養殖戶改善養殖場地的設施,以長遠利益為發展目標,養殖戶也應多了解有關健康養殖方面的知識,更好地去改善養殖設施,從而加大以后的養殖利潤。
第二,當地鎮政府應妥善處理經濟樹種桉樹帶給馬岡鵝養殖戶的環境污染問題,分清各自發展區域,加強環境監督,對不同地區進行不定時的勘察,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以免影響馬岡鵝的產量,此外,政府應盡量減少污染樹種桉樹等樹種的種植,倡導養殖戶加強環境保護,使養殖戶取得更高的利潤。養殖戶也應多了解有關健康養殖方面的知識,更好地去改善養殖設施,減少環境帶來的污染,從而加大以后的養殖利潤。
第三,當地鎮政府應多開展有關養殖戶的培訓,確立出一套完整的馬岡鵝養殖技術,規模較為大型的養殖戶在增加養殖員時,應該先進行一定時期的的養殖培訓,小型的養殖戶就應該多參加有關養殖的培訓,提升自身的養殖技能。
第四,政府要加強養殖戶對各類疫病的了解,讓他們學習日常情況下避免疫病的方法,當地政府應及時監督,不定時到達養殖場進行審查。養殖戶應及時做好防疫工作,學習關于防疫方面的其他知識,多了解疫病發生的原因。
第五,在處理死禽方面,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生物處理技術,讓養殖戶對死禽進行無公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有效減少死禽帶來的危害,并對其中含有的營養物質進行循環利用,形成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
4. 總結
4.1技術方面
馬岡鵝的養殖技術一直是傳統的“官方”模式,因為它的穩定性和易操作性,一直使用到現在,盡管養殖戶都會在養殖上做一些自己的看法,但總的來看是沒有發生較大改變,馬岡鵝的養殖模式都是以繼承為主,沒有出現較大突破,單一的養殖模式也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更大的養殖規模,養殖戶也是現有現用,沒有做出較大的改善。
4.2經濟方面
江門市開平鎮的經濟發展還是較為緩慢,很多的養殖戶在經濟方面就是希望靠養鵝來獲取經濟利益,所以可以說養殖戶都是沒有額外的經濟能力的,而政府在這方面給予的幫助不夠明顯,無法對當地養殖戶進行有效幫助。
4.1. 對策建議
4.1.1. 加大政府對水禽業發展的扶持
政府應制定水禽產業優惠政策,解決水禽產業發展中的征地、資金借貸、產業鏈調整等問題。一方面,政府應理清土地管理機制,為產業生產提供土地等保障。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適合馬岡鵝特色產業發展的補貼機制,扶持馬岡鵝養殖產業發展、扶持養殖戶或企業的資金投放,一定要進行論證和實行有償投資,將投入機制變成產品補貼機制,通過獎補形式促進產業的發展,或建立資金使用責任制,以保證政府投入的高效性,避免政府的扶持成為市場波動的加速器和催化。
4.1.2. 加大健康養殖的培訓管理和提升監控力度
政府的管理和監控是馬岡鵝健康養殖化發展的重要保證,只有政府職能部門做好相關的培訓管理和進行強有力的監控,才能夠督促馬岡鵝養殖戶以健康標準進行水禽養殖、產品加工等一系列行為,才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推行水禽產業健康養殖觀念。政府的管理和部門監控主要有2個方面。一方面強制執行有關的“審批權”制度,并把環境保護等健康養殖意識滲透到馬岡鵝養殖業的各個環節,從源頭及生產過程中減少排污量,減少治理成本,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根據具體情況,多渠道解決資金投入,在適合的區域大力推廣綜合利用方式,并給予政策引導和經濟激勵,更好引導各養殖戶的積極性。
4.1.3. 建立馬岡鵝產業合作社
合作社一直以來就是一種促進農村產業的一項有效政策,對于開平鎮馬岡鵝的養殖技術的提高會起到很大作用,馬岡鵝養殖技術模式各有異同,養殖戶各持利弊,建立養殖合作社,成立統一的培訓班,養殖戶就可在養殖方面不斷進行改善,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從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4.1.4. 加快推廣高端馬岡鵝水禽產業,細分馬岡鵝產品市場
現在人們對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國長期以來所采取的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而換取產品數量滿足的生產發展模式要逐步改革,要提倡適度規模和推崇優質產品。馬岡鵝養殖在技術水平和投入水平達不到的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其資源條件,進行生態型資源依賴性的適度規模養殖,像“優之名”的品牌一樣,要加大對馬岡鵝這一特色產品綠色、郵寄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和推廣,以獲得更大的產業利潤。
5. 江門市水禽業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5.1. 江門市科技發展現狀背景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壯大高端畜禽水產養殖和遠洋漁業,創響“嶺南佳品”名牌。2012年7月,廣東省農業廳在全國率先制訂印發了《廣東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主要污染物減排技術指南》,江門市也對不同規模的養殖場進行分類指導,將養殖場沼氣池容量、要求匹配的農業土地面積等指標量化,對促進養殖環保工作、保護養殖場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
江門市的水禽產業正處在一個不斷發展的初期階段,個體戶繁多,組織能力不夠完整,且許多龍頭企業還未發展完善,但發展前景可觀,銷售市場大,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注重其科技發展方面的進一步提高,當地政府應履行國家出臺條例,積極帶動江門市水禽產業的科技發展,為江門市水禽業開拓出一條更寬更廣的路。
5.2. 江門市優質水禽未來發展重點方向
5.2.1加強優質水禽品種的保護與繁育
江門市具有優質的水禽品種,但在優質品種上的保護還不足,有一定的局限性。當地政府應爭取管理部門政策扶持、相關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持等方式,開展地方優質品種的保種工作;及時建立優質水禽品種資源保護場,保存優良水禽品種基因庫;系統鑒定評價江門市優質水禽品種遺傳資源、構建優質水禽遺傳資源數據庫。
5.2.2大力發展規模化優質水禽配套飼養方式
江門市各種水禽產業在經過多年的飼養經驗,具有一套較為完善的飼養技術,在飼料運用方面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優質水禽的品質,但優質水禽的營養需要總體數據不足。當地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提供科學可行的飼養技術,且能夠制定適合江門市不同品種鴨鵝的營養標準。
5.2.3綜合防控水禽主要疫病
江門市水禽產業養殖戶的數量大,養殖區域廣,一旦禽流感發生,則產生的連帶反應強,因此在禽流感方面很受影響。而近幾年在鴨鵝的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漿膜炎等老的傳染病仍時有流行,而新的傳染病也不斷發生。當地政府應加強對禽流感及其防制的科研的支持和投入,重點組織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及其防控進行科技攻關。
5.2.4研究健康養殖模式控制生產環境
就近幾年而言,水禽養殖戶的養殖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就傳統的水禽放養、散養而言,其對養殖區的水源環境污染很大,而規模化集中養殖則會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負荷能力,仍對環境有所破壞。為提高水禽產業在養殖模式方面的不足,一定要積極研發推廣優質水禽健康養殖新模式、建立優質水禽生產環境與健康的監測監控體系。
5.2.5提升特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
應利用好優質水禽在其他方面的經濟領域,建立并完善優質水禽肉、蛋、絨產品加工體系,積極開發水禽特色產品(如羽絨、肥肝、風 味特色水禽肉),塑造具有廣東特色的深加工產品品牌。
參考文獻:
【1】《廣東農村統計年鑒2012》
【2】2012年廣東水禽產業發展形勢與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