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增強高職院校之中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實際上是諸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包含思想道德品質、知識使用能力、團隊精神以及創造等各方面的精神品質。優良的職業素質培養也就是極強的責任感跟奉獻精神;對學生必須培養出合格的知識結構,要求其基礎的知識深厚,專業廣博。
關鍵詞:職業院校,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1.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具有長遠的深層意義的作用,第一就是能夠針對性地作用于高職院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高端的職業技能人才。高職高等院校之中所設置的教學資源以及理念等主要的針對主體都是技能型人才。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為社會提供有專業修養的技術人才,基于此高職院校之中就是以傳授職業的專業操作技能等手段來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必須要擺脫傳統的以專業技能為主的方式,對學生思想素質加強修養有良好作用。
第二就是加強學生職業教育有較為良好的系統性作用,在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進行加強能夠使得學生接受更為系統的教學,這種安排能夠使其貫穿在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之中,這些思想方面的教育能夠做到跟專業性教育同步。在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跟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融合,同時也跟校園文化融合,這本身就是長時期有階段的逐層發展過程,這種發展融進每位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之中。
第三就是有較強的實踐性,高職教育本身就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的,而動手能力強則是高級技能人才的重要界定標志。所以高職院校之中所投入的教學資源以及設備等利用率都極高,校外學生的頂崗實習則主要是職業院校學生實踐的基礎,所以高職院校之中的學生職業教育在實踐性上還優于一般的院校。
2.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對策
2.1.充分對教學的課堂進行挖掘來作為職業教育的主渠道
高職院校在操作方式上可以通過教學方式以及內容上來完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的教育教學,最終達到兩者教學的協同作用,增強兩種教學的實際效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在這個文件當中就指出通過多樣方式來發展高等教育,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的同齡人高等教育的入學比例必須提升15%。在文件中提出了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普及的重要政策。在兩千年后,我國高校就開始大規模擴招,大量學生都擁有了進入到大學之中進修的機會,高職院校之中的學生大量增加。學生的人數增加就導致職業素質就更有必要進行加強培養,主要可以由3方面進行職業素質培養,首先就是課堂教學必須增加時事政治知識,同時依據于時事變化來進行各方面的政策教育。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強學生關注社會和國家的熱點難點問題,其次就是根據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所得到的經濟社會成就等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教育,學習國家重要的指導思想,將其融進教學的課堂以及教材之中,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育學習,最后就是必須積極地展開各樣鮮明的課堂實踐,將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地跟課堂主題活動進行融合。
2.2增強職業技能培養教育
在最近幾年來看,我國政府加強了職業技能教育思想,辦學體制方面都進行了許多改革,已經逐步形成可以對社會主義現代教育相互適應的體系。在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大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健康就業最終實現經濟增長和諧等方面都有著極大作用。在大學課堂之中理論知識的學習相比于專業技能的掌握來看還是更加困難,這也反映出理論知識學習十分重要。學生必須專心聽了課堂上的講課才能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掌握了理論知識也就能夠更準確指導實踐。這也可以看出,學生課堂之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是職業技能最終學習的基礎。
不過必須注意的就是要在一方面改革課程建設。素質教育的課程改革增加技能課程,學生技能課程的學習力度加強對于養成學生的職業素養是有利的。提升學生整體的綜合性素質就需要建設好相關課程,重點加強學生的實踐力以及其創新精神培養,將原來已經有的教育課程設置進行有機整合,構建全新課程設置,建立能力、知識、構建的培養模式。在另外方面必須著力增加教學的效率,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通過對學生自身的主觀作用進行發揮,使得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提高。可采取教學輔導方式,比如項目導學、案例教學等綜合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綜合性地利用多媒體教學,升級多媒體教室的交互視聽系統,幫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
2.3提高學生自身的社會實踐力來鍛煉其職業精神素質
社會實踐這種方式是一種全面鍛煉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是讓大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的重要過程,這個實踐的過程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同時也能夠使其對其學習進行全方位的總結,社會實踐本身就是進行職業精神教育最為重要的場所,也能夠整體上檢驗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實踐也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方面,對促進高職學生對國情,社會的關注提供了方式,能夠較好的增長學生的才干、鍛煉其自身的毅力、增強其奉獻社會的意識,培養出堅定的品格,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伴隨著現今國內外經濟的騰飛以及形勢的變化,職場要求處在其中的人才必須具備能夠面對危機和挑戰的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這句古話充分地說明了綜合實力本身就是社會要求的重要點和關鍵點。科學發展觀核心思想主要就是以人為本。最終實現人全面的素質發展,我國開展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的又一新戰略就是讓現今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大幅度提升,社會實踐能夠較為有效地幫助學生整合課本知識,運用課本知識到實際中,提高自己職業素質,作為教育主體必須全力完善社會實踐對于精神素質教育的規劃。
3 結束語
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進步日新月異,各方面都處在不斷發展的階段,職業院校必須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在教學方針上要推陳出新,不間斷地增強高職學生在法制、道德、健康和職業素質方面的培養,培養高職在校學生適應極為復雜的市場經濟對于社會的長遠穩定有著極大意義,作為學生必須掌握必備表達能力,社會交際,思考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對于提升高職學生長遠的發展有著穩固基礎的極大作用,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置業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朱占文.論職業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與開展策略[J].當代職業教育.2013.02
[2]: 王爽.新形勢下如何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務管理人員的素質[J].Proceedings of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Society.2012.11
[3]: 崔曉琰.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M].山西師范大學.2014.04
[4]: 梁勁.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滲透素質教育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