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


摘 要:現在隨著體育運動賽事的增多,人們日益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僅是在家看一些熒屏賽事轉播,更多的體育愛好者更喜歡身臨其境的去觀看一些賽事。特別是技藝高超的運動隊比賽,或人們有濃厚興趣的足球、排球、籃球等項目的比賽,常常吸引許多人到場參觀。觀眾由于性別、年齡、興趣、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文化水品、民族、國籍等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不同,所以對所觀看的運動競賽具有不同的態度和心理傾向。這種態度和心理傾向通過觀眾的聲音、表情、動作等外部行為,對運動員發生作用,從而影響運動員競賽進程和結果,所以,研究運動員競賽心理,不能忽視觀眾的作用。充分利用觀眾效應的促進作用,避免觀眾效應的消極作用。通過下面研究對教練員指導運動員競賽時心理調節有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運動競賽; 觀眾效應; 指導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甘肅省第十二屆省運會觀眾為例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觀察法 調查訪問法 實驗法
2結果與分析
2.1研究在甘肅省第十二屆省運會中運動員競賽與觀眾的關系從兩個方面入手
2.1.1從群眾心理觀點出發的研究
所謂群體是偶然的在某個時間、某一地點集聚起來的人群,他們以共同的的原始沖動為基礎,相互直接的、一時性的、非組織的接觸。運動競賽的觀眾,大都只是群集,他們雖然熱心的觀看某個比賽,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形成一個集體,具有同一個集體意識,例如有的觀眾支持甲隊,常常就對乙隊抱有敵對情緒,但若甲隊連續發生不應出現的失誤,觀眾有時會一氣之下轉而支持乙隊。例如,足球比賽暴力事件的發生,有時,若有賭球因素的加入,暴力事件更為嚴重,這些也都表現集群行動的傾向。所以,從這種觀點出發的研究,著眼于觀眾道德修養的降低。由于暗示和模仿而發生暴力行為,以及暴力行為的傳遞性等類問題。
2.1.2從觀眾與運動員的關系出發的研究
不言而喻,如果觀眾對運動員的比賽有利,那就應該積極的利用觀眾對運動員所形成的某種壓力、促進運動員更努力的進行比賽,如果觀眾對運動員的比賽起消極作用,那就必須設法使運動員或者盡量避開觀眾影響,或者設法適應這種影響。但問題不是如此簡單,從觀眾方面說,根據其心理傾向,可分為旁觀者和評價者,二者會對運動員起不同的作用,從運動員的神經類型來說,有強型弱型之分,不同類型的運動員,對同樣的觀眾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此外,運動員還有經驗多少的不同、性別、年齡的不同,這一些因素都都制約著觀眾對運動員的影響的強弱和大小。
2.2引用前人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運動員受觀眾的影響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設定競賽的場面,從旁觀者的立場來觀察其結果,下面介紹實驗研究的成果。觀眾的存在對于結構單純的運動的完成是有益的。往往出現有助于提高運動員成績的傾向。如果這個動作還處在學習階段,那么觀眾的存在會妨礙動作的順利完成,在觀眾面前受到新異刺激時,比一個人單獨完成容易出現錯誤,當觀眾是旁觀者時,優秀運動員的成績往往降低,平時較差的成績卻能得到提高,當觀眾是評價者時,在旁批評議論時,小肌肉運動的成績會降低,大肌肉運動的成績會提高,男運動員在女觀眾面前所受的影響,比女運動員在男觀眾面前所受的影響大。辛格將上述部分用下圖來表示:(圖1-1)
3教練員和運動員解決觀眾影響的對策
3.1在練習階段,尤其是初學階段,最好不要讓觀眾參觀,以免對正常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但是,如果老是不讓運動員與觀眾見面,那么,當正式比賽,觀眾云集時,便往往出現怯場現象,甚至失去常態,不能發揮原有的的技術,所以教練員常常運動員參加所謂的模擬競賽,及人為的布置比賽環境,把觀眾的喧鬧、起哄、奚落、贊揚等如實的模擬出來,運動員感動真正的在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比賽一樣,多次的進行模擬,運動員習以為常,正式比賽也就不宜發生怯場現象了。
3.2讓運動員先在觀眾較少的場合比賽,逐漸過度到觀眾多的場合進行比賽,也能使運動員逐漸適應觀眾多的情境,讓運動員反復在捧場者和奚落者面前比賽,可使運動員在不同心理傾向的觀眾面前鎮定自若。
3.3練習某些小肌肉運動的項目,最先可不讓觀眾參觀,以后逐漸在觀眾面前練習,在觀眾的起哄聲中練習。這可以使運動員在正式比賽時不致于因觀眾激動而影響技術的發揮。
3.4就運動員個人來說,要“不把觀眾放在眼里”做到“旁若無人”。無論是素不相識的觀眾,還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都能鎮靜下來。
3.5對不同性格的運動員,教練員要采取不同的對待方式。例如場上觀眾十分激動或不甚好友時,對性格內向的運動員要多加鼓勵打氣,對性格外向的運動員則要提醒保持鎮靜遵守規則。
參考文獻
[1] 《運動競賽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86年版
[2]、中國大百科全書.
[3]、 貢娟等.試論體育運動科學創新體系.體育科學,2007.3.
[4]、燕國材.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