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摘要:江西省鋰礦資源豐富,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具有巨大的鋰資源潛力,全省鋰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三位,已查明的鋰礦的礦床成因類型均屬與花崗巖有關的鋰礦,不同地區的鋰礦因成礦母巖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礦床類型。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受到鋰資源的制約,鋰資源將成為寶貴的稀缺資源。一方面,開發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可取得重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另一方面,鋰資源量難以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要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加強鋰礦成礦規律的研究,加大地質勘查力度,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關鍵詞:鋰資源 分布特征 鋰異常
中圖分類號:TQ13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鋰具有高的比熱和電導率, 是自然界中最輕的金屬,其應用領域廣泛,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對鋰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我國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鋰離子電池生產大國,產量躍居世界第一。鋰是國防尖端工業和民用高新技術領域的重要原料,是新興產業發展和工業發展所需的重要礦產。
鋰資源分布特征
贛西地區已經查明鋰資源主要分布于九嶺成礦帶(有同安、白水洞、上富、洞上和華林等5處)和武功山成礦帶(有宜春414鉭鈮礦床和安福146礦床等2處)中,主要成礦時代為早白堊世和晚侏羅紀,其次為中侏羅世和晚白堊紀。礦床類型以鈉長石化花崗巖型鈮鉭礦為主,次為花崗細晶巖型(巖脈型)。
贛南地區鋰礦主要分布于武夷隆起區,主要礦床類型以花崗偉晶巖型及鐵鋰云母化鈉長石花崗巖(礦體)為主,如寧都縣河源、廣昌縣頭陂鋰輝石礦床。
大余縣漂塘、于都縣上坪等礦區為石英脈型鎢錫礦,鋰礦主要作為脈鎢礦床的伴生組分評價。此外,在吉安市泰和梅崗地區也發現了鹵水型鋰礦點。
鋰異常分布特征
江西鋰異常的分布與含鋰或含稀土花崗巖有密切關系,總體上Li元素背景含量表現為南高北低,全省具一定規模的Li異常三十余處,其中宜豐縣同安地區、宜春市雅山地區以及寧都縣賴坊地區鋰異常較好,均探明了大中型鋰礦床。鋰礦區大都位于Li異常區或Li異常高背景區,說明Li異常與鋰礦有一定的因果關系。
同安異常區
該區位于江南臺隆之九嶺隆起帶中部,區內地層僅見第四系聯圩組,巖性上部為黃色亞粘土、亞砂土,下部為砂礫層。
異常區構造主要見有北東向斷裂構造,斷裂構造多表現為壓扭性斷裂。巖漿巖于區內廣泛出露,主要有雪峰期黑云母花崗閃長巖、華立西期二云母花崗巖、燕山期二云母花崗巖。脈巖主要為燕山中期的霏細斑巖脈,區內的工業礦體即為霏細斑巖脈,系由燕山中期酸性巖漿巖沿構造裂隙呈淺成脈狀侵入而成。
宜春市雅山綜合異常區
異常區位于南華加里東褶皺帶北緣,屬于贛中南拗陷中的武功山—玉華山隆斷束構造單元內,地處萍樂凹陷和瀘水之間的武功山隆起區。由遠古代變質巖系組成的褶皺基底廣泛出露,并有多期花崗巖及其巖脈侵入,巖性以白云母花崗巖為主,燕山期花崗巖發育,主要有雅山巖體、甘坊巖體、下桐嶺巖體、池浦巖體、江源巖體、滸坑巖體等。
寧都縣賴坊異常區
異常區位于華南褶皺系中武夷山隆起中部,三疊紀富城超單元湛田巖體南緣,屬富城花崗巖體與震旦紀變質巖內外接觸帶部位,該區域常出現偉晶巖密集區。
區內地層主要分布有白堊系贛州組及震旦系洪山組。贛州組地層主要為一套礫巖、砂礫巖、粉砂巖及泥巖,分布于區內中南部。洪山組地層區內廣泛分布,巖性主要為變質長石石英砂巖、砂巖、粉砂巖夾白云巖。
異常區構造主要見有北東向斷裂構造,次為北西向。北東向斷裂構造多表現為(壓扭性)韌性剪切斷裂,是區內的主要控礦構造,北西向斷裂一般較短小,多為北東向斷裂的伴生或派生構造。巖漿巖主要出露于區內北部,屬三疊紀富城超單元湛田巖體南緣。脈巖主要見有石英斑巖脈、花崗斑巖脈及閃長斑巖脈。
幾點認識
1. 鋰資源主要分布于省內構造隆起區中,即產于揚子陸塊內懷玉山、九嶺、幕阜山隆起帶和華南東部造山帶內武功山、于山、武夷山和諸廣山等隆起帶中,成礦帶受兩大板塊拚接帶及板塊內隆坳交接帶斷裂構造控制。
2. 查明的鋰礦的礦床成因類型屬與花崗巖有關的鋰礦,不同地區的鋰礦因成礦母巖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礦床類型。
參考文獻:
[1] 江西省地質礦產局.江西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4.
[2] 羅微.江西宜春地區鋰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3] 王秋舒 元春華 許虹,全球鋰資源分布與潛力分析,《中國礦業》,2015年2期.
[4] 唐堯. 拉美地區鋰資源分布及開發現狀分析, 《鹽業與化工》,2013年12期.
[5] 包家寶、張蓮寶、王和中等.中國礦床發現史(江西卷)(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